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西药中药化的审视与反思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药中药化"既有理论意义,又具实践意义;既具现实意义,更具深远意义."认为,西药中药化是中药现代科学化的捷径,可深入对西药的再认识,并能寻求突破点,促进中西医药学的结合与统一,为医药科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意义岳凤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吕士选(江苏无锡市中医医院无锡214001)所谓西药中药化研究,简言之,就是把西药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从而亦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中药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3.
试论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围探讨西药中药化的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岳凤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高继刚内容题录前言1西药中药化,正是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畴2西药中药化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另一途径,且可能为捷径3西药能否具备中药的...  相似文献   

4.
从论述西医中药化的内容、基础和基本研究方法着手,探究了西医学中的西药中药化问题。西药中药化,就是把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在根据中药的疗效和特点,来研究现在使用的西药,让西药也具有中药的特性和疗效,从而能被中医和西医共同使用,为医学治疗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药本质内涵和其来源 ,完全应当将西药研究成中药。此研究过程和结果 ,笔者于1982年公开发文称西药中药化。如此能较方便地得到现代科学化中药 --体现中西医药学的药物即中药和西药之优、克服二者之劣的新型药物。西药中药化是完全可能的 ,更是中医药学发展趋势的必然和克服西药劣势之途。此种研究 ,又是一种新型药物研制体制。在得到单个西药的中药化后的药物基础上 ,则可按中医药学理论研制更多的新型复方药物 ,从而建立新型的药物生产业。此领域的研究 ,不仅具广泛社会效益 ,更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诚为中医药学在当代对世界医药学和人类健康再做新贡献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6.
再谈西药中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药中药化是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体系.通过阐述西药中药化的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说明西药中药化后,使之具备中药的基本属性,从而既能为西医使用,也能按中医药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供中医临床使用,减轻甚至避免了某些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西药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西药中药化——新药研制的重要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药本质内涵和其来源 ,完全应当将西药研究成中药。此研究过程和结果 ,笔者于1982年公开发文称西药中药化。如此能较方便地得到现代科学化中药 --体现中西医药学的药物即中药和西药之优、克服二者之劣的新型药物。西药中药化是完全可能的 ,更是中医药学发展趋势的必然和克服西药劣势之途。此种研究 ,又是一种新型药物研制体制。在得到单个西药的中药化后的药物基础上 ,则可按中医药学理论研制更多的新型复方药物 ,从而建立新型的药物生产业。此领域的研究 ,不仅具广泛社会效益 ,更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诚为中医药学在当代对世界医药学和人类健康再做新贡献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8.
试论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围探讨西药中药化的研究(续完)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岳凤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高继刚(上接1994年第1期)4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研究,是西药中药化的突出研究方法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方法,只要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如何研究确...  相似文献   

9.
中药和西药欲达并重 ,光靠国家政策倾斜 ,诚难真正达到 ;根本在于中医药学工作者学术上争取。中药确实存在精华与糟粕 ,但西药不全为精华。中医药学工作者对西药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办法则为将西药放到中西药学理论体系中进行研究 ,确定其中药基本内容 ,从而知其精华而吸取 ,知其糟粕而去除。如此则达学术上的平等 ,进而达地位的并重。研究确定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笔者称之为西药中药化。可见 ,西药中药化研究为真正达中药和西药并重的大举措。为此 ,本文简述西药中药化的可能性、基本研究方法及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论西药中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以往,在解决中药科研、生产和应用的诸多问题时,多从现有中药考虑,极少从现有西药考虑。笔者之见,尚可从西药考虑,即实现其中药化。这实在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较方便的途径之一,更是解决医药生产、应用和科研中诸多问题的另一途径,并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浮针+中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西药组给予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浮针+中药组给予浮针联合中药治疗。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失眠症状,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浮针+中药组显著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中药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评分最优(P0.05),西药组治疗后睡眠时间评分最优(P0.05),浮针+中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3组治疗后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中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西药组(P0.05)。浮针+中药组愈显率显著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单用中药、单用西药,均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临床症状,浮针联合中药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2.
张文波 《光明中医》2008,23(1):51-5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直肠滴注给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1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74例和西药组76倒,中药组以化癞通管汤内服配合直肠滴注给药,西药组使用抗生素配合微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1.08%,西药组为40.79%。结论: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证明中药内服配合直肠滴注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43-45
氢氯噻嗪为临床常用西药,主要用于水肿、原发性高血压、中枢性尿崩等疾病的治疗。根据中医理论探讨氢氯噻嗪的中药化特性,认为其性温热,味甘、苦,归经于肺、脾、肾、膀胱经,具升浮之性。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辨证分析可知,其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时,尤适用于痰湿壅盛型患者;氢氯噻嗪兼具利尿及抗利尿功效,因此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西药中药化,不仅能辨证运用西药,且能增加对西药双向调节作用的认识,为中西医有效结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药中药化的论点 ,自 1 982年公开发表已近二十年 ,在国内外已引起相当程度的反响。客观有些医药学界朋友 ,可能尚不知晓 ,或知之较少。甚至仍在误解中。为改变此种状况 ,更为了有更多朋友参与西药中药化研究 ,作为此论点的最初提出者的笔者 ,在此作个综合性简介。1 西药中药化论点的中心内涵何谓西药中药化 ?简单讲 ,就是将西药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进行研究 ,使其再具备中药的性能和功效表述 ,从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 ,即成为中药。如此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则称西药中药化。西药中药化的论点 ,形成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 ,发表于 80年代初。当初文稿约一万八千字 ,其中部分内容以“试论西药中药化”为题 ,发表于 1 982年的《医学与哲学》杂志第一期 ;其余内容又整理成文 ,题目为“医药学的未垦地———试论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研究” ,发表于 1 983年的《自然杂志》第十期。如上两文 ,构成西药中药化论点的总体内容。以后又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文章 ,使得此论点逐渐充实和完善。为什么要用“西药中药化”的提法呢 ?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 ,以往对中药所进行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 ,主流或称主体是站在西医药学角度 ,...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西药中药化的问题。将西药中药化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作者主要对西药中药化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从医易汇通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能的。从阴阳学说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行的。《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启示就是按由八卦→四象→二仪→太极的步骤,先对西药进行较大范围的分类,再逐步缩小而归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简要回顾“西药中药化”研究的历史,分析该命题及基于该命题的实验研究中所存在的缺陷,认为“西药中药化”是对已有的中医“证”实质现代研究结论和西药药理学关系的逆向推导,没有中医药学兼容现代医学这一前提,就不可能有“西药中药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用药引起的无效医疗问题,成了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法则是西药中药化。文中以中医学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统一的理论为基础,以西药中药化的观点为指导,对中风病的静脉用药进行了初步规范。临床实践表明,这一规范是避开药物“0区”的简单、可靠而合理的方法。西药中药化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上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臧鑫 《北京中医》2008,(4):261-263
目的比较中药、电针、西药分别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中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3组分别予以中药、电针、西药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评价VAS评分。结果3个疗程后,3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8天,3组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的第6天和第12天,3组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其进行两两比较,中药组、电针组在治疗的第6天和第12天其VAS评分减少.与西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治疗的第18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和电针组虽有差别,但较西药组差别不大。结论中药组和电针组在治疗初期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用药引直的无效医疗问题,成了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焦步。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法则是西药中药化。文中以医学微观辩证与宏观辩证相统一的理论为基础,以西药中药化的观点为指导,对中风病的静和药进行了初步规范。临床实践表明,这一规范是避开药物“0区”的简单、可靠而合理的方法,西药中药化是中医结合临床上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