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疮 ,是指口腔黏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点 ,又名口疳。临床上可分实证与虚证两类 ,虚证常易反复发作 ,故又称为复发性口疮。  相似文献   

2.
徐明怡 《中医杂志》2003,44(Z2):115-116
口疮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疡,可分实证和虚证,笔者运用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虚实夹杂,又并药物性口疮一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苗德远  代勇 《四川中医》2001,19(5):59-59
小儿口疮分实证和虚证,但临床上实证多见,实证多由脾胃或心脾热盛薰蒸口舌所致。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泻下积热为治则,笔者选用集成沆瀣丹加减治疗小儿实热口疮8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心得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51-852
六味地黄丸由金匮肾气丸减味研制而成 ,乃宋·钱乙据《金匮要略》肾气丸减去桂附而得名。功能 :滋补肝肾 ,主治肾阴不足证。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几种疑难病 ,疗效较好。现将应用本药的经验与心得简介如下。1 顽固性口疮顽固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 ,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粒大的小溃疡点 ,经久不愈 ,或反复发作 ,中医临床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类似现代医学的阿弗他口炎 ,虚证称为复发性口疮。其证以虚多见 ,虚实多夹杂 ,顽固难愈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口疳”“口糜”“口疮”。笔者从 2 0 0 0年以来用六味地黄丸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总结朱启勇教授诊治复发性口疮的思路与经验,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脏腑的虚、实、寒、热密切相关,并将复发性口疮分为胃热证、肺阴虚证、脾虚证3种证型,分别给予清降胃热、养阴清热、健脾益气治疗。  相似文献   

6.
口疮一症,多属实证、热证,病在脾胃,常以清热泻火法治疗。但如病程较长、反复不愈、年龄偏大者,多表现为虚证、寒证,病在脾肾,应取温阳摄火法治疗。兹将笔者治疗虚寒性口疮3例介绍如下:1脾胃虚寒吴某,男,51岁,农民。1995年5月6日初诊。近2年来常发口...  相似文献   

7.
小儿口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治疗的关键在于分清虚与实。刘氏小儿推拿法以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治疗口疮实证以清心泻脾、虚证以滋阴降火为基本原则,操作简便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或“口疳”,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一般认为口疮多属火热为患,而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多为脾胃积热,治宜清泻;虚火多为真阴亏损,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笔者临床体会,本病以虚证为  相似文献   

9.
从脾论治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中医研究》2009,22(8):45-46
口腔溃疡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本病虽非重症,但它往往影响患者的进食、说话,且易复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多属中医学“口疮”的范畴,临床上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以心脾积热为多,虚证以阴虚火旺为多。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较多的口腔溃疡患者辨证属脾气不足或湿浊困脾,津液输布失常所致,故从脾入手辨证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口疮实证(心脾积热、肺胃热盛、肝郁化火,湿热熏蒸)和虚证(脾气亏虚,阴火上冲;阴寒内盛,阳浮于上;阴虚内热,火旺于上)的辨证施治及方药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1.
口疮是口腔黏膜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该病既往多以泻实之法治疗,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日常压力的增加,虚证口疮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见,表现为病程长,反复发作,溃疡面大而表浅,色淡红同时具有虚证之全身症状。对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口疮,医者应考虑病证是否为因虚致实,虚为本、实为标,临床中是否存在中气亏虚、脾阳不振、肝肾阴虚的病证特点。对应给予补中益气、温阳健脾以及滋阴清热的中医治疗方法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洪敏 《西部中医药》2003,16(4):28-29
口疮是口腔粘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性的规律。对口疮一病的辨证,前人一般分为实证的心脾积热和虚证的阴虚火旺两类,治疗上不外清心泄热解毒及滋阴降虚火等。笔者曾独辟蹊径,使用托里透脓法治愈一例口疮患者,现辑录如下。秦某,男,45岁,2001年1月4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及左侧咽痛1月。缘患者近1月来因春运繁忙,经常上夜班,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后出现口腔溃疡及咽痛。曾自服阿莫仙、维酶素、凉茶等,含银黄含片、西地碘片等,唇内侧的小溃疡点愈合,但咽痛未减,呈干裂样灼痛,无痰,尤以吞咽食物时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 慢性口疮是一种病因错杂,颇为常见的疾病.但有关本病治疗的报道每多囿于局部炎症,以火立说,认为口舌溃疡不是"心胃火炽",便是"阴虚火旺".笔者查阅部分文献,结合临床观察,发现慢性口疮发病机制多为机体的调节功能失常所致.其治法实者固然可用寒凉,虚证亦非仅阴虚而已.临床上应用甘温除热、健脾益气、温振中阳、益火生土、温补命门等法治疗口疮,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口疮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黄豆大的溃点,又名"口疳".在中医临床上分为实证与虚证,且虚证居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溃疡由少到多,由前向后,轻则数月一发,重则间歇期逐渐缩短,发病期逐渐延长,溃疡面此愈彼起,长期患病,疼痛较重者造成精神负担,而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景岳全书>日:"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在临床上体会单用中药或西药效果在止痛、消肿及防治复发方面都不十分理想.我们通过20年的观察和比较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卫国 《陕西中医》2013,34(7):911-912
<正>复发性口疮多属于虚证(久病多虚),临床上虽然常见阴虚火旺、虚火上浮者,但因各种原因致阳气虚衰使机体温化失调,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肌膜溃烂而成者亦不少见[1,2]。笔者在临证时运用温补药物,分别予以温阳健脾、温肾助阳、温补气血、温补心脾等法治疗阳气偏虚型复发性口疮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兹列举4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方法]实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虚证治宜滋阴清热。均配合核黄素酸钠注射液。[结果]治疗30例,其中治愈2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临床上有实证与虚证的区别,一般来说,小儿口疮以脾胃积热证为多见,亦有部分为虚火上浮证,阴火口疮虽亦为临床常见,却往往不被重视。 何谓阴火?这一论点首先由李东垣所提出,李氏合心火、阴火、相火为一说,立论“火”为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创内伤阴火之先河。李氏所论火与元气的关系是指脾胃气虚,则阴火肆虐,而贼害元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临床上对口疮的辨证,大都分为虚实二种,实证为心脾积热,虚证为阴虚火旺。无论用清热泻火法治疗实证,还是用滋阴降火法治疗虚证,均多从“火”着手。而观明代医家薛己《口齿类要·口疮》篇,却多选用温补法治疗,证之临床亦不失为有效之良法。该书成书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本口腔科专著。此书辨证分型,条理清楚,选方用药多切于实用。指出口疮的病因病机为“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其辨证为实热,中气虚、中气虚寒、血虚、肾水亏、火衰土虚、阴虚、无根之火8种,均有主证及方药并列有外治法1则,后附有治验13则,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配合蜂蜜含服吴茱萸粉外敷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34例复发性口疮患者分为实证心脾积热型和虚证阴虚火旺型。治以清心泻火及滋阴清火之法。辨证基本方加减,同时配合蜂蜜含服,吴茱萸粉外敷双涌泉穴,治疗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随诊1年。结果:治愈18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结论:中药汤剂配合蜂蜜含服吴茱萸粉外敷治疗复发性口疮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口疮中医证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疮实证少见,虚证多见,其次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认为运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法治疗复发性口疮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选择苦寒药物(苦之降泄)与辛温药物(辛能发散),可温而不燥、凉而勿过。指出合理使用吹药,可缓急止痛,加速溃疡愈合。治疗关键是抗复发,谨守病机,选药精当、协调,方达奇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