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忠文  刘迎辉  杜红 《新中医》2010,(9):128-129
<正>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发汗逐邪外出的治法,属中医学"八法"之一,临床多用于外感病治疗。但汗法的使用临床不仅局限于外感病,《金匮要略》所记载如痉证、湿证、黄疸病、妇人产后病、水气病、咳嗽上气病、腹满病、寒疝病、痰饮病等杂证中,既有单纯使用"汗法",亦有与其他治法合用者,为杂病使用"汗法"治疗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杂病"汗法"应用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蔡鸿彦 《中医药通报》2010,9(6):33-33, 32
"在卫汗之可也"是温病邪在卫表的治疗大法,"汗之"非方法乃是目的,辛凉清解,宣郁达邪,微汗病解。临床不可过早应用寒凝,宣郁给邪以出路是其应用要旨,后学当学而思之。  相似文献   

3.
运动汗法是汗法的一种,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关于汗法治疗银屑病的报道多为药物汗法,关于运动汗法的文献并不多。对前人采用运动汗法治疗银屑病的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银屑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这指的只是汗法的一般用法,但汗法不仅用于表证,亦可广泛用于内伤杂病、陈年痼疾等。因为,用发汗以治疗疾  相似文献   

5.
浅议《伤寒论》中的误汗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汗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使某些病邪从汗而解,称为汗法。但是汗不得法或贻误汗机可使病邪不解或病邪深入,或损伤正气,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通过《伤寒论》原文中因病 医者对汗证的误治,贻误汗机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6.
少阳之邪居半表半里而未完全离表,故汗法仍是最直接的驱邪途径。"少阳不可发汗"不能理解为禁汗。张仲景立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本方"撤热发表"故可令少阳病"汗出而解"。根据少阳之邪偏表或偏里的不同,在小柴胡汤基础上辨证配伍,可以取得更佳汗出驱邪效果。  相似文献   

7.
虽然汗法的运用过程中,以适度的汗出为成功的标志,但却不能以作汗为目的,而应针对病机施治,今其自然发汗。在应用汗法时,除准确用药外,一定要重视饮食的补充。表伤风邪方用桂枝汤最为精当,表伤寒邪方以麻黄汤最为恰切。汗法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征,《伤寒论》中的“太阳”其实就是“表”的代名词。运用汗法,要发汗有度、法因证施、注意将息。汗法有禁慎,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8.
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八法之一,位居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首。《内经》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只要是病邪不在内脏的体表病证,根据“就近祛邪”的原则均可以用汗法治之。所以,汗法的适应证应该不仅仅限于外感疾病初起病邪在体表者,也适用于内伤杂病之病邪不在内脏而在体表须从汗而治者。仲景在《金匮要略》诸多内伤杂病病证中,  相似文献   

9.
汗法主要分"辛温"、"辛凉"两大法,即伤寒汗法和温病汗法。通过从理论基础、治法原则、适应病证及方药四个方面进行讨论,比较二者的异同。两大汗法都以《內经》为理论指导,都通过使用辛散的药物,使邪从表而出。但二者却又一寒一热相互对立。另伤寒汗法不仅运用于表证,内伤杂病也有广泛的运用,温病汗法则主要用于温热表证。二者同源异流,相互补充,都是汗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解表法乃汗法之一,常用于各种疾病的初起阶段,即"病邪在表汗之可也"的具体运用.笔者从事临床四十余载,常用解表法治疗外感诸疾,收效甚著,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八法之一,《伤寒论》应用汗法主要是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用于太阳病,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然而不同的病情,又当施以不同祛邪之法,如太阳病中的伤寒证,宜发汗解表,代表方麻黄汤;中风证,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代表方桂枝汤;太阳腑证蓄水证,则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对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变证,不是一律单纯汗法,而是采用权变法则。同时对汗法禁忌  相似文献   

12.
汗法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外感病证,也可用于内伤病证,不仅可用于表证,还可用于里证。治疗外感病证不应以发汗为目的,而应以散邪为宗旨。通过辛散使病邪从表而解。四时感冒,往往是风寒与风热相兼为病,故辛温  相似文献   

13.
治疗八法在临证应用中,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汗法:要当汗而汗,汗不伤正。使用汗法要做到当汗则汗,使病邪随周身微汗而解;不当汗而汗,为误汗;当汗不汗则为失表。应用汗法,不能汗之太过,大汗必伤阳,过汗亦耗液。治疗外感热病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度。一般而言,“咽喉干燥”、“淋家”、“衄家”、  相似文献   

14.
汗法的助阳健脾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促进发汗,旨在使肌表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但将汗法仅认为是祛除表邪,这不能圆满地解释它诸多方面的临床应用。其实汗法是以发汗解表为手段去改善病理现象,从而达到腠理开达,营卫调和,阳气直畅,血脉流通,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目的。今就汗法的临床作用机理.探讨其助阳健脾作用。一、发汗解表的机理表证一般示病情轻浅,病位在肌表,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表证的临床表现以恶寒、脉浮为主要症状。恶寒是机体需要增加热量和抗病力的信号,造成恶寒的机理有二:一是卫阳郁阻不得宣发,二…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汗法禁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汗法是以药物或热力的作用,使腠理开疏,汗液外泄,而使在表之病邪外出的治疗方法。《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主的著作,故汗法是《伤寒论》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发汗为祛邪之法,用之不当,易于伤正。仲景在《伤寒论》不厌其繁地反复指出其禁忌,涉及条文达二十余条。下面本文拟从体质、脉症、疾病、误汗的后果等方面,探讨汗法的禁忌。1 禁汗之因 《伤寒论》禁用汗法的原则主要有二:一是保护  相似文献   

16.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自古汗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疹出不透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痒等表证。国医大师李士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汗法提出创新性的个人见解。在以平脉辨证为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将发汗法应用到里证、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证。该治法不拘泥于表证,丰富了汗法的理论研究,扩展了汗法的应用范围,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付海燕 《国医论坛》2006,21(2):17-17
"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有生理与病理之别,生理之汗,能润泽肌肤,驱除病邪,散发余热,排泄废物;病理之汗,既可因邪(如风热外袭、里热蕴蒸)、因虚(如气虚不固、阴虚内热)出现多汗,又可因邪、因虚表现为无汗,"如伤寒在表、及邪行于里、或水饮内蓄,与亡阳久虚,皆令无汗"(<伤寒明理论>).因此,对邪实所致的多汗或无汗病证,用解表、清热等法即可逐邪于外;遇正虚产生的多汗或无汗病证,用补法治疗则可取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冬重夏轻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等方面,推出该证型病机为热郁于内、邪不得外发;再引经据典,深入探讨广汗法治疗原理及临床适应症,并结合临床病案分析,得出汗法可适用于冬重夏轻型银屑病,开阔了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发汗以解表邪即汗法,适用于病邪在表之证。如《痉湿喝病脉证治》篇第20条所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与治疗禁忌。湿邪留着肌肉,故见身体疼痛、不  相似文献   

20.
虫类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作用,在皮肤科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的临床常见疾病,以鳞片状红斑为典型皮损,属于中医学"白秓"范畴。应用虫类药治疗银屑病,多取其搜风通络、祛风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笔者根据银屑病的"风邪"、"毒邪"、"瘀邪"的致病特点,将虫类药归为祛风类、解毒类及活血化瘀类。通过辨证论治,合理应用虫类药,可直中病处,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