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0例已确诊的患者,其中80例为急性盆腔炎,60例为慢性盆腔炎,50例为盆腔炎性包块,将每组患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注射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如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患者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加红外线照射,中药封包外敷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红外线照射,中药封包外敷下腹部治疗66例盆腔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6例盆腔炎患者均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且取得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7%。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红外线照射,中药封包外敷下腹部三联疗法治疗盆腔炎经济实用,痛苦小,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符合临床医疗实际,并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58例患者中有25例治愈,29例好转,4例无效,总有效率93.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58例患者中有25例治愈,29例好转,4例无效,总有效率93.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清热活血汤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1996年2月~2002年12月采用中药清热活血汤内服及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患者除了应用抗生素治疗外,采用红屯合剂中药灌肠,既有效、经济、实惠,又无痛苦,且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对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并配合中药灌肠及临床观察护理,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5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快速缓解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盆腔炎常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不恰当,导致炎症迁延不愈而成,临床常因下腹或腰骶部疼痛、下坠胀痛反复就诊,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2005年2月一2007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采用侧穹隆注药加中药灌肠治疗,并与西医综合治疗的8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许敏  吴宁宁 《河南中医》2012,32(9):1205-12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设计,将186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61例,西药治疗组63例,中西医结合组62例。西药组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口服或静脉滴注;中药组中药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中西医结合组同时用西药和中药治法。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评定近期疗效,随访1~12月,评定远期疗效。结果: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其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中医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理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以病程迁延,反复下腹及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月经失调,低热,盆腔包块,性交痛等症状为特点,给广大妇女的工作及生活带来诸多困扰,经久难愈。笔者于2006年5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点滴保留灌肠对门诊和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4例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研究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9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测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4,(8):1004-100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随机法分为两组,52例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为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为治疗组,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0.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康保留灌肠配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清盆汤治疗50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2月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清盆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组织发生炎性改变,它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在我院妇科门诊中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通过门诊就诊观察,特别是农村妇女发病率较高,笔者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盆腔炎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将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例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口服中药,子宫穴位注射头孢曲松钠等西药,对照组90例,静滴甲硝唑液与头孢曲松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1.11%。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加直肠给药、微波照射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6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直肠给药加口服中药、微波照射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对照组仅口服中药。结果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有效。结论综合治疗较单纯口服中药疗效显箸,方法简便、安全,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保留灌肠加中药罨包热熨对于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入院治疗的67例盆腔炎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A组(34例)实行保留灌肠加中药罨包热熨治疗,联合护理干预;B组(33例)实行西药治疗,对比干预效果。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A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B组,A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为盆腔炎患者进行保留灌肠加中药罨包热熨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减轻中医症状,且能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3年7月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口服中药、中药灌肠以及微波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治疗方案。结果:3-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到97.89%,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结论:抗生素静脉注射、口服中药、中药灌肠以及微波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