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常与胃蛋白酶,胃酸的分泌增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应用相关。2004-2008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临床上治疗风湿性疾病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随着使用的不断增加,其对胃肠道的损伤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360例,现将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NSAIDs相关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及内镜下特征.  相似文献   

3.
健脾活血法治疗中老年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炎、镇痛、抗血栓、抗肿瘤作用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NSAIDs相关性溃疡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在中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2003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健脾活血法治疗中老年NSAID;相关性溃疡3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用于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B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分别记录A、B两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人数,并计算总有效率,所得结果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显效19例,占38%,有效20例,占40%,总有效率为78%;B组患者显效30例,占60%,有效17例,占34%,总有效率为94%。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泮托拉唑更为有效,值得临床医生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9例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幽门螺旋杆菌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摄入引起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研究,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得到了非常重大地进展。而溃疡愈合质量又与溃疡的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已成为我们临床研究的重点。笔者采用自拟疡平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病中医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木兴 《中医杂志》2005,46(2):102-102,144
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病,是指因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急慢性胃肠黏膜损伤所致的消化性溃疡及并发出血、穿孔,甚至导致死亡的一个广泛的概念.笔者多年来通过临证分析患者的不同反应、临床表现,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吸烟、大量饮酒、不科学饮食、心理原因、生活不规律等。结论: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因素较多,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的症状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在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帮助患者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和预防保健知识,消除患者的焦虑,引导患者注意生活规律、合理膳食,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田力 《中医临床研究》2014,(12):143-144
解热镇痛类药物包括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COX-1抑制剂)、非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COX-2抑制剂和一氧化氮释放型NSAIDs)。本文介绍了NSAIDs的发展状况,各类型NSAIDs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特点。并指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研究COX-2选择性抑制剂仍是主攻方向,而且开发NO-NSAIDs也会成为降低NSAIDs的不良反应,增加其疗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刁哲欣 《河北中医》2012,34(4):547-548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科常见病,常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部分发生癌变.近年来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本病常见病因[1].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可能彻底治愈溃疡病,有效预防复发.目前的三联治疗方案有较高根除率,但存在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2].2008-01-2011-06,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期36例,并与三联疗法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感染药(NSADIs)相关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药学监护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出血前1周是否服用NSAIDs药物作为依据,将其分为非NSAIDs组(n=30)和NSAIDs组(n=20),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NSAIDs组相比,NSAIDs组的有出血、合并消化道溃疡病史、无典型症状以及年龄≥60岁患者所占比例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NSAIDs组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例高于NSAIDs组。结论:NSAIDs相关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服药种类以阿司匹林为主,在胃镜表现方面,其胃溃疡发生率较高,并且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合并消化道溃疡病史以及有出血等,应该加强药学监护,预防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已知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溃疡发生是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去平衡的结果,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消化性溃疡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目前西医常规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药和保护胃黏膜药为主,虽见效快,但远期疗效欠佳,易复发。笔者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讨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52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其中A组26例为相关性消化性溃疡,B组26例为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对两种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复合型溃疡13例,溃疡为单发性的9例,多发性的17例,有15例患者合并糜烂症状。B组患者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复合型溃疡2例,其中单发性溃疡19例,多发性溃疡7例,5例患者合并出现糜烂症状,A组出现黑便的患者21例,呕血患者16例,消化不良患者2例。B组出现黑便的患者为3例,呕血的患者4例,消化不良的患者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溃疡多以复合型溃疡出现,且多发于有慢病史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有效药物,还常用于发热、肌肉酸痛、急性痛风、以及痛经的治疗.据估计,全球每天有3 000~4 000万患者应用NSAIDs,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40%[1].NSAIDs在我国的药品生产中仅次于抗感染药物,应用也十分广泛.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多NSAIDs属于非处方药等原因,使NSAIDs的使用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病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在这方面的针对性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医药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的优势和前景也逐渐被人们认可。本文将近几年来中药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物致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就诊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735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消化道损伤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统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为24.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P感染及心血管疾病与NSAIDs致消化道损伤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检出年龄、HP感染及心血管疾病是NSAIDs致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物致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合并HP感染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应用,其突出的副作用消化道反应也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平时跟师形式整理孙晓娜教授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的病案,总结出NSAIDs相关性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孙晓娜教授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尤其重视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用药方证统一,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患者132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制酸护胃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制酸护胃及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愈疡汤.结果 治疗组有效61例(92%),对照组有效53例(80%),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63,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佳,疗程短,疗效可靠,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使用的增多,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文概述了NSAIDs胃黏膜损伤的概念、发病机制、西医防治等,综述了近年来中医中药对NSAIDs胃黏膜损伤的防治进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广泛应用于缓解各种疼痛、退热、心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疾病,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导致胃黏膜的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穿孔.本文从中医药对NSAIDs胃黏膜损伤的保护角度出发,阐述了NSAIDs胃黏膜损伤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西医防治,综述了中医中药对NSAIDs胃黏膜损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65例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者服药史、出血时间、年龄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 5 6例 ( 86.2 % )在服药后 7d内发生出血 ,47例 ( 72 .3 % )出血发生在 5 0岁以上 ,内科治疗有效率为 92 .5 %。结论 早期使用NSAIDs出血危险性高 ,年龄大于 5 0岁者出血危险性增加 ,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