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育课上或训练期间如有安排不当或偶有失误易造成运动性损伤.运用冷冻疗法和温热疗法治疗运动性损伤已有悠久的历史.为了更加简便有效地应用这两种疗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运动性心脏损伤的背景、病理机制、治疗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心脏损伤的现代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现状。在古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病先防理念下中医药心脏保健的入静锻炼与饮食营养,在灵活运用经方之上结合王阶教授临床经验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血管领域的防治优势,以期能为越来越多投身耐力型运动或高强度训练的人群进行运动性心肌损伤的知识普及,并为医疗工作者运用中医药展开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及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等问题,以期为运动训练提供中医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宗辽 《陕西中医》2005,26(8):804-806
目的:探讨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主要论述无痛针刺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网球肘、急性膝部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和腰肌劳损等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揭示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结果:此方法无痛苦、见效快、久留针、不行针、操作安全方便、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提示:无痛针刺疗法治疗运动性损伤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复合疗法即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几种效应叠加作用于损伤组织,以促其尽早达到完全修复。运动性损伤是因局部过劳或训练不当,场地等原因而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于临床较多见。几年来我们应用 TDP 照射、针刺、中药、离子导入等分步骤、连续、复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在骨骼肌疾病中发病率较高,表现为运动后肌细胞的微细损伤,微结构的形态改变是肌肉损伤的直接证据。本文将通过骨骼肌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来探讨临床常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桦  陈松 《陕西中医》2013,34(4):457-458
<正>运动性股四头肌挫伤多见于体育运动及训练中,在篮球、足球、散打等跑跳运动中均可出现,在运动及比赛中直接撞击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的损伤,从而出现肌肉的疼痛淤血症状,如未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损伤的部位可纤维化,常表现为硬结或条索状硬物,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只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丁原全  车彬  张瑞民 《河北中医》2011,33(7):1035-1036
体能训练是军事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但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运动性疲劳,而影响训练效果。为了保证体能训练的效果,快速消除疲劳,2010-04—2010-07,我们采用推拿干预体能训练运动性疲劳259例,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不但是运动员,也是航天员易出现的生理现象。有效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无论是对于时刻面临竞技比赛刻苦训练的运动员,还是对于肩负载人航天任务训练繁重的航天员,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对抗疲劳的中医防护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运动中发生腰部肌肉、韧带和椎间关节等软组织的损伤 ,即为运动性急性腰扭伤 ,腰部是人体躯干与下肢连接的纽带。因此 ,轻者会影响学习与训练 ,重者可造成残疾 ,而不能再从事体育运动 ,对运动性急性腰扭伤要加以认识 ,并及时治疗。1 引起运动性急性腰扭伤的原因1.1 不做准备活动 ,或准备活动不当 :在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 ,不做准备活动或没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腰部肌肉的协调性得不到提高 ,一旦发生腰部用力过猛 ,就会导致该处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发生紊乱 ,从而发生急性腰扭伤。1.2 运动场地不平整、剧烈运动中脚踏中凸起物或地面突然凹…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河南中医》2010,30(10):1015-10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关于运动性失语症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的治疗组30例,服用西药溴隐亭和左旋多巴的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均按照"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制定的记分标准进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组临床恢复3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与西药对照组疗效(8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副作用较小,起效较快,复发率低。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是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贫血的中医药防治心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引起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多在停止运动后,迅速恢复.笔者就运动性贫血的中医药防治作一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的运动对血睾酮的影响,大运动量训练造成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可能机制,以及用中医药消除运动性低血睾酮的手段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语言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及语言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Q、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针康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有积极作用,改善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或颅脑外伤所致的运动性失语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头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比较其综合言语能力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说、复述、阅读、听理解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可显著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综合言语能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DR、CT在踝关节运动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诊治的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有明确的踝关节外伤史,接受DR、CT检查,对比患者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内踝、外踝、胫骨下段前结节损伤检出率上,DR、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后踝损伤检出率上,DR显著低于CT,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R,CT能够更准确地检出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内踝、外踝、胫骨下段前结节、后踝损伤情况,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运动性失语症症状、恢复机理以及针灸、语言训练治疗失语症的方法,对比分析针灸配合语言训练与单纯语言训练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但前者疗效更佳。针灸和语言疗法相结合治疗失语症,既弥补了传统康复的不足,又是对现代康复的有益补充,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神复音针刺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与单纯语言训练组,各30例。针刺治疗以调神复音法为主,取穴四神聪、本神、神庭、廉泉、心俞、神堂、神道、灵道;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形及声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2组都治疗5个疗程,在疗程前后以《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各做1次语言检测评价。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组(P〈0.05)。结论: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的患者经调神复音针刺法与语言训练治疗后,优势互补,明显改善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调神复音针刺参与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运动性肌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7例运动性损伤致肌疝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7例均治愈,并能进行体育活动。结论:运动性肌疝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修复为其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