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疾病的文献,总结中医辨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发现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相比,在症状改善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Hp转阴率方面可取得同等的疗效,尤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可夫 《西部中医药》2002,15(3):81-81,F003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且价格昂贵,因此,寻求新的、符合国情的有效方法仍是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面存在着很大潜力。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不少辨证分型,但大多采用专方治疗。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专方用药来看,黄连使用的机率最多,从药物分类看,使用最多的是清热药,尤其是清热燥湿药,还有补气、活气、理气药等。除专方治疗外,也有用单味中药及中成药治疗取得疗效的。1单味中药及中成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宋希仁[1]等人用大黄醇提片和呋喃唑…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其诱发的胃溃疡发病率逐年升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治疗已被越来越重视。现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党中勤为河南省中医院盱胆脾胃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党中勤教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疗方法和用药特点,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全面总结党中勤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证经验。党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重视病因病机分析,精于辨证论治,用药精准,并倡导辨证与辫病相结合。现将党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胃黏膜呈免疫失衡状态。“脾为之卫”指脾通过卫气及自身运化作用发挥护卫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的根本病因。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卫气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免疫细胞密切相关,脾功能异常多有免疫失衡的表现,免疫失衡与“脾为之卫”功能失常相契合。本文基于“脾为之卫”理论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病机,为中医药干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研究及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脾胃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理论依据与现代医学研究,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通过理论探讨,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效果,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及治疗的联系,总结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揭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疗效,并完善相关的理论依据。结论:应用中医整体辨证观念,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荨麻疹,以健脾化湿法为主要的中医治疗原则,拓宽了中医治疗思路,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7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70例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孙绍梅山东中医药研究所(250014)罗腾月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笔者于1994~1996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取得独到进展,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病因病机、体质、辨证分型、及药物的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以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新中医》2003,35(2):71-73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尚未从本质上阐释HP感染的中医致病特点及中医药治疗机制。本文就HP感染与中医舌象、证的关系及中医单、复方治疗HP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中的一种,其可感染胃部导致胃溃疡的发生,所以临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提高了重视度。随着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研究者发现使用中药可有效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病,并且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此该研究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谷云龙  孙莉 《光明中医》2013,(12):2680-2682
幽门螺杆菌(简写Hp),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目前通用的三联及四联疗法存在较多问题,如耐药、价格昂贵、副作用高、根除率不稳当等.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可定植于人体胃黏膜,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使用中医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及HP,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不良反应、病变愈合及HP根除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是90.48%和73.17%。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4.29%、34.15%。[结论]中医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HP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率低等优势,适于临床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顾银颖  徐进康 《吉林中医药》2012,32(4):364-365,369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亦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通过黏附于胃黏膜上皮表面及胃小凹之间,导致黏膜炎症反应,引起慢性胃炎.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改善黏膜组织学病变、缓解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减少胃癌发生.另外,中医药整体论治、辨证施治亦可起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西医耐药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的研究等方面简要综述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指出:寻求新的,符合HP感染胃病的有效疗法是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拾零肖理莹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南昌330006)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1990年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会议确认的命名。近几年,国内外对HP做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HP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期)关系密切,是...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疾病中医治疗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晓蔚 《天津中医》1997,14(1):44-46
消化性疾病伴幽门螺杆菌和阳性治疗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中医药在消除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疾病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经验和实验数据,现将其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搜索了近五年来可以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食同源中药,并从其提取物、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最低抑菌浓度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抗幽门螺杆菌药食同源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以期在日常生活中对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及治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1类致癌原。因此,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是防治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查阅近5年来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文献,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经方验方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各医家对本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疏肝和胃丸体内外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丸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抗菌试验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造模,体外抗菌试验采用血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药物抗幽门螺杆菌实验观察,用细菌涂片、尿素酶试验(RUT)检验经疏肝和胃丸治疗后小鼠胃幽门部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状况,在血琼脂平板中抗幽门螺杆菌实验测定疏肝和胃丸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疏肝和胃丸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幽门部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其作用与对照组阿莫西林相当。在血琼脂平板中疏肝和胃丸抗幽门螺杆菌测得M IC为0.0156g/m l生药,其抑菌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结论:疏肝和胃丸能在体内外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