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任督通调针刺法与康复训练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任督通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治疗。2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观察2组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任督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具有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0例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吞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4.
头电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电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杨玉霞  江玉娟  项蓉 《河南中医》2016,(8):1361-1362
目的:观察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6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短时间内使用针刺疗法联合吞咽综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泉、吞咽、外金津玉液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针刺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同治疗组。病程为2周,每天1次,每周治疗6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的综合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7.
陈艳华 《河南中医》2014,(10):2041-2042
目的:观察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舌三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两组都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结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任督通调针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通调针刺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Vitalstim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lstim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71.88%,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小儿脑瘫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痉挛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手足徐动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1例;强直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1例;共济失调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2例;肌张力低下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80%。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气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观察病例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纽40倒,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照组40例;疗程2个月,于2个月后判断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在改善患者气道反应及敏感性方面优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改善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及气道高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穴位埋线于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结果: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比较(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指数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评价穴位埋线与电针疗法对女性肥胖患者体重和体型的影响。方法 50例女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及脐旁皮脂厚度,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0%,对照组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MI、腰臀比及脐旁皮脂厚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BMI、腰臀比及脐旁皮脂厚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均能有效改善女性肥胖患者体重和体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顽固性面瘫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9%(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满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分别在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和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分别为32.2%和7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与疗效关系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136例混合型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70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对照组(66例)采用普通穴位埋线结合肛门手术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症状积分、标志物残留情况,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在治疗后1、3、12个月临床治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72小时标志物残留情况(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穴位强化埋线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依据相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操作手段,能明显改善便秘的临床症状,促进肠蠕动,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中医外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按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