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芦荟GAP基地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林  李凤影  张发宝  徐鸿华 《中草药》2004,35(11):1302-1304
中药材的生长离不开肥料,因此要根据其生长的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情况合理施肥。肥料不仅能提供给中药材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为优质高产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如果肥料施用不当,会造成药材质量下降,土壤板结等不良后果。《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明确指出,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其中生产基地的土壤要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相似文献   

2.
附子是四川主产的中药材之一。生产上使用的肥料大多施用油麸。而油麸来源有限,又是一种优质饲料,不能满足附子用肥的需要。但油麸作肥料为附子生长利用的仍然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这与化肥的作用相似。因此,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化肥,以期少用或不用油麸同样达到满足附子对肥料的要求。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而在实践上则需要通过试验,探索合理施肥。我们在附子主产地江油县进行了氮磷钾肥效,及氮磷化肥配施比例和施用量试验。试验地土壤  相似文献   

3.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研究中心研究员梁宗锁等与陕西省商洛植物药源基地合作,经一年多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与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需水规律、灌排技术等规范化栽培难题,提高了丹参的产量与质量,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低于国际通行标准。 研究人员采取改变耕作制度,实行轮作,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并选用低残留农药,制定有效的施肥与灌排水制度,实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同时采取施用有机肥与生物菌肥、配合施用适量化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等措施,使丹参成为无公害的绿色原料,达到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要求。 由于商洛…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更加趋于完善。方法:从GAP产生的历史原因入手,应用生态学原理、方法,结合应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结果:“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存在少数不完善的条款。结论:(1)建议将第一条修订为:为保护生态环境、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定本规范。(2)建议将第十二条修订为: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土壤的供肥特点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容量和自净力大小,确定施肥种类、时间、数量和方法,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及农田生态系统的要求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3)建议在GAP中对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应按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分类(AA级与A级),并在相关章节条款中注明其生产要求,使之与绿色食品相统一,便于生产者掌握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以无公害中药材为目的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涵盖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控制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产地生态环境应依据《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第二版)》规定的生态因子进行产地的选择,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T3095-2012一、二级标准值要求,种植地土壤必须符合GB15618和NY/T391的一级或二级土壤质量标准要求,灌溉水的水源质量必须符合GB5084-2005的规定要求。针对中药材生产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抗病优质品种,加强优良种子及种苗的培育;无公害中药材合理施肥应符合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DB13/T454执行。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减少污染和残留。此外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中药材质量标准,其中高毒性、高检出率的农药残留及铅、镉、汞、砷、铜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达到无公害中药材质量通用标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保障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入世和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制定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无公害化,提倡发展绿色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使用生态肥料和生物农药,保护环境,使中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永续利用。 生态肥料不同于一般的肥料及用肥方式,其优点:缓释性、持效性、无残留、无污染;养分全面均衡、按比例逐步释放;能提高中药材品质、改善外观;不破坏土壤物理化学结构、不板结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最佳的养分动态平衡,培肥土壤,使得土壤保水、保肥、透气性能改善,过滤和降解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生存繁衍,促进土壤微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土壤——根系——微生物三者之间有益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合理的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现对生态肥料简述如下:1 农家肥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生态种植是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体,以科学的种植技术为指导,实现中药材的优质高产高效与中药材种植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的栽培技术。其中,科学施肥是实现中药材生态种植中重要的生产管理措施。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中药材生产中逐渐依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增加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药材本身产量、品质、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此,该文从中药材栽培研究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科学施肥在中药材生态种植中的作用与措施。分别归纳了从科学施肥在解决中药材种植土壤污染和土壤质量恶化、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产品产量质量不稳定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以土壤供肥特点为基础、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为核心、产业化种植模式为载体,推进中药材种植中科学施肥的措施。最终对科学施肥在中药生态种植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药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生产高品质中药材,本文对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首先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及相关防治标准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混乱、滥用高毒及高残留农药等问题,结合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了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准则,包括重视土壤改良、加强种子种苗检疫、注重种植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仓储及运输环节的病虫害防治等。本文可为无公害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益母草GAP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鲜益母草实行规范化栽培(GAP)技术研究。方法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研究影响鲜益母草优质高产的各项关键因子。结果确定了鲜益母草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结论开展鲜益母草GAP种植,通过严格选地、合理施用肥料、界定适宜的生长周期、施用无公害农药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药材中有害重金属的残留量,提高鲜益母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产于古怀庆府一带的道地药材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习称"四大怀药"。由于老产区土壤质量下降、产区面积萎缩、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突出,导致生产的药材农残及重金属超标严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四大怀药"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利用GIS生态适宜性区划系统指导栽培选地、结合"土壤消毒+绿肥回田+菌剂调控"的土壤复合改良措施整地、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展抗性品种选育、制定种子种苗标准、实行有机肥为主的"基肥+追肥+叶面肥"的施肥模式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四大怀药"无公害栽培体系,该体系可为无公害"四大怀药"的生产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中药材的无公害栽培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肥与中药材质量相关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施肥对中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指出了目前中药材施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GAP的要求,对中药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完善中药材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投入品使用、加工、存储、质量等级标准、质量追溯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及标准缺乏等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应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完善质量标准、加快良种繁育及搭建合作平台的建议,以期解决中药材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药材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团队提出基于本草基因组学辅助中药材优质新品种选育的策略。通过分析中药材的基因组、转录组、简化基因组等,获得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简单重复序列(SSR)等标记,结合中药材高产、优质、抗逆等目标性状,辅助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如紫苏高产新品种"中研肥苏1号"、三七抗病新品种"苗乡抗七1号"等。然而中药材种类繁多,研究基础薄弱,应通过加强中药材组学研究为其新品种优质基因筛选提供标记,同时建立分子育种和传统选育的综合技术,实现分子标记与优良性状的连锁,加快优质中药材的选育进程,以保障中药材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浅议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衡量中药质量优劣的依据,直接影响着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而如何诠释中药商品规格等级的科学内涵及建立一套既能有效服务市场又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的标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该文通过综述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感官评价、化学评价、生物评价等的研究方法,并列举各种方法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部分研究实例,为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剂量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阳长明  林丹  郑天骄  王玲玲  顾杰  宋菊  李慧  唐溱 《中草药》2019,50(16):3741-3746
中成药剂量是决定其临床有效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中成药剂量的分析研究较少。通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919个中成药及其药味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典收载中成药处方中大部分药味日服饮片量小于药典单味饮片用量,且无论是其处方中单味药的日服剂量还是处方日服总剂量,均远小于中医临床汤剂常用剂量。对中药有效方剂成药化过程中影响中成药剂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由临床有效方剂转化为中成药的新药研究中,应充分重视临床有效方剂的药味剂量,注重量效关系研究,以"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研制高质量中成药,以体现、发挥原有方剂的疗效。如何在原临床有效剂量的基础上制定新药剂量,是中药临床有效方剂成药化研究中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提取中药材DNA的新方法,本研究考察了滤纸法对中药材DNA提取的适用性。方法:提取了33个中药材DNA,动物药使用COI(除了海马)、植物药使用ITS2、真菌使用ITS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果: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27个中药材PCR扩增成功,扩增成功率达到81.8%。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滤纸法对于动物类、叶类、花类、全草类、果实类及根茎类药材DNA提取有较好的效果,提取时间可控制在30 s之内。滤纸法缩短了DNA提取时间,减少了提取成本,将在中药材分子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农残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该文分析了中药材农残污染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在中药材农残方面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对中药材中常用的农残降解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分析国内外农残标准基础上,阐明了中药材农残限量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材农残和发展安全、绿色中药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更加趋于完善。方法:从GAP产生的历史原因入手,应用生态学原理、方法,结合应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结果:“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存在少数不完善的条款。结论:(1)建议将第一条修订为:为保护生态环境、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定本规范。(2)建议将第十二条修订为: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土壤的供肥特点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容量和自净力大小,确定施肥种类、时间、数量和方法,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及农田生态系统的要求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3)建议在GAP中对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应按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分类(AA级与A级),并在相关章节条款中注明其生产要求,使之与绿色食品相统一,便于生产者掌握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方法鉴定中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十余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运用眼看、手摸、鼻闻、水试、火试等方式鉴定中药材性状与质量,可为判断质量、区分伪正品提供有效依据。四十余种中药材及中药饮品均顺利完成鉴定、质量分析和伪正品区分,传统方法鉴定法的应用可为多数药材质量、性状鉴定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判断药材质量、区分伪正品,对加强药材质量监督控制,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