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年龄大于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中,根据营养风险筛查,挑选出符合营养不良状况(NRS评分≥3)的83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行髋部骨折术后正常饮食干预,不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正常饮食干预治疗的基础上,自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指标:1)入院时、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的差异;2)术后切口液化、压疮、肺部感染、腹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康复效果。结果:1)术后第7天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跟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第7天比术后第1天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上述四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液化、压疮、肺部感染、腹胀、影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6个月时,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康复效果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大,有助于减少术后切口液化、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量化康复训练对胫腓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1 0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量化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Lysholm、巴氏(Barthel)指数、膝关节屈曲角度、伸直受限角度以及关节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SS、Lysholm、Barthel指数、膝关节屈曲角度及关节活动范围均较对照组高,伸直受限角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胫腓骨平台骨折术后,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间选取60例在该院进行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康复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周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改善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促进患肢消肿,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过程中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的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该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早期康复训练)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PMRT)各25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SAS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患肢周径(37.3±1.6)cm小于对照组(38.6±2.2)cm、VAS评分(3.1±0.5)分低于对照组(3.9±0.3)分、SAS评分(30.2±4.0)分低于对照组(36.8±4.2)分、患肢肌肉舒缩活动时间(21.3±7.4)d早于对照组(25.8±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时,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的患肢肿胀情况得到改善,能为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功能训练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划分标准为护理方法的异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系统性的康复功能训练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3.33%,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膝关节僵硬,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76%,对照组19.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71.43%。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更迅速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积极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江铜集团东铜医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干预及穴位按摩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对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自主锻炼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肢松动、静脉血栓等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方式,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行骨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科室制订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第7天活动后测量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1.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下肢股静脉流动速度,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资料源自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33%相较于对照组20.00%低,护理满意度评分(94.5±2.1)分相较于对照组(81.8±2.5)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明显,也可以获得极佳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在下肢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中心康复的4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22例,两组均接受早期负重训练,但对照组应用常规负重训练方法,而观察组运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辅助训练,观察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骨折处的肿胀评分、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负重训练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关节僵直、畸形愈合、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概率均较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康复患者早期负重锻炼中应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既可有效缓解骨折处肿胀、疼痛症状,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缩短患者的负重训练时间,这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108例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处理方案,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患肢周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患肢周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护理8周后,观察组骨折患者的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8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功能训练,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个月,试验组的ROM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个月,试验组的VAS、FIM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有利于促进患者腕关节运动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陈彦霞  时丽萍 《光明中医》2009,24(5):967-968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对5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术后早期活动,康复训练,穿弹力袜等预防措施.结果:5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仅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7%.结论:该预防方法能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伸屈度、肌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0%、10.0%,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0%、32.0%,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肌力和伸屈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采取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情况,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8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护理干预施行于对照组,早期护理干预施行于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施行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中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地奥司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对于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具有突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指导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肢骨折患者共1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及出院时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康复期间配合康复训练指导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术后膝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松动术训练的同时,仅治疗组加以肌力训练,然后对入组与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结果①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AROM/PROM):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②手动肌力评定(MMT):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高出1~2级。③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提高,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3例下肢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7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饮食、健康宣教和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临床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