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复合病机转化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病机转化和复合病机的认识,探讨复合病机转化理论的学术渊源及多因复合、多病位复合和多病势复合等临床特征,提出病位病机转化、因果夹杂是形成复合病机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了病机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四诊信息证候之间的关系,提出围绕复合病机转化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风病病因病机的形成与临床特点,便于临床诊断及辨证施治.结论 风病既为百病之长,又为百病之始,且善行而数变,其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恶风,自汗,发痒外,同时常呈多发性、多变动性、多游走不定性,医生只要掌握这些特点,对风病的诊断就会胸有成竹了.  相似文献   

3.
一贯煎是临床滋养肝肾、理气疏肝的常用方剂,具有滋阴而不滞,理气而不燥的特性。更年期女性多具有冲任亏损、气机不畅的病机特点,皮肤科名医王利兰主任临床上结合病机,将一贯煎灵活运用于更年期女性多种常见皮肤病,异病同治、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关于癔症辨证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欣 《山西中医》2007,23(6):7-9
《金匮要略》关于情志疾病的内容涉及奔豚气、梅核气、脏躁三病,属于现代临床精神病学癔症的范畴。其临床表现与现代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病因病机多以阴阳失和、气机紊乱、肝郁心虚、神明失主为主,病位多在肝,涉及心、脾、肾,为虚实寒热错杂之证。治疗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要,以证识病,以病统证,桂枝加桂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等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43-845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的乳房良性疾病,临床上发现乳腺增生病的患者多出现与热证相关的临床症状。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回顾了清热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应用,为优化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参考文献17篇。  相似文献   

6.
脏躁病与低血镁--附3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躁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对脏躁病的病因病机推演不多,且与当今临床多有违拗。因此,如何认识脏躁的概念、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以及该病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对临床症状较为典型的脏躁病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论治饮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饮病按照病证分属呼吸、消化、心内、肾病、神内等多个临床学科,临床上饮病的理论正在逐渐被忽视、淡化、遗忘。在肺系病证中,痰饮病的内容散见于哮病、喘证、肺胀等多个章节,论述多较浅略。我们根据临床带教的实际情况,将《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与《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如茂 《中医杂志》2008,49(12):1139-1140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因脾体阴用阳,易阴盛伤阳,病多阳虚;胃体阳用阴,易阳盛伤阴,病多阴虚,所以调治脾胃病常用扶脾阳、养胃阴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悸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结果:心悸主要以气虚证素的病理症状体征分布最多;心悸的病位证素主要有心、脾、肾、肝、肺;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火热、痰、水饮。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0.
郭丽华 《四川中医》2008,26(6):23-24
外感兼内伤基础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多见.文章探讨外感兼内伤基础病的发病机理特点,区别单纯外感与兼有内伤基础病外感的不同的临床发病特点,以五脏为纲,归纳临床常见的外感兼内伤基础病的证型、症状,提出外感兼有内伤基础病的临床诊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