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在针对KOA的众多非手术疗法中,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目前临床应用和研究较多的运动疗法包括肌力训练、有氧训练、神经肌肉训练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全身振动训练,其治疗作用包括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强下肢肌力和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目前的研究已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层面对运动疗法治疗KOA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但对于各种运动疗法治疗KOA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在临床应用时的强度、时间、频率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GHS)合并肩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两组训练效果。结果:研究组VAS评分、AHI值、FMA-U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肩痛,减轻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以闭链肌力训练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以闭链肌力训练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thel指数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闭链肌力训练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后对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至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方案,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步速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康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能够较好地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最大程度提高其运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治疗对烧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烧伤后步行能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站立训练、平衡、矫形器的应用、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教育等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全身振动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6min步行能力测试(6MWT)、Berg平衡量表(BBS)、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AC评分、6MWT、BB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振动治疗能有效改善烧伤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脑卒中伴偏瘫患者 6 4例 ,按拟定的康复训练计划给予训练 ,对比护理前后的肌力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所有偏瘫肢体的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入院时与出院时肌力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通过肢体康复运动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ADL训练 ) ,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 ,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廷峰 《河南中医》2011,31(7):790-791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结合牵张训练、肌电生物反馈三者综合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致踝关节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综合组除了做常规康复治疗外,增加专门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三者综合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8周时进行Fugl-Meyer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等速训练对偏瘫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给予患者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跖屈肌力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等级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踝关节跖屈肌力等级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听反馈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由坐位到站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功能性电刺激、垫上运动、控制训练、站起/坐下任务特异性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视听反馈性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坐位站起活动计时、偏瘫侧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最大自主收缩肌力的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坐位站起活动计时、偏瘫侧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最大自主收缩肌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听反馈性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采取康复护理,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肌力由2级提高至4~5级者40例,肌力由0级提高到3级者6例,肌力由1级提高至2~3级者8例,生活基本自理32例,无效6例。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治疗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应用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11例患者和157名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测定,发现偏实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升高,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阴虚组血浆比粘度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也有升高,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不升高。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是阴阳虚实辨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血液流变学比较,发现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发病除单项红细胞压积无差异外,其余5项指标均呈显著差异(P<0.01)。同时通过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的检查,结果表明中药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中的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改善有意义(P<0.01)。作者认为出现这一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于外伤后引起微循环障碍,即在微循环血流中,出现血红细胞聚集程度的增加,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的升高,而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均可通过"逆转现象"而被放大对血液流动的阻力,从而使其血流变性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评分和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Strok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isability in western countries. A variety of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fter stroke have been proposed. We describe the outcomes of a 49-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 5-year history of right upper extremity hemiparesis after stroke.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right wrist extensor strength grade of 1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anual Muscle Testing scale, Stage 4 according to the Brunnstrom h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Grade 1 in finger flexor and in wrist flexor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system of muscle spastic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aken immediately after the stroke was indicative of an abnormal signal in the left paraventricular and lentiform nucleus. After receiving a single session of dry needling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 patient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cluding a strength grade of 3 for the right wrist extensor muscles, Stage 6 according to the Brunnstrom h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Grade 0 in finger flexor and in wrist flexor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system of muscle spasticity. This case report found that dry needling combin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ay be effective in hand function recovery, wrist extensor muscles strength, and decreased wrist and finger spastic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发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2例脑卒中患者,对其中35例脑卒中后偏瘫并下肢红肿疼痛经静脉造影和/或超声证实的DVT患者资料分析,并通过与同期收治的35例非DVT卒中患者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了解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本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症状性DVT的发病率为35/822(4.3%),DVT发生在瘫痪侧32例,其中同为左侧28例;脑卒中后发生症状性DVT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住院2周~4周;肢体肌力0~Ⅱ级31例,Ⅲ级及以上者4例;年龄≥65岁28例;有股静脉置管史21例;合并高血压33例;有糖尿病19例;有心房纤颤者8例;合并高脂血症12例。脑卒中后DVT组血Hcy、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重度肢体瘫痪、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股静脉置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炎症可能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为避免DVT的发生及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临床上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脑中风偏瘫下肢功能变化。方法:将100 例脑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上,未作其他相关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8 天后对患者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变化进行运动学参数测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28 天后,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脑中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ERP)探讨头针顶颞前斜线中2/5治疗脑卒中的即刻效应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0例,健康人25例,两组均予头针刺激,均选取右侧顶颞前斜线中2/5。两组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0 min后进行ERP检测,脑卒中组还需进行肌力评级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部试验结束后,从ERP里提取受试者左右手的运动皮层相关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MRCPs)。结果:头针刺激10 min后,脑卒中组运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降低(P<0.05);肌力评级较前升高(P<0.05);针刺前后脑卒中组患侧手MRCPs波幅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即刻效应明确,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顶颞前斜线时刺激皮层运动功能区,降低了大脑运动执行策划的能量损耗,激活了受损脑区与运动相关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提高了大脑对运动过程的处理效率,从而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改善。并且我们观察到,健侧脑具有代偿性作用,这提示我们临床中进行头针针刺时,进行双侧刺激可能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当归不同配伍比例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全血黏度(WBV)和血浆黏度(PV)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结果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模型组,而FIB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而FIB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当归川芎(1.5:1)及当归川芎(1:1)配伍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特征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