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各因素对疗效干预作用量效关系的分析,优选周围性面瘫的最佳电针治疗方案,为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各半,采用神经卡压法造成左侧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54只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头体穴)的三因素三水平搭配组合方案,随机分入L9(34)正交表安排的9组实验中,共观察4星期。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采用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可以使MCV恢复最快,且各因素对疗效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针刺时机电针波形腧穴配伍。结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为主效应因素,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伍。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为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机应用针刺及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不同时机应用针刺及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李国臣(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河北省张家口市075000)图书分类号R246.6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电针疗法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其治疗方法颇多,但在治疗时机上及急性期能否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获取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预先对周围性面瘫病例按照中医症候,腧穴配伍,中药治疗,针刺时机,针刺时间和电针波形6个因素及交互作用,拟定正交设计实验方案。结果:证侯状态与药物治疗的交互作用极差值最大R为11.5。症候状态和电针波形的交互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作用其次。结论:应用正交设计可以用小样本量,定量分析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优选出最优治疗方法,从而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4.
面瘫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面瘫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63例面瘫患者按正交设计L9(3)4表随机分组、安排试验,采用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不同组合方案治疗,观察面神经功能积分的变化,对影响面瘫针刺疗效的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为显著因素(P0.05),其中B(选穴配方)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各自3水平中,B3(交替针刺两组穴位)、D3(电针疏密波治疗30min)为最佳。结论:交替针刺两组穴位,电针疏密波治疗30min为本试验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探析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收集2000年—2019年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运用gephi 0.9.2软件实现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4篇,提取出腧穴处方67条;重要腧穴以地仓、阳白、颊车、鱼腰、太阳、迎香、四白、合谷、翳风和攒竹为主,腧穴配伍以地仓与阳白、合谷、颊车最为多见,应用"k-核心"算法优化腧穴处方,27个核心腧穴以面部及下肢部使用腧穴个数及频次最多,且74.1%为特定穴,以交会穴居多,进行社团划分后可归为以常用主穴和辨证配穴为主。结论:现代临床中采用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取穴以手足阳明、少阳和足太阳经为主,并注重局部取穴和特定穴的使用,且强调辨证配穴和上下配穴;电针波形以疏密波最多,连续波次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肌电检测分析观察电针早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早期介入面瘫的有效参数及可能的副作用.方法 将4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和普通针刺组9例.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电针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的肌电图检测,分别记录患侧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的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以及所支配的额肌...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9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合谷、迎香等穴,同时配合6805-Ⅱ型治疗仪疏密波治疗;同时结合中药(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结果]总有效率为97.96%。[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时机和波形选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尚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急性期是否可以使用电针治疗。对于波形的选择,疏密渡、断续波、连续波3种波形在临床上皆有使用,临床报道疗效显著,但样本量较小,且意见不一,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前电针治疗本病尚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电针治疗的介入时机;(2)各参数的量化。今后研究当以上述两个关键问题为切入点,以针刺方法为分组条件,以介入时机为分层条件,分组对比研究,以求筛选出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的最佳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9.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1.
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998年8月~200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和电针组。结果:腹针组痊愈率与电针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疗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2.
电针结合手捻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梅  徐斌  李玉堂 《中国针灸》2005,25(5):317-319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手捻针法与单纯电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电针结合手捻针组(观察组)63例、单纯电针对照组(电针组)57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痊愈57例(90.5%),总有效率100.0%;电针组痊愈42例(73.7%),总有效率96.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快于电针组.结论:电针结合手捻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痊愈率及起效时间优于单纯电针.  相似文献   

13.
不同手法针刺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作为实热模型,观察了致热后不同手法针刺治疗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结果发现,捻转泻法、电针泻法和综合泻法均有明显的相对阵热作用,尤其表现在针刺后的即时效应和降低发热高峰值的作用,三组中,以捻转泻法和综合泻法的效果更佳。捻转补法除对发热曲线有轻微的影响外,无明显的即时效应和对友热高峰的抑制效应。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清热效应上,手法补泻有明显区别,手法操作与电针操作亦有一定区别,而单、复式泻法间无差异。初步验证了“实则泻之”的补泻规律和不同手法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及电针与药物配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71例,随机分为电针组24例,药物组22例和针药组2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针药组是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将HAMD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观察HAMD总分、7类因子分的变化及SDS总分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和药物组(P〈0.01)。电针组和针药组在改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降低SDS总分方面,针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电针与药物并用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薛立文  李群  孙敬青 《中国针灸》2007,27(7):491-493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上肢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透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Method Sixty-five cases with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were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53 cases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group) and 53 cases were treated by Ritalin (west drug group). The abov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ing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was 87.7%; the effective rate in west drug group was 86.8% and in acupuncture group was 77.4%. A comparis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P>0.05).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was an effective therapy of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ranslator: KUAI Le  相似文献   

17.
针刺为主治疗中心型肥胖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海音 《中国针灸》2006,26(9):629-631
目的:观察评价针刺对中心型肥胖患者的客观疗效。方法:采用体针结合电针、耳穴贴压、TDP照射等方法,治疗中心型肥胖患者32例。观察治疗前后腰围(WC)、腰臀比(WHR)及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4·4%,WC、WHR、BMI均降低(P<0·001)。结论:针刺结合电针、耳穴贴压、TDP照射对中心型肥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罐疗法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运用针刺配电针和温针灸加针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配电针加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观察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别不同,P〈0.005,两组统计差别较大。结论: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温针灸与电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镇痛作用。方法:将我院就诊的200例肩周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温针灸组和电针组各100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疼痛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镇痛作用。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PPI、PR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组VAS、PPI、PRI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显著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的临床疗效和镇痛作用显著优于电针,可改善病情,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