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羽 《江西中医药》2007,38(9):46-46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用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A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神灯照射,对照B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神灯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84.5%:对照A组治愈率为40%,对照B组治愈率为44%.治疗组与对照A、B组比较,P均<0.05.结论: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疗效优于穴位注射配合神灯照射及针刺配合神灯照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作用于肩胛提肌起止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局部腧穴、阿是穴等为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2例。对照1组采用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对照2组采用龙氏治脊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3组每周治疗3次,3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颈痛量表评分(NPQ)、临床症状体征等来评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1组为78.1%,对照2组为8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VAS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1、2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及龙氏治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刃针治疗或者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组、按摩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针刀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先拿揉松解颈项肌肉,再施以传统按摩手法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1月为1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3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VAS评分治疗后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27/30),针刀组为73.3%(22/30),按摩组为73.3%(22/30),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复发率观察组为16.7%(5/30),针刀组为40.0%(12/30),按摩组为46.7%(14/30)。复发率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刀或传统按摩手法。  相似文献   

5.
将肩胛提肌劳损患者135例,随机分为2组,温针组53例,针后整骨组82例;温针组治愈率为69.81%,针后整骨组治愈率为91.46%;结果表明针后整骨疗效明显提高,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X2=9.2,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音疗法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恶性肿瘤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恶性肿瘤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对照B组,对照C组,每组20例,治疗A组采取五音疗法联合中药治疗,根据不同证型予以相应的音乐。每天1次,24 min·次~(-1),3周为1个疗程。同时分型施治以中药汤剂内服,每日1剂,每剂400 m L,分2次服。对照B组行中药治疗,气郁化火证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血行郁滞证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气郁结证选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心阴亏虚证选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心脾两虚证选用归脾汤加减;肝肾阴虚证选用滋水清肝饮加减;心神惑乱证选用甘麦大枣汤加减。对照C组采用氟西汀胶囊(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10)20 mg口服,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A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B组有效率为65.00%,对照C组有效率为60.00%,治疗A组有效率与对照B组、对照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对照C组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结束后HAMD评分及Karnofsky评分的改善情况与对照B组和对照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和对照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音疗法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恶性肿瘤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观察斜圆刃针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胛提肌损伤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斜圆刃针治疗,对照组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为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显著,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斜圆刃针治疗肩胛提肌损伤有显著效果,并且疗程短,费用低,易于在基础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运动揿针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肌电组、联合组和揿针组,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肌电组采用单纯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揿针组采用七星穴揿针埋入,联合组采用七星穴揿针埋入的运动针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比较3组治疗前以及治疗第3、6、9周的患者肌电积分值(i EMG)以及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卒中特殊生活质量量表(SSQOLS)评分,并测量患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和两侧肩胛下角顶点间距。结果治疗第3周3组肌电积分值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联合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揿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周,3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揿针组、肌电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以及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肌电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SSQO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肌电组和揿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揿针埋入七星穴联合核心肌群的个性化运动,再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痛和肩关节脱位情况,提高核心肌群的肌力和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针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镇痛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中选择合适的疗法提供依据。方法: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针刺组(A组)、电鍉针罐组(B组),两组均取阿是穴、循经验穴(背部膀胱经穴、肩井、大椎、委中、委阳、悬钟、秩边等),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电鍉针罐、SDZ--Ⅱ型电子针疗仪,治疗时间约为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观察4周。通过目测类比定级法(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平均疼痛分数,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体征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鍉针罐组(B组)较针刺组(A组)更能降低疼痛评分(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炎性疼痛程度,电鍉针罐组(B组)治疗肌筋膜炎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优于针刺组(A组);A组总有效率为70%,B组总有效率为93.33%,说明两组对肌筋膜炎性均有良好疗效,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组的临床效果优于A组。结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3例。治疗组患者予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A组患者予针刀治疗,对照B组患者予整脊手法。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AS评分、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头痛VAS评分、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78.26%(18/23),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60.87%(14/2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0.00%(2/20),对照A组为33.33%(6/18),对照B组为50.00%(7/1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联合整脊手法可提高颈源性头痛疗效,且复发率低于单一针刀疗法、整脊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联合封闭治疗腘肌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腘肌滑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术联合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2组均治疗1次。治疗后2周、3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3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3月,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联合封闭治疗腘肌滑囊炎疗效肯定,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疗效更加持久。  相似文献   

12.
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治疗肩胛提肌劳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疗效。方法:40例肩胛提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独刺组和对照组各20例,独刺组针刺肩胛提肌劳损所在侧的后溪穴,并配合颈椎各方向活动和颈肩部龟缩运动,对照组穴位指压肩胛提肌走行部位的阿是穴,VA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变化及疗效。结果:独刺组5次内治愈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治疗后独刺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独刺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及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及90%(P〈0.05)。结论: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能有效缓解肩胛提肌劳损的疼痛,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眼针配合体针治疗,B组采用单纯眼针治疗,C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85.0%,B组分别为100.0%和50.0%,C组分别为80.0%和15.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痊愈率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是一种治疗丘脑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价压灸点穴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88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压灸组和针刺组,各44例,针刺组和压灸组操作部位均为肩胛提肌起止点阿是穴。压灸组采用压灸点穴法,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加红外线局部照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LENT-SOMA评分细则作为疗效评判标准。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VAS评分和LENT-SOMA总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NT-SOMA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压灸组LENT-SOMA中"压痛"项的评分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灸点穴与针刺均能显著缓解肩胛提肌损伤疼痛,压灸点穴在缓解压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7,(7):956-957
目的:比较刃针与毫针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肩MPS患者,按照随机分派,单盲对照分配至刃针组和毫针组各30例,在治疗开始前,1个疗程结束后,2个疗程结束后3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刃针组VAS评分低于毫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可快速缓解MPS的疼痛症状,提高有效率,效果优于毫针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及食疗对高血脂症患者TC、TG和LDL-C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慢病管理治疗的高血脂症患者900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对照B组、对照C组各300例。其中对照B组采用中医耳穴贴压治疗,对照C组行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A组采用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三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A组、对照B组、对照C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管理治疗方案后,其治疗前后的TC、TG、LDL-C都明显降低(P0.05),而HDL-C明显升高(P0.05)。三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比较,治疗A组与对照B组及对照C组相比,其TC、TG、LDL-C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B组患者的73.3%以及对照C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及联合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7.
郭宁 《西部中医药》2016,(12):85-86
目的:观察下睑轮匝肌加强手术联合中药熏蒸及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溢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A组行手术治疗;对照B组行中医药口服、中药熏蒸及针刺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治愈率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下睑轮匝肌加强手术联合术后中药熏蒸及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溢泪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各20例,对照组A组给予钙剂+维生素D治疗,对照B组给予植物雌激素+钙剂+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物汤+钙剂+维生素D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转换指标、疼痛情况,统计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均0.05);治疗后3,6,12个月,3组骨钙素(OST)、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降解产物(CTX)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均0.05);3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均0.05);3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四物汤加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够明显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生成,提高骨密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君  童晓群 《新中医》2024,56(8):121-126
目的:观察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取138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试验组,每组46例。3组 均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45例。对照A组予以隔姜灸脐法治疗,对照B组予以胃复春胶囊治疗,试验组予以 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 胃肠激素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A组68.89%、对照B组77.78%(P<0.05)。3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 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低 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动素(MTL) 水平均较 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GAS、PGⅡ、MTL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 与对照B 组血清GAS、PGⅡ、MTL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 8.89%,对照A组6.67%,对照B组2.22%,3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脐 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CAG可获得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病理状况及胃肠激素水 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影像评估观察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更有效的留针时间。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A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30 min;B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2 h;2组均治疗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5天,连续治疗3疗程。同时选取正常同龄儿童30例作为对照比较,对正常儿童及治疗前后的患儿进行DTI扫描,并评估A组、B组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B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均较前提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均有疗效,而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DTI图像各感兴趣区点各向异性性分数值(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性瘫痪患儿白质纤维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后,A组在扣带束(CG)、内囊前肢(ICAL)上F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囊后肢(ICPL)、皮质脊髓束(CST)、胼胝体压部(SCC)、胼胝体膝部(GCC)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以上各项感兴趣区点F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B组各项FA值均较A组高,且在CST、ICPL、CG、SCC、GCC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头针留针2 h的康复疗效要优于留针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