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总结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疗法辨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经验。认为带状疱疹发病多因人体正虚,风热毒挟损;或肝郁化火,火毒蕴积;或风寒壅遏。其病位在肝、肺,久则及肾。临床常表现为三种类型,即风热毒夹杂,以风热为主;风热毒夹杂,以毒为甚;风寒阻滞。自拟针刺处方泻热调肝方、中药内服处方柴杖解毒汤、外洗处方蓝根洗剂,运用"通元疗法",结合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从元神论治,针药结合以使五脏安,阴阳调。  相似文献   

2.
陈小燕 《陕西中医》2018,(1):110-112
目的:总结名中医王维英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方法:王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产生,主因风湿之邪侵扰肾脏,风性开泄,影响肾的封藏职能,肾之精微不固,泄之于外故可见蛋白尿。王师阐释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机演变规律如下:急性期以风、湿、热、毒为因,入侵正虚之体,干预了肾主封藏、主水、司开阖之功能,气化不能,内湿产生;久病入络,肾络闭阻。慢性期因正气不足,脏器虚衰,气机不畅,推动无力,湿瘀互结,肾络闭阻。针对风湿合邪为致病主因的慢肾风患者,王师自拟祛风除湿方以祛风除湿宁络,兼顾脾肾二脏,健脾燥湿以绝湿源,淡渗利湿泄浊,可将伏于肾络之内风与湿邪一并蠲除,随证加减常取得良效。王师认为慢性肾炎血尿的产生是由于风热之邪,犯肺壅咽,或蕴于肌腠,未得而解,循络而下;或湿热之邪,侵犯膀胱,由表及里;或邪热留滞,久而伤阴,灼伤肾络,血溢络外,发为尿血。针对风热之邪作祟导致肾络损伤而尿血之主因,王师创立疏风清热凉血之僵蚕四草汤以治疗肾性血尿。结论:针对慢性肾炎蛋白尿及肾性血尿,为肾性血尿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骨槽风一名穿腮毒,患于腮颊部的牙床之间.由于罹患后,常历久不愈,或愈后易致面部残损之故,更属外科重症之一.古人对本疾患的致病之因,大致可分为二:一、如陈实功曰:"得于郁怒伤肝,致筋骨强急;思虑伤脾,致肌肉腐烂;膏梁厚味,致脓多臭秽."高锦庭曰:"忧愁思虑,惊恐悲伤,以致气血凝滞,或由风寒袭入,筋骨邪毒交生."高梅溪曰:"太阳受病,结于大肠之间,邪毒交生,灌于经络之内."综上所述,有为七情郁结,肝脾受伤,以致筋骨紧急,肌肉腐  相似文献   

4.
马大正 《广西中医药》1999,(2):27-27,29
女子年近七七,肾气渐衰,冲任日虚。胞脉系于肾,冲任二脉络于胞宫,肾气阴血不足,月水益疏,乃致经绝。肾秉水火二性,损于肾者,或偏于阳,或偏于阴。若肾阴潜耗,加之于阳盛之体,或七情内伤,或邪热外引,血热沸溢,肾失封藏,发为血崩。《素问·阴阳别论篇》云:“...  相似文献   

5.
本病多由风热邪毒袭肺,郁久结滞鼻窍,灼伤鼻窦肌膜,或由脾胃湿热上蒸清窍,或因邪热犯胆循经上蒸于脑,迫津下渗蕴积鼻窦;亦有因肺脾气虚,邪毒易于滞留,湿浊上泛困结鼻窍,浸淫鼻窦所致者。笔者运用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6.
真武汤及其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华龙 《河南中医》2005,25(10):3-5
82条之真武汤证,为太阳病过汗、损伤阳气,无形之水气凌心;316条之真武汤证,则是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该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方中芍药能够利血脉、泄孙络、通泄筋脉肌肉中的水气.真武汤证水气内停兼阳虚,故以附子生姜配白术二苓,既利水化气,又温扶肾阳;而猪苓汤证是水热内停而兼阴虚,故除以滑石泽泻配二苓清热利水外,且加阿胶入肾滋阴.前者温阳化气行水以治水停兼寒,后者育阴清热利水以治水停兼热.而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比较,虽同属阳虚有寒,水湿泛滥,但一为有形之寒水,泛滥于三焦表里上下;一为无形之湿气,弥漫于筋肉骨节之间.二者皆有身体疼痛,但真武汤证偏于四肢沉重,附子汤证偏于筋骨疼痛.  相似文献   

7.
王华兰  庞智文 《中国针灸》2010,30(9):730-730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对病邪侵袭、抵抗能力低,易于感受各种时邪疫毒。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小儿肺失宣发,固表抗邪的功能弱易致病,加之肾常虚,肾气不足,易于被风寒、风热邪气所伤,转化为外寒内热,甚至邪热入里的实热证。小儿“脾常不足”,脾失健运,加上乳食失节、食物不洁等因素,也可导致腑气不通,郁而化热。运用小儿推拿手法加快体表血液循环,调节腠理开阖,加速新陈代谢,帮助体温放散,从而达到发汗、解热的作用。自2007年共收集门诊病例36例,效果确切,患者经一次手法治疗后即可退烧,且无反复,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育症古以补肾论治已为常法。然验之于临床,有奏效者顿有乏效者参半,甚者有愈补病愈重者,其所以然者,乃辨治之误。因肾虚之外,尚有肾郁。先师沈仲圭曾诲:“肾郁成因非止一端,六淫之邪虽伤在肺卫,然肺气失宣殊可致肾气遏郁;内伤七情虽损心肝,然病久不解则可  相似文献   

9.
治湿疹7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拟治湿疹7法,数十年来运用于临床,疗效颇佳,兹介绍于后: 1 清热解毒法 本法宜于热毒证型.多因感受风热,内外相合,热毒博结于腠理肌肤而发病.<古书医言>云:"邪气者,毒也."外感内伤皆可生毒,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既能加重病情,又能变生新证.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使用附子之方计20首,从这些方剂中可以看出,仲景对附子之运用法度严谨,复方之配伍机园法活。笔者不惴谫陋,试将附子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配伍,作以粗浅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一、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瞒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己,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前者系太阳病发汗太过,致少阴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后者乃少阴阳虚阴盛,水气不化。然其病机则一,故均以真武汤主之。方中,附子温肾阳,散寒水;白术补土行水;茯苓健脾利水;生姜和中宣散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肾病治验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肾病综合征皆以浮肿、小便不利、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中医之“水肿”范畴。经云:“肾者水脏,主津液”。又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放为肘肿”。据此,以补肾温阳,行水固精为治则,以八味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猪苓汤三方化裁治疗本病,兹将病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其发病原因,河间主以“风热”,丹溪归之于“痰”,虞抟倡之“血瘀”,景岳则以“虚”立论。笔者认为,眩晕因于肾者,临床亦不少见,现就一得之见,就正于同道。一、辨证原则肾病所致之眩晕,主要有五种类型。(一) 髓海不足型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若先天不足,或年老精亏;或房事不节、精耗太过;或劳顿力作,骨伤髓损;或肾气亏虚,精关不固,滑泄无度等,均可使肾精不足,髓海失养而致眩晕,故《灵枢·海论》  相似文献   

15.
李丹  徐里 《河南中医》2016,(5):775-777
蒋宝素尤重人体之肾气,认为肾的元气不足可致各脏疾患,如命母虚寒则火不生土,脾阳亦虚,生泄泻、痞满等疾;因肺主气,肾纳气为气之根,若肾虚气不归原,则肺气无从依附而生喘咳诸病,且肺肾为母子关系,子盗母气则肺病发;若病起于肝,则常传之于脾,注之于肺,下连于肾,故治病求本,肝病也常从肾来论治。蒋宝素在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时,阴素虚者去辛热之桂、附以成六味;有热盛者易熟地黄为甘寒之生地黄;兼脾虚者合健脾益气六君子汤,偏阳虚者合理中丸;兼心阴虚者加生脉饮以滋养气阴或合天王补心丹以养血安神;若阳虚欲现脱证者,则去茯苓、泽泻、牡丹皮之利泻,加肉苁蓉、鹿茸、枸杞以纯补回阳。  相似文献   

16.
骨髓炎,多发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者多见。病变部位多发生在长骨的干端,以胫骨为最多,其次为股骨、肱骨和桡骨。本病多由疔疮疖肿等失治误治;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以致全身或局部骨骼抗邪力大为降低,余毒湿热乘虚内侵入里,留着筋骨或邪毒入血,循经至骨。气滞血瘀,经络阻遏,血凝毒聚蕴而化热,邪热灼蚀骨骼而成本病。两者多因外伤而致开放性骨折,人体正气受损,御邪之力顿减,复感邪毒,且瘀血久而化热,邪热蕴蒸,经络阻塞,凝滞筋骨。临床上本病多起病急骤,全身症状可见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0℃,朝轻暮重,溲  相似文献   

17.
真武汤为临床常用方,具有温散而利肾水之功用。鉴于后世医家对其主药认识不一,笔者采集手头资料,略陈管见,期能抛砖引玉。赵羽皇在《名医方论》云:“真武一方,为北方行水而设,用三白者(笔者按:白茯苓、白术、白芍),以其燥能制水,淡能伐肾邪而利水,酸能泄肝木以疏木故也。”并认为附子是佐药,“盖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也。”至于生姜,“散四肢之水气而和胃也”。他尚谓真武汤证是“脾肾双虚,阴水无制”之病机。此为一种观点。《绛雪园古方选注》谓真武汤之“术、苓、芍、姜,脾胃药也。太阳少阴,水脏也,用崇土法镇摄两经水邪,从气化而出,故名真武。茯苓淡以胜白术之苦,则苦从淡化,便能入肾胜湿;生姜辛以胜白芍之酸,则酸从辛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作者认为脾阳虚是发病的关键,痰浊膏脂既是其主要病理产物,又是致病之因;阳虚阴盛、阳损及阴是发病之根;五脏虚弱是其终结。病变脏腑以肺脾肾肝三焦为主。治疗原则是“平治于权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以胃热、脾虚、脾肾阳虚、痰浊瘀血进行施治,辨病以真武汤为主化裁可见奇功。  相似文献   

19.
<正> 口疮,是口齿科常见病之一。临证治分虚实,有内治,外治二法。其内治者,多以辨证而施。如属实火致病者,用清胃散、凉膈散、导赤散之类,以清心脾之火热为治;若因虚火致病者,用天王补心丹、甘露饮、六味地黄汤之属,以滋心脾(胃)肾之阴为要;若因阳虚致病者,有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汤之徒,以温脾肾之阳为施;若因气虚致病  相似文献   

20.
骨伤科病人的治疗、辨证施护一般从肾着手 ,因“肾主骨”的理论是指导辨证施护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在临床工作中 ,广泛运用温肾、补肾、壮肾的方法和药物 ,并以此指导护理工作。对于加速骨痂生长、骨折愈合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病人康复 ,起着重要作用。“肾主骨 ,生髓”,肾气盛则筋骨壮 ,骨折愈合迅速 ,肾气亏虚 ,则精髓不足 ,无以养骨 ,既易致腿足痿软无力 ,也易使骨伤者骨痂生长迟缓或停止 ,严重影响骨折愈合。1 辨证要点肾为先天之本 ,肾阴滋养五脏六腑之阴 (肾藏精 ) ,肾阳温煦五脏六腑之阳 (命门之火 ) 。临床上 ,既可单方致病 ,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