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单纯针刺治疗与急性期加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本着急性期着重远端取穴,针刺面部穴采用浅刺法,留针时间短,禁止加电针;后期着重局部取穴留针时间长的原则,施以相同的取穴。但治疗组于急性期加取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7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10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和71.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同时加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于建江 《四川中医》2009,(9):105-106
目的:观察和验证滞针透针手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面瘫患者经局部选穴透刺滞针后面部悬灸20min。留针半小时,取针后患侧面部按摩3—5min。结果:80例患者痊愈72例,显效82例,治愈率90%。结论:滞针透刺手法治疗面瘫取穴少,见效快,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杨金洪教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施术特色。杨老师认为顽固性面瘫在病机上多是正虚邪恋,痰瘀互结,治疗上应谨守病机,痰瘀并治,辨证用药,归经取穴;主张针刺、艾灸、穴位注射、中药内服等多法协同使用以促进康复,且需根据面部肌肉状态,选择不同疗法使用的时机。针刺取穴注重整体调理,局部与远端腧穴相配,面部取阳明经穴为主,配合谷、太冲、足三里等远端取穴,多用透刺与巨刺针法,重用隔姜灸法。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3年来 ,笔者采用针刺疗法 ,以局部取穴并透穴 ,兼取远端穴位 ,留针时间长为特点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 1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 1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4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69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8年 ,以 1~ 5年为多。第 支痛 2例 ,第 支痛 7例 ,第 支痛 9例 ,第 、 支痛 2例 ,3支皆痛 1例。治疗方法1 .局部取穴并透穴第 支痛取太阳 ,进针后使用快速提插泻法得气 ,攒竹透鱼腰 ,透穴采用浅刺横透法 ,针感放散至前额后留针。第 支痛取四白 ,使用快速提插泻法得气 ,颧透下关 ,以上颌区域出现重胀感或…  相似文献   

5.
盛灿若     
方名: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取穴:地仓、大迎、太阳. 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 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 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2:大迎穴下1 寸,向颧髎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3:太阳穴下1 寸,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 寸.每天1 次,每次静留针30min,不用电针.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灵枢·官针》的“齐刺”与“傍针刺”为依据,对32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多针刺一穴刺法,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取穴:主穴:阿上穴(肱骨外上髁压痛点)。配穴:曲池、足三里、肘髎、天井、尺泽。 2.针刺方法:针刺主穴时取曲肘式,先找准压痛点,进针透皮后,采用烧山火手法,分三部由浅入深,反复操作,待患者肘部有温热感后,留针于深部,然后再此穴周围针向病灶另刺3至5针,使各针尖均达痛点。酌情循经(手三阳经为主)先取1至2个配穴。轻症或重症后期采用傍针刺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发病表现和病理特点,从针具选用、针刺取穴及手法上进行研究,取穴采取局部和远端相结合,针刺手法采用动刺和留针、局部丛刺和透刺相结合,分步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依据面部病情决定腕针取上1区或上2区或上3区或两区或三区同时取,依据面部病情决定所取经脉及穴位,按经络循行决定取穴的先后顺序.针刺先用半刺法,再用浅刺法,最后用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结论 腕针加循经取穴由浅入深分层次针刺对于逆向恢复的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针法,分期治疗面瘫57例进行疗效分析。观察组在初期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配合毫针远端取穴;中期毫针刺,取面部诸穴;后期采用面部诸穴火针与毫针结合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刺法。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9.5%,对照组为64.3%,而且观察组痊愈所用时间也比对照组短.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和机理;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组30例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组25例。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采用常规进针刺入的方法,不使用电针治疗仪。透穴剌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取穴基础上采用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结果:常规刺法治疗组痊愈率为60%,透穴刺法配合电子针灸治疗仪治疗组痊愈率为90%。结论:采用针刺透穴刺法配合电子针灸治疗仪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地仓透刺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忆平 《中国针灸》2002,22(10):34-42
方法:主穴取地仓,单侧溃疡取患侧穴,双侧溃疡取双侧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用1.5~3.0寸毫针,取15度角先由地仓向水沟透刺,得气后留针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再由地仓透刺承浆,得气后留针5分钟,而后将针退至皮下;再由地仓透刺颊车,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运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270例疗效统计,痊愈率为34.81%,总有效率达93.33%。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取穴】主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配穴:上眼睑不下(眼闭不严):头光明、上睛明、上明、外明,另外局部浅刺多针;下眼睑外翻:承泣透内眦、承泣透鱼尾,亦可在外翻的睑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急性期(1~7d)予局部浅针加远道取穴,面部患侧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浅刺少留针并弱刺激,远取健侧合谷,强刺激并泻实手法;恢复期(8~14d)局部重用透刺,患侧取穴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地仓透颊车、颧髎透下关,余取攒竹、承浆、迎香、头维、翳风,待针下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愈前期(15d以后)患侧、健侧均针,配合腹针及双侧足三里,手法施以补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不同时期的病程均取患侧翳风、颊车、地仓、太阳、合谷等穴,操作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周日休息1d,连续5个疗程。结果:治疗5个疗程后,愈显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57.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45周,对照组为3.69周,两组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潘胜莲 《河南中医》2014,34(1):138-139
目的:探讨透刺法结合阳明经筋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周围性面瘫患者45例,采用太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透刺法结合阳明经筋浅刺进行治疗,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1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0例,治愈率71.11%,总有效率100%。结论:透刺法结合阳明经筋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发展规律显著。急性期风邪上受,面部经络亏虚,急则治其标,治疗以牵正散祛风通络、化痰止痉为首选,配合针灸面部患侧穴位,以浅刺、轻刺为主;静止期邪气渐入,正虚邪盛,治疗时桃红四物汤活血通络,佐以祛风止痉,针灸局部取穴与远端循经取穴相结合,则风邪得去;后遗症期气血亏虚,脉道不利,应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改善面肌功能,针刺多采用透刺法、深刺法,同时配合远端取穴。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特征各异,分期治疗,针药并用,经络、脏腑通治。  相似文献   

16.
彭静山教授提出“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笔者运用此八字取穴法指导针灸临床取穴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列举临床典型病例,详细阐述取穴和针刺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机理进行论述。对于难治性面瘫,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以“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为基础,取穴点以透刺连接构成线、面,以芒针联合透刺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可强化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7.
廉玉麟教授分期治疗肩周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又称漏肩风、肩凝、冻结肩等。廉玉麟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探索,根据肩周炎病理变化,将其分为2期:急性期和稳定期。急性期针刺治疗以远端取穴为主,采用"巨刺"法,针刺中平穴,肩关节周围围刺作为配穴;稳定期针刺只局部取穴,主要采用"肩三透",配穴同急性期。此针法临床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庞立红 《河南中医》2014,34(1):142-142
目的:观察巨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患侧局部、健侧合谷后在患侧牵正、翳风两穴用三棱针点刺皮肤出血,然后拔留罐5min,以出10mL恶血为宜。结果:急性期及早应用本法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程,提高面瘫治愈率的有效方法。结论:巨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笔者几年来在我院杨甲三教授指导下,采用浅刺多穴法治疗陈旧性面瘫,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浅刺多穴法的含义及其治疗特点“浅刺多穴”法包括刺法与选穴两个方面。浅刺是刺入较浅,一般仅二、三分深;多穴(多针),是指治疗时选穴较多。浅刺法用于治疗面瘫后期和陈旧性面瘫,在留针期间,患者面部红润,自觉发热,说明促进了人体机能活动,加强了面部气血循环,可知浅刺法是偏重于补的方法。多穴法可增强通络祛  相似文献   

20.
动留针法是针灸治疗方法之一,指针刺入腧穴,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在留针期间反复运针,增强针刺感应,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一种方法,亦称间歇行针法。因该法于行针催气的同时留针候气,直待气至,适用于针刺后经气不至者。兹就动留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穴位应用综述如下。1远端取穴1.1条口穴或透承山穴条口为足阳明胃经穴,承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