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荣  赵文研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1):494-495
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方》,又名妙应丸 ,乃从十枣汤衍化而来 ,由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历代医家对其方颇多赞誉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控涎丹乃治痰之本 ,惟善用能有奇功也。清代王洪绪常用控涎丹治疗多种外科顽疾 ,因其力雄功伟 ,疗效卓著而赞之为“子龙丸”,乃百战百胜之将军也。笔者在 2 0余年妇科临床中以痰凝、湿滞、饮停、舌苔滑腻、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用控涎丹加味治疗妇科疑难杂症每获捷效 ,现仅撷验案 4则介绍如下。1 外阴乳头瘤王某 ,女 ,3 0岁 ,干部。 1 990年 1 1月诊。反复外阴瘙痒 2年余 ,曾就诊于市…  相似文献   

2.
《家庭中医药》杂志于2002年第1期刊登了《控涎丹古方新传》一文。从减肥、降血脂,治疗脂肪肝、肾积水、胆结石、输卵管积水、肠梗阻、肝硬化腹水等方面简述了该方新用。近年很多学者又拓展治疗下列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控涎丹的适应范围进一步扩大,现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南宋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控涎丹,乃十枣汤衍化而出,为大戟、甘遂、白芥子三味组成.历代医家运用控涎丹治疗内、外、妇科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作者在临证时,对形体丰满肥胖,痰湿体质所致的痰饮水湿证,久治难愈的疑难痛证、肿瘤等,应用控涎丹治疗,常收捷效. 1方法 大戟、甘遂、白芥子各等份,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25g.  相似文献   

4.
邓磊 《山西中医》2004,20(5):51-52
控涎丹,一名妙应丸,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大戟、甘遂、白芥子各等份,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是治疗顽痰积饮的良方。笔者在临证实践中,对许多顽固性疾病属痰瘀互结者,投以控涎丹而获效。  相似文献   

5.
控涎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妙应丸、子龙丸。祛痰逐饮为其主要功效。四年来,我们运用此方药内服加二白膏外敷治疗关带滑囊炎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  相似文献   

6.
1.本文报告用控涎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33例的远期疗效,证明控涎丹对腹水疗效高的巩固,且药性和平,衰弱症状较重的患者均能安全接受治程。2.病人的营养状况与是否较长期的忌盐,对于远期疗效是否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在 195 6年 ,朱良春老师就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公开发表了“控涎丹的方义和应用”一文 ,其精辟论述和临床发挥的经验披露后 ,吾辈每复习老师的论述 ,用控涎丹治疗多种杂病急症 ,均有疗效神奇的体会。朱师在5 0年代始 ,就广泛应用“控涎丹”“表里和解丹”“六神丸”等治杂病难症 ,且在前贤应用范围的基础上颇多发挥 ,历年来 ,朱师还自拟了数十种疗效颇著的丸散膏丹 ,如复肝丸、益肾蠲痹丸、痛风冲剂、定喘散等治疗慢性痼疾 ,为挖掘中医宝库中丸散膏丹的宝贵经验 ,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鸣锣开道 ,当称承先启后的丸散膏丹大师。中医祖先所传的丸散膏丹 ,乃是中医的传统特色 ,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和神奇的疗效是现代医学中的针、刀、药等及化疗、激光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正>控涎丹出于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文称治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黏,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脚冷痹,气脉不通……"用"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1]。本方是从《伤寒论》十枣汤化裁而来,易芫花为白芥  相似文献   

9.
赵文研  陈荣 《山西中医》2003,19(1):40-41
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方》,又名妙应丸 ,乃从十枣汤衍化而来 ,由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历代医家对其方颇多赞誉 ,可治疗多种外科顽疾。笔者在 2 0余年妇科临床中以痰凝、湿滞、饮停、舌苔滑腻、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用控涎丹加味治疗妇科疑难杂症每获捷效 ,现撷验案 4则介绍如下。1 外阴乳头瘤王某 ,女 ,30岁 ,干部 ,1 990年 1 1月 1 8日初诊。外阴瘙痒 2年余 ,按阴道炎用药加阴道冲洗多次未效 ,近 2月来外阴瘙痒加重 ,自觉外阴部有一肿块来诊。妇科检查 :右侧大阴唇外侧有一直径 6cm大的平坦肿块 ,皮色不红 ,质地较软 ,无压痛 ,…  相似文献   

10.
范氏治周道一项强,认为系痰阻所致,用控涎丹四分(1.2克)治之。盖控涎丹由甘遂、大戟、白芥子三味各等分组成。为宋·陈无择《三因极一方》方,是治疗结痰、积水、瘰疬之有效良方。毛世洪在《济世养生集》中改名为子龙丸,并谓能治痰塞胸膈上下,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钓痛,走易  相似文献   

11.
<正>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目前一般认为西医所说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即属于中医“悬饮”的范畴。用十枣汤或控涎丹治疗该病而获效者杂志上屡有报道。然而就笔者临床观察,单纯使用十枣汤或控涎丹之类祛痰逐饮药治疗,对于早期悬饮其有效率只是在10%左右,既便是对中、后期悬饮,其有效率也仅在50%上下。可是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在祛痰逐饮药中加入活血逐瘀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古方控涎丹对癌性咳嗽的临床效率。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4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磷酸可待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古方控涎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水平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不良反应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古方控涎丹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癌性咳嗽症状,且无明显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应用控涎丹治疗喘咳胁痛、上石疽、胸痹、肿胀、呕吐、腹内奇痒验案五则,指出控涎丹是专用于攻逐剿荡血膈上下、脏腑经络、筋骨肌肉、皮里膜外之水饮、痰毒、恶血壅遏痼结所致的多种病证之有效良方,内服或外敷,运用得当,每获奇效。  相似文献   

14.
胸腔积液是开胸探查、食道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笔者自2002年1月以来,采用控涎丹口服治疗胸腔积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控涎丹,出自宋·陈无择《三因方》,以甘遂、大戟、白芥子等分为丸,姜汤下。大戟味辛苦寒,入肝脾肾三经血分,功专泻水散结;甘遂味苦、性寒能泄,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泻水之圣药;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兹介绍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控涎丹又名妙应丸,由大戟、甘遂、白芥子三味药组成。该方如自陈无择的《三因方》。李时珍说:“此乃治痰之本,……大戟能泻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隧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唯善用者,能收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口服控涎丹与艾灸隐白穴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西医对照组共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3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3.33%,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和P〈0.05),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加用口服控涎丹与艾灸隐白穴治疗慢支急性发作疗效确切,未发现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来,使用控涎丹加味,临床治疗不明病因之疑难杂症3则,收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史奎钧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奎钧主任中医师 ,从医四十余载 ,临床经验丰富 ,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 ,现将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总结于下。1 攻泻逐水 ,急则治其标肝硬化之重度腹水或腹水持续增加 ,患者自觉腹胀严重 ,小便量少 ,甚或无尿 ,宜急则治其标 ,常用攻泻逐水法 ,以控涎丹合己椒苈黄丸治之 :控涎丹 3~ 6g,防己、炒椒目、甜葶苈子各 12 g,制大黄 9g,日 1剂 ,水煎服 ,一般用药 1~ 2天 ,药后 2 4小时多排稀便或水样便 5~ 7次 ,甚则多达 10余次 ,小便量明显增加。然后以参、苓、术、芪辈益气健脾扶正 ,从根本图治。2 辨证论治 ,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 ,现将常…  相似文献   

20.
控涎丹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又名子片丸、妙应丸。由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组成。功能祛痰逐饮。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作痛,走而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