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药物疗法对于预防和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常用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调理、运动锻炼、音乐娱乐、心理调节、针灸按摩等;中医在这一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非药物疗法对于预防和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常用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调理、运动锻炼、音乐娱乐、心理调节、针灸按摩等;中医在这一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非药物疗法对于预防和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常用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调理、运动锻炼、音乐娱乐、心理调节、针灸按摩等;中医在这一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长期的反射疗法保健调理亚健康实践中,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按“顺生理、反病理”原则,分别对亚健康患者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指导,并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调理脊柱亚健康状态的功能锻炼法,主要分颈段、胸段、腰段和肩关节等几方面,具体做法如下:1.颈段的功能锻炼(适用于颈椎亚健康,对颈肩背部酸胀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学形神统一观与亚健康的关系。方法:查阅古代文献中关于形神统一观的论述,并在此观点的指导下防治亚健康疾病。结果:形神统一是人体健康的前提,一旦人体自身的形神稳定性以及人体与社会、自然环境平衡性遭到破坏,则预示着亚健康状态或疾病将会产生。形神统一观在亚健康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探讨形神统一观与亚健康的关系,对现代亚健康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人体阴阳失衡的早期体现。肾所藏之精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根本,对人体一身阴阳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肾精亏耗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关键,先天肾精不足、脾胃失养、劳逸失度、七情过激等因素均会导致肾精亏虚,出现亚健康状态。药膳疗法具有耐受性强、口感较好、方便易学、适合长期服用等特点,对亚健康状态的调节具有独特优势。因此,通过药膳疗法调补肾精,可使人体肾阴阳平衡,达到调节亚健康的目的,以肾藏精理论为基础,药膳调补肾精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点、线、面”推拿结合保健操锻炼调治亚健康的效果。方法:200例患者均给予“点、线、面”推拿治疗,并结合医疗保健操和太极拳等肢体锻炼进行调治。结果:显效124例,有效7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点、线、面”推拿结合保健操锻炼调治亚健康效果显著,对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亚健康的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受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紊乱,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影响,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并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Berkman通过研究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sub-health)。这一发现被后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人体亚健康状态与干预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体亚健康状态与干预的对策.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研究健康和病态之外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干预方法。结果:人体第三状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对人体、对社会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应及早干预。结论:人体亚健康状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的心理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干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体质学说、形神学说等方面论述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的认识,从饮食调节、形体锻炼、辨证施治等方面论述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方法,认为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超 《陕西中医》2007,28(3):379-380
亚健康状态可分为4种类型。1.躯体性亚健康状态;2.心理性亚健康状态;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4.道德(思想)性亚健康状态。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病机、辨证规律、常见征候及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等方面作一较全面的论述,认为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具有很大的优势。1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病因与病机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平和”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是健康的根本保障。若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形神失养,进而出现亚健康状态或…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与亚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心思想是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和防止疾病的传变,对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亚健康的概况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的医学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治未病”思想为当代防治亚健康指明了正确方向。本文在分析亚健康成因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未病学”在预防亚健康中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传统保健体育疗法在干预亚健康中的优势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足部按摩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健康状态为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非健康状态。如果注意不够很容易转化成疾病状态 ,属人体不稳定状态。如果能及时保健 ,对保证人体健康状态非常有益。足部按摩源于古代“导引按跷” ,《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足底按摩和足部经络对人体影响的记载。名医华佗也曾在《华佗秘笈》中专门论述了足诊疗法 ,称之为“足心道”。笔者试将足部按摩对人体亚健康的作用机理予以探讨。1 由心开始 ,畅通血脉祖国医学认为 ,“心为五脏十二官之主” ,“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人体亚健康状态所表现的病理现象 ,如失眠、多梦、饮食不…  相似文献   

15.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体质影响着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表现特征及预后。本文首先对体质与亚健康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进而探讨了偏颇体质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表现及预后的影响,为从偏颇体质着手防治亚健康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亚健康状态概念、成因及临床表现,中医治未病理论概述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只有建立了治未病的健康保障体系,重视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与调养,才能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隔药灸结合健康指导改善人体亚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延英 《中国针灸》2007,27(8):575-577
目的:观察运用隔药灸结合健康指导改善人体亚健康状况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中医健康评估的方法,从社区人群中选出亚健康个体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发生原因、症候、临床表现进行健康指导及辨证取穴、配药施灸,同时监测治疗前后各项理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体液免疫中补体C3、C4含量下降,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健康指导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周波  薛晓琳  王天芳 《北京中医》2010,(12):958-961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多种亚健康状态的检测与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亚健康人体全背部温度分布的观察,与正常人体背部温度值相对照,为热像图用于未病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亚健康人群安静状态下全背部的温度分布,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亚健康人员颈、肩、背、腰4部位的平均温度与正常人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2)亚健康人员颈、背部位的平均温度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肩、腰部位的平均温度左右两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亚健康人体的颈肩背腰部位温度平均值与正常人的比较,可为这些部位的未病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宏亮  庞军  杨扬  甘炜  王开龙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33-1035
亚健康的发生与起居无常、饮食不节、劳逸无度、七情内伤、年老体衰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指导亚健康治疗的中医理论。"天人合一"理论强调人体自身、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将"天人合一"观念作为亚健康干预的指导理论,可以开拓亚健康干预思路,明确干预原则,使干预手段更加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