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马朝群教授临床诊治下肢丹毒验案为例,结合《黄帝内经》《辨证录》《备急千金要方》《洞天奥旨》等相关论著论述进行分析总结。马朝群教授辨治下肢丹毒善从"湿、热、毒"入手,重视气血,兼顾解毒清热化湿,多以五神汤化裁,辅以四黄苦地汤外敷,内外合治,颇见疗效。临床应用时,分析研究其辨证施治特色,深刻认识中医外科学内服外敷兼施思想,并附2则验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在下肢丹毒护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遵循丹毒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针对有效率、局部症状评分以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疗效更好(P0.05),局部症状改善明显(P0.05),住院时间缩短(P0.01),并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下肢丹毒护理过程中,入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能明显缓解局部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丹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炎性病症,多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发病部位以下肢、颜面多见。下肢丹毒多表现为局限性的红、肿、热、痛,可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此为西医学中的"丹毒"。笔者在常规抗炎基础上,运用栀黄散外敷患肢,取得较好疗效。1一般资料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下肢丹毒急性期的诊断为标准,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崔公让教授治疗下肢丹毒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和查阅文献,搜集相关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湿热毒蕴为致病的根本病机,治疗上着重清热祛湿解毒,分初期、中期、恢复期三个阶段辨证用药;且下肢丹毒患者多数有足癣,应注重足癣的治疗,可大大降低丹毒的发生。结论:崔师治疗下肢丹毒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丹毒作为外科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患者黏膜细小伤口或者皮肤等部位的皮内网状淋巴管遭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发生于下肢的丹毒被称为下肢丹毒,临床上西医下肢丹毒主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很难治愈,停药后患者容易复发,中医治疗下肢丹毒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该文阅读近年来,中医药在下肢丹毒方面的治疗文献,就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毒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故名丹毒。可发于头面部、躯干及下肢,其中以发于下肢者多见。2006-2009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永昌为京华段氏外科重要传人,为本院中医外科创始人之一。其学术思想以阴阳和藏象学说为本,重视阴阳消长平衡,强调自然大环境、人体小系统与特定局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临证遣方用药和外治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下肢丹毒的辨治颇具特点。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部论治丹毒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部论治丹毒63例万春发上海市中医门诊部(上海200041)丹毒,以患部皮肤红如涂丹而得名。本病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和面部多见。祖国医学文献常因丹毒发病部位不同而病名亦异,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腰胁部者称缠腰丹;发于下肢者称流火等。清...  相似文献   

9.
丹毒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及浅层疏松结缔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故名丹毒。可发于头面部、躯干及下肢,其中以发于下肢者多见,中医称"流火"。下肢丹毒主要临床特点:患肢皮肤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稍微隆起,病变范围扩展较快,有的可起水疱,甚至有头痛、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不治疗,极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军教授辨治下肢慢性丹毒的经验。下肢慢性丹毒以其疾病反复、病程长久、治疗困难、愈合不良而成为丹毒中的疑难杂症,王教授采用温阳法和综合外治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取得了良好疗效。选取验案1例,阐述王教授用温阳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经验,为下肢慢性丹毒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解毒化瘀汤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士全 《河北中医》2000,22(2):97-98
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下肢丹毒162例,治疗组102例用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用青霉素160万单位,或先锋霉素V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均以10日为1疗程。结论解毒化毒汤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正>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临床特点是局限性水肿性红斑,界限明显,发展迅速,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如果丹毒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或诱发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易形成复发性丹毒。笔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刘某,男,62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右下肢擦伤,而后出现右下肢红肿伴疼痛、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丹毒,予以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用药不详),治疗10日后,患者小腿红肿、灼痛感消退。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右小腿  相似文献   

13.
郑寿全乃清末名医,善以易理阐释医理,注重人身阴阳,善用姜附,其辨证观以阴阳立论,尤其着眼于先天之阴阳,从作者著述中不难看出,郑氏落笔处有三种辨证观,即阴阳辨证、水火辨证、气血辨证,名目虽多,但其道理并无二致,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言说罢了,而每一种辨证观有其各自的特点。总而言之,阴阳辨证为纲领,水火辨证相辅助,气血辨证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为中医外科名方,主治阳虚寒凝证;五皮饮主治脾湿皮水证。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临床运用阳和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慢性丹毒、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下肢特发性水肿疾病,其关键是抓住下肢阳虚寒凝的基本病机,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丹毒是由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导致急性感染的一种疾病,发病部位多集中于下肢及头部和面部。在中医学里,丹毒又称"丹胗"和"丹熛",将下肢腿足部位的丹毒病症称为"流火",将发生于头部的丹毒病症称为"抱火头丹"~[1]。下肢丹毒是一种下肢网状淋巴管炎,主要原因是血分有热、外受火毒和郁阻肌肤等,其主要的病情特点是局部的红肿发热,严重情况可导致全身发热,此种病症在治愈后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下肢丹毒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的方法多种多样,疗程短,效果显著,与西医相比优势显著。本文从内治、外治、内外同治、针刺、综合治疗等5个方面,归纳总结近5年来中医中药对下肢丹毒的治疗进展,认为在下肢丹毒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治疗将优于西医单纯抗生素治疗,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曹芳  彭娟  张朝晖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129-131
对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及中医疡科心得派学术思想,将三焦辨证与治未病思想相结合,提出对下肢复发性丹毒分为未病、既病、愈合3个阶段分期论治.丹毒发病初期应重清热化湿、益气健脾、宣畅气机,以防治湿邪缠身,同时应防止病轻药重损伤脾阳,湿邪黏腻,应徐徐除之;初期热毒症状消退后,应重宣畅三焦,以利湿除邪为主;后期在清除余邪时以利水消肿、温补脾肾为主,辅以活血行气之法,扶助正气,抵御外邪,防止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总结肖万泽教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经验。肖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阴阳失和是本,血瘀为标,脾肾阴阳失和、血瘀络阻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关键,治疗上应辨证求本,标本兼治,注重调和脾肾阴阳,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9.
五香连翘汤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丹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多易复发,最终导致下肢脉络阻滞,形成“大脚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笔者自1991年起以五香连翘汤为主方加减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2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最大为72例,最小为11岁,平均年龄为36.8岁.所有病例均反复发作三次以上,且于其急性发作期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内外合治下肢丹毒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毒为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病名,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丹毒,临床上以下肢常见。笔者于2006年~2007年间采用中药内外合治下肢丹毒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