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猴肢体灌流后放射性核素沿经线迁移轨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以往的实验已经证实了放射性核素是客观显示经络循行的一种好方法,并对其所显示的循经迁移轨迹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放射性核素所显示的循经迁移轨迹的本质,我们将这种方法移植到动物体上先后在狗、猫、兔等动物身上重复了上述实验。在与人种系发生关系极为密切的灵长类动物的身上也重复了上述实验结果,在  相似文献   

2.
补骨脂、白芷对黑素细胞迁移和黏附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中药补骨脂、白芷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 中药补骨脂、白芷分别用 70 %乙醇提取 ,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 ,用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 4 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黏附 ,用微孔膜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结果 补骨脂、白芷可同时促进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两者的促黑素细胞黏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t =1 4 5 ,P =0 .10 ) ,而促黑素细胞迁移作用有显著性差异 (t =2 .2 1,P =0 .0 3)。结论 补骨脂、白芷均可通过增加黑素细胞黏附和 /或迁移对白癜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AL)原代单个核细胞(MNC)信息(增殖、分化、迁移、黏附)与热证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根据证素“热”积分将AL患者分为热证组、非热证组,分别采用:MTT法、NBT法检测MNC的增殖、分化情况;通过相差显微镜下细胞计数来观察MNC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黏附;Millicell小室检测MNC的迁移。结果:在0h、24h,AL患者MNC的增殖活力在热证组、非热证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48h时,热证组AL患者的MNC的增殖活力显著低于非热证组AL患者(P〈0.05)。AL患者的MNC的分化、迁移、黏附情况在热证组、非热证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L患者MNC的增殖与热证存在一定的联系,中医证的信息在细胞的状态上有一定体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rn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体内迁移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的治疗剂量。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牙科钻营造颅骨缺损的大鼠模型;利用贴壁筛选法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并加入含有终浓度为10 μmol/L BrdU 进行标记,待细胞融合至于80%时,利用胰酶消化,配置成细胞密度为1×109cells/L细胞混悬液,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入颅骨缺损的大鼠体内,回植后分别采用高(16.8 μL /100 g)、中(8.4 μL /100 g)、低(4.2 μL/100 g)剂量的麝香酮灌服实验大鼠,空白组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4 d后取出颅骨,固定,脱钙,做免疫组化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BrdU阳性细胞。结果 利用免疫组化处理后,进行灰度分析,麝香酮低、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麝香酮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酮具有促进外源性干细胞在体内的迁移作用,以中、低浓度麝香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aicalin, a Chinese herbal extract, down-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an inflammatory factor that 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macrophages (MΦ), in rats with 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 (TNB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U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icalin simultaneously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MIF, the quantity of MΦs and the amount of MΦ-related cytokines, including macrophage chemotactic factor-1 (MCP-1, CCL2) and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α (MIP-3α, CCL20), in rats with UC.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baicailin and mesalazine in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MIF.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aicalin, an inexpensive but effective monomer, could be a new and alternative pharmaceutical for UC.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荧光照相法观察电针对小型猪前肢外侧循经低电阻线(LILM)注射荧光素钠(SF)后产生的迁移轨迹的影响,并对电针调节经脉之气运行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小型猪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将SF分别注入小型猪的前肢外侧中央LILM腕部上约4.5 cm一点,电针组选择原注射点作为进针点,将针灸针与皮肤呈60°角刺入,随后接入电针仪,参数6~9 mA,持续30 min,以肉眼可见肌肉出现持续的节律性收缩为度; 对照组仅注射SF不做任何干预。随后使用荧光照相法对比观察两组SF的迁移规律。结果:电针组和对照组SF迁移轨迹的平均长度分别为(4.50±0.89)cm、(2.51±0.51)cm; 平均宽度分别为(1.79±0.37)cm、(1.05±0.18)cm。两组迁移长度占前肢长度的百分比分别为33.3%±66.3%、18.6%±36.5%,电针组的长度百分比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近1倍。电针组SF迁移轨迹的长度和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极显著延长(P<0.01)。电针组和对照组总例数一半以上的SF迁移轨迹方向皆表现为离心迁移,除此之外,电针组有3例呈双向迁移; 对照组里各有2例呈向心迁移和双向迁移。结论:电针可促进组织液的流动,其机制可能与肌肉活动,产生推动组织液流动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癌的发生、发展及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持续激活或抑制,调控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进而影响炎症、血管生成和肿瘤迁移。中医药可通过干预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导发挥防治肝癌的作用,主要包括刺猬信号通路、IL-6/STAT3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现阶段中医药防治肝癌作用确切,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药调控肝癌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仍需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华鲟软骨活性成分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应用丙酮沉淀和超滤法抽提和分离中华鲟软骨活性成分,通过不同分子量的软骨溶液作用于内皮细胞,计算迁移抑制率,分析中华鲟软骨活性成分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中华鲟软骨溶液Ⅰ和溶液Ⅲ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分别是46.14%和76.35%,与Ⅳ组比较差异显著(t=3.83和2.91,P<0.05=;Ⅱ组抑制率是5.64%与Ⅳ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1.87,P>0.05);中华鲟软骨溶液Ⅲ与v组(57.32%)比较差异显著(t=2.45,P<0.05=.结论:中华鲟软骨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迁移、侵袭力)是否和血管生成拟态(VM)存在相关性;探讨抑癌方对结肠癌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VM有关。方法:以实验中可以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不能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对VM(+)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分组如下:抑癌方处理过的中药组和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划痕、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体外三维培养法观察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情况。结果:三维培养环境下,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可以形成VM为VM(+)组,HT29不能形成VM为VM(-)组,VM(+)组的迁移、侵袭力明显强于VM(-)组(P<0.05),且VM密度和细胞的迁移呈正相关(r=0.994,P<0.05),VM密度和侵袭力呈显著正相关(r=0.998,P<0.05);经抑癌方处理的中药组其迁移、侵袭力明显弱于未处理的对照组(P<0.05),中药组的VM密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的迁移、侵袭能力和VM存在相关性,抑癌方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和抑制VM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药散剂在动物实验中应用较少,本研究重在对比中药散剂和煎剂在肿瘤学常规体内外实验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文献及药物特性制备双参颗粒散剂、煎剂及醇提产物,体外实验对比醇提双参颗粒散剂和传统水煎剂对Lewis肺癌细胞的影响;动物实验观察2种剂型对C57BL/6荷瘤小鼠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和传统煎剂相比,双参颗粒醇提产物对肿瘤细胞有更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迁移、促进凋亡的作用,其优势在于抑制早期肿瘤生长的作用,对肺转移无显著优势。结论:中药散剂和传统汤剂在肿瘤学常规实验中有较大差别,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