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了外科 (含皮肤科 ,下同 ) 辨证的特点 ,论述建立具有外科特色辨证的必要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以下简称《术语》) 的基础上 ,进行补充修改 ,使其体系基本完整 ,并对外科辨证中证名的应用进行了规范。1 外科辨证的特点中医学以往对外科疾病的病名诊断较为具体 ,但对辨证则显得不足 ,缺乏特征性。现有的八钢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等 ,主要都是适用于内、妇、儿科 ,特别是适合内科疾病的辨证 ,对于外科疾病的特异性反映不够。因此 ,要提高中医临床对外科疾病的防治水平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方法]对6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辨证治疗,治以复位方法、夹板固定、药物治疗、练功活动。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5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医学在各个学科应用的愈加广泛,近年来中医辨证体系在肛肠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中医辨证论治观念及由此产生的护理方法在肛肠外科疾病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中医护理的特色,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以及中医学所具有的独特的护理优势,阐述了中医辨证体系在肛肠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护理在肛肠外科疾病护理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外科亦不例外,现就阴阳辨证在外科的运用,试谈如下: 一、阴阳是外科辨证施治的指导原则外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原则,如《素向·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类经·阴阳类》说:“人  相似文献   

5.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包括首辨阴阳,重视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体与辨症参合;外病内治,重视整体,顾护脾胃;分期论治,内外合治,最重外治。建立和强化中医外科临床思维,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中医学术水平、振兴中医外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林鸿国  黄学阳 《新中医》2012,(5):147-148
周围血管外科包括动脉性疾病、静脉性疾病及淋巴疾病,属中医学脱疽、股肿、筋瘤、青蛇毒等范畴。由于目前血管外科诊治技术的发展,为辨证依据的"四诊"资料注入了新的血液,笔者认为,周围血管外科的辨证施治除具备望、闻、问、切之内容外,还需采用所有可利用的现代检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科正宗》集明以前外科成就之大成,极大丰富了外科实践经验,其中对“痈疽”一篇论述最为详尽。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特点符合书中所述痈疽之阴症表现。故参考《外科正宗》论治痈疽思维分期综合治疗GLM可以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更加开阔的辨证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力 《江苏中医药》2009,41(8):64-65
当前通用的辨证体系应用于外科疾病辨证论治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建立适应外科临床实际的辨病辨证体系。针对外科疾病特点,基于文献及临床实际,建立“以基本证型为主体的外科辨病辨证体系”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靖  邓鹤鸣 《陕西中医》2011,32(7):874-876
中医外科疾病不仅需要外治,很多疾病还需要内治,需要辨证,现在许多中医外科医师多向西医一样崇尚手术或外治疗法,遇到一些需服用药物,不管阴阳,均采用清热解毒等法而疏于辨证。邓鹤鸣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全国第三、四批中医师承带教老师。邓老在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上善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学术上倡扶正祛邪,精于整体辨证,用药变化玄妙,得心应手,疗效显著。本文将邓老在长期的中医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做一总结,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阐述中医外科名医医案中常用八个字的证型命名特点。结合这些医案,强调“八字证型”命名在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性,尤其在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不一致的情况下。四字证型有着普遍认可性和简便直观性,临床使用广泛,但应逐渐认识到八字证型以其能够统筹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的特点,使其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更具针对性,是中医外科名医临床辨证用药的经验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玉玺主任医师为我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擅长中医外科及皮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将其治疗荨麻疹的验案数则介绍如下,以示王玉玺主任医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庞钊 《中医药学刊》2010,(12):2657-2658
祁坤是我国清代著名外科学家,他参考《素问》《灵枢》,搜古今名医之论,写成了外科名著《外科大成》,该书详细论述"痈疽之脉",结合八纲辨证辨治痈疽,重视经络辨证和针灸治疗,对痈疽已成脓者提倡随经络之横竖刀口下取切开引流术,达到清以前的最高水平。对中医外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夏少农教授论治外科病因及辨证治疗的学术经验,临床外科病因分类及其注意点,内治十五法的具体理例,其自创的辨病辨证治疗对于外科各类疾病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医学家薛立斋的《外科心法》、《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在论述外科病症的基础上兼及外科方药,以大量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薛氏外科学术的特色是以经典为本、博采众长,整体辨证、尤重切诊,注重脾胃、擅长温补,针砭穿刺、灸熨温阳。表明其在贯用温补的同时,对多种外治方法的运用亦有经验,属于明代内外治法兼施的外科医家。  相似文献   

15.
<正>善本《外科十三方考》是由丹道医家张觉人所撰的关于外科疾病治疗理论、经验、方药的一部价值颇高的中医外科学著作。全书共分为4编,上编载11篇,记载痈疽诊侯辨证;中编共载2篇,记载四味异药的炼制方法和十三方的组成、制法、功用及主治;下编共载45篇,记载常见的59种外科疾病,叙述了疾病的症状、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药;补编6篇,以医案论述外科常见疾病。本书具有内容详实、立法严谨、实用效捷等特点,其对于中医外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医者辨治外科疾病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整体观中脏腑经络气血与疮疡的关系,内科与外科的本末关系,外科医家对脉诊的态度;兼通各科的医家从事外科,儒学的仁孝思想对外科手术的影响等因素讨论中医外科医家热衷外病内治的原因。认为它是诸种医学与文化复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使内科辨证治疗方法渗入外科,对外科治疗水平得以提高等有着积极意义,同时更应注意它对弱化外治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医外科学教材对于慢性溃疡的局部辨证没有深入讲述。现代中医外科临床对于慢性溃疡的治疗,局部辨证是主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内外治法及处方用药。将现代研究进展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其充分理解慢性溃疡局部辨证的重要性,是中医外科教学的重点之一。慢性溃疡是是动态变化过程,疮面肉芽、疮面渗出、疮周情况,均可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持续时间不等,且相互转换,通过局部辨证可以明确指导辨证用药,使慢性难愈合性溃疡的治疗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8.
简述中医外科疮周辨证的历史渊源,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阐述疮周是代表疾病表质病理特征所在,疮周为外科疾病病机的“枢纽”位置,认为疮周辨证应是传统中医外科局部辨证的重要辨证要素之一,同时概迷了独具特色的疮周用药,认为应充分发挥疮周用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祁坤是我国清代著名外科学家,他参考《素问》《灵枢》,搜古今名医之论,写成了外科名著《外科大成》,该书详细论述"痈疽之脉",结合八纲辨证辨治痈疽,重视经络辨证和针灸治疗,对痈疽已成脓者提倡随经络之横竖刀口下取切开引流术,达到清以前的最高水平。对中医外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在肛肠疾患的病因、辨证及治疗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学术成果,体现明代以前中医对肛肠疾患的治疗水平。《外科正宗》中对悬痈的病因病机论述颇详,在治疗方面根据前人的经验进行创新,并结合其临床经验选用口服中药辨证论治、中药外敷、手术切除等不同方法,方法缜密,取效佳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