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五积散主治气、血、痰、寒、食之郁积,且祛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为攻补兼施之名方。该方因其组方精妙,用药得当,寓意深刻,在中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笔者现将五积散的沿革及现代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王见义教授运用六味消痞方治疗胃痞的经验。认为胃痞的病机以脾胃运纳失司、中焦气机壅滞为主,核心病机为脾虚痰阻气滞。临床以制厚朴、佛手、紫苏梗、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组方,即六味消痞方,适用于脾虚痰阻气滞之胃痞证,收效甚佳。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3.
胃石症验案     
胃石症,属中医积证范畴,系正气不足,痰、食、气、血等邪气积聚而成。笔者遵《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旨而组方,用消积导滞、行气祛瘀法治疗数例,收效颇佳,举案如下,以见一斑。乔××,男,52岁,近因家事纠纷,暴怒伤肝  相似文献   

4.
五积散源于宋朝《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伤寒门》,由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干姜等15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表温中、燥湿化痰、理气活血之功效。临床上疼痛风湿相关疾病大多病程较长,具有病势缠绵,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寒、湿、痰、瘀为重要病理因素,其病因病机与五积散之适应症较为相符,因此,临床上治疗疼痛风湿相关疾病每获良效。五积散全方药物众多,却配伍精妙,兼顾气、血、痰、寒、食等诸症,临床上凡是辨证为表里气血的寒湿痹阻者皆可应用本方。  相似文献   

5.
曹立虎 《河南中医》2020,40(2):196-198
糖尿病患者饥饿感病机有胃火炽盛、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瘀热消谷、痰热消谷等。糖尿病初期,痰热、火热之证常见,患者出现多食易饥表现,应考虑痰热消谷、火热消谷,选用白虎汤、玉女煎、消渴方等加减治疗;病程日久,火热伤阴,壮火食气,出现气阴两虚等表现,此时出现多食易饥症状,则需考虑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等病机,采用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治疗;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故在使用以上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消谷易饥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瘀热消谷的因素,采用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与痰湿关系密切,针对该病机引起的饥饿感,在清热的同时,还应化痰除湿。糖尿病病程日久患者,饥饿感病机复杂,宜"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6.
对清.王堉《醉花窗医案》所收录咳喘诸医案(痰结肺胃咳喘晕绝案、气郁喘嗽案、痰火郁肺案、风痰致咳案、气郁停痰喘咳不食案和蓄水喘嗽案)的诊疗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特点有三:一是精于脉诊。常据脉象而论病,对脉诊十分重视和精通;二是重视辨证。皆依四诊而识证,依辨证而施治,不盲信他医,妄下诊断;三是善用成方。所用方剂皆为宋元以来成方,极少自拟定方剂。上述特点对后学者有深刻启示,临证时,应把握辨证论治之奥旨,遵循辨证论治之原则,方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明代医家汪机著《石山医案》一书,该书采用夹叙夹议法书写医案。他对于临床疑似有痰证表现的患者亦勿轻率以"怪病多痰"论治,因为临床不乏因虚而导致类似痰证的病例。文中列举了3则典型的他医误诊痰证医案—老叟食入不化案、少年发痫案、司训痈肿案,汪氏四诊合参,寻病机根本,温补培元,予以纠偏,体现了其注重温补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耿贤华 《光明中医》2016,(24):3657-3659
目的探讨赵绍琴先生名方五子涤痰汤治疗痰浊为患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涤痰通络为大法,运用五子涤痰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和高血脂证2则。通过膝骨性关节炎案,分析五子涤痰汤治疗关节、经络之痰的疗效;通过高血脂案,分析五子涤痰汤治疗脉府之痰的疗效。结果五子涤痰汤治疗关节、经络、脉府之痰疗效确切。结论五子涤痰汤即治痰之标,又能消成痰之源,可广泛应用于痰浊为患的各种病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二陈汤证的病因病机分析及对二陈汤的组方分析,阐明了二陈汤证的治疗应以肺、脾、胃三脏为主,而其方中半夏、橘红归经正与肺、脾、肾三脏相应,二者君臣相配,既可增强燥湿化痰之力,又能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且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乃为"二陈"的精髓所在。临床应用于各种痰证,随证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五积散源于宋朝《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伤寒门》,由麻黄、白芷、川芎、当归等15味药物组成,功能发表温中、燥湿化痰、理气活血.为消除寒、食、气、血、痰五积之剂。由于该方具有温散尖里、行气活血、化痰祛湿等多种功用,因而五积散及其丸剂在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定眩汤(天麻10g,黄芪30g,银杏叶10g,当归12g,川芎10g,地龙10g,丹参10g,山楂10g,半夏10g,白僵蚕12g,山莱萸12g,炙甘草6g),并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1g/d,口服;辛伐他丁20mg/d,口服。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为92.11%,明显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不同证型间疗效以气虚血瘀型和风痰瘀阻型疗效显著(P<0.05)。治疗组各证型之间相互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和风痰瘀阻型TIA确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尿酸血症用药规律的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近10年高尿酸血症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用药规律的分析。方法:以中医处方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8篇文献中,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共计136味,依据《中药学》中各论的分类原则,利水渗湿药为14种,出现频率22.4%;清热药20种,出现频率17.1%;活血化瘀药15种,出现频率13.6%;祛风湿药18种,出现频率10.7%;补气药9种,出现频率8.1%;其余为止血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解表药、消食药、温里药、化湿药、平肝熄风药、泻下药等分类。结论:初步筛选出20种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其他药物的中草药,并且从用药中可以初步判断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痰湿阻滞、日久痰瘀阻络、阳气亏虚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祖国医学认为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经络闭阻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无论中西医学内科治疗此病,所使用药物多有毒、副作用,久服伤人。我们以"阴痹"、"阳痹"辨证,以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祛风胜湿为治疗大法,根据风、寒、湿三邪偏盛调整药物侧重,浸浴外治阴痹诸证,既避免了药物内服的毒副作用,又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近5年中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状况。很多医家在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将原发性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亏虚、肝肾亏虚、气虚血瘀、湿热蕴结等证型对应处方治疗;在充分认识病机的基础上,亦有众多医家选用经典方加减和中成药进行治疗;在临床中也形成了很多独到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中药敷贴以及中药内服合针灸进行综合疗法等也很常见。对中药的运用十分多样化,疗效显著,但也因此导致规范化和标准化困难的难题。同时大多临床报道对治疗机理研究不够多,也需要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泉云灵活运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之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湿阻中焦证,认为该方方简味少,组方紧凑精当,且能直达病所,治湿邪初生,邪未寒化热化之时,最为合拍,为效佳价廉的良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库,检索自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关于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数据库,并采用Excel 2010、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结果: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文献涉及复方74首,涉及76味中药,当归为核心单味中药;涉及高频药物种类以活血化瘀、补血、补气等为主;通过对高频药物等聚类分析可形成5个聚类组合,原发性痛经主要集中在气血亏虚兼血瘀证、肝肾不足兼气滞血瘀证两种证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规则25条,以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四味中药两味或多味的组合最为常用。结论:瘀血为导致原发性痛经的直接原因,多属本虚(气虚、血虚、虚寒)标实之证,遣药组方上重视气血同调,肝肾并补、重视和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版,探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当代中医使用中药治疗IgA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收集CNKI中采用中医方剂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用药规律。结果:CNKI中名老中医治疗IgA肾病方剂共118首,包含中药227种。其中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茯苓。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IgA肾病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清热利咽、滋阴补肾活血为主,同时不忘顾护脾肾。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谈止痛中药的应用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使用止痛中药治疗痛证时,应视疾病的标本缓急,在标本同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指导下用药。并注重调和气血,根据疼痛不同部位选用药物,利用配伍扩大止痛中药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近10年来文献作回顾、整理。结果认为:阴虚内热、气虚失运、血瘀津亏、燥盛成毒是本病的致病因素,虚、瘀、毒相互交结是本病的病理关键,通过辨证用药或专方、自拟方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药是2味药物的配伍形式,角药是将3味中药合理配伍。金宇安老师临证强调顾护脾胃、调畅气机,重视气血同治、阴阳平衡,处方擅长使用对药、角药,以达到药简力专、提高疗效目的。本文从寒热同施、通补并用、相须相使、润燥相依、通涩合用5类中药配伍的临床应用,总结归纳了金宇安老师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