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早期行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严重眼外伤患者20例,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探查外伤眼全周睫状体脱离情况,离断口的范围在45度至135度.术前视力光感~0.5,平均眼压5.6~8.0mmHg(1mmHg=0.133kPa).伴随症状包括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根部离断、黄斑水肿等.所有患眼依据UBM检查结果行睫状体复位术.结果 术后UBM显示所有患眼睫状体复位.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黄斑部水肿程度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早期手术复位睫状体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并可保存有效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钝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药物和睫状体缝合术治疗12例钝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其中药物治疗4例,手术治疗8例.结果 随诊1~6个月,12例患者视力眼压均有恢复或提高.结论 及时正确的方法治疗钝伤性睫状体脱离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缝合复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的眼挫伤常可引起睫状体离断而导致持续性的低眼压,持续性低眼压又可引起视网膜水肿、黄斑皱褶、视力下降等很多眼部并发症。我们对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为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并在我院行睫状体离断缝合复位术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索难治性青光眼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自主设计的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下外滤过术对在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共11只眼(10例)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9只眼(8例),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未能控制者2只眼(2例)。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切口无明显出血。术后前房加深8只眼,不变3只眼。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轻微,1只眼前房少量渗血,4只眼少量玻璃体溢出切口,无玻璃s体出血。术后1周全部术者眼压在3~12mmHg,在3。8个月观察内眼压6~18mmHg者8只眼,3只眼术后1月眼压26~31rnmHg,经再次手术行纤维瘢痕切除术后眼压正常。有1例经超声探查有小的局部脉络膜脱离,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该手术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手术方法,较少出现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低眼压是眼挫伤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低眼压因视神经及视网膜水肿可产生不可逆的视觉障碍。引起低眼压的主要原因:(1)睫状体脱离,形成房水旁路。瞳孔变形。治疗主要依靠手术。(2)睫状体上皮受累(广泛损伤或破坏)致房水分泌减少。瞳孔圆。笔者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后一种原因产生的低眼压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睫状体脱离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检测50例患者(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20例,顿挫伤5例)睫状体脱离的情况。临床检查与UBM及B超结果进行x0检验。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行回归分析。结果:50例中UBM发现睫状体脱离35例,其中B超阳性发现8例、临床诊断6例。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UBM发现睫状体脱离可分为三种:裂隙状、条带状和楔状,相应睫状体脱离程度递增,且B超与临床检出率亦逐渐提高。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呈负相关(r==0.43,P〈9.05)。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眼中发现前部玻璃体增殖,牵引睫状体脱离,另一例外伤眼发现下方睫状体截离。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睫状体脱离的程度、范围及病因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经过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仍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13例13只眼,采用唐由之研究员设计发明的“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指标变化。结果 对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的13例13只眼,经过最长9个月的观察随访,眼压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控制,视力稳定或提高,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表明,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晚期青光眼患者64例共64只眼,随机平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经巩膜集中强化睫状体光凝,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巩膜均匀分散睫状体光凝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与视力提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半激光经巩膜集中强化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晚期青光眼有效且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晚期青光眼患者64例共64只眼,随机平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经巩膜集中强化睫状体光凝,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巩膜均匀分散睫状体光凝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与视力提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半激光经巩膜集中强化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晚期青光眼有效且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7例8只眼顽固的原因不明的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分别用综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并作详细观察,认为原因不明的前房延缓形成实为轻度虹膜睫状体炎、房水分泌少、相对滤过强、隐匿性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等多种因素综合而致,应采用综合治疗。经用综合方法治疗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推测:长期高眼压、长期用抑制房水分泌药、长期点匹罗卡品、晶体中度混浊、高龄患者、晚期病例均为前房延缓形成的因素,提出对具备上述因素者术中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后段疾病相关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眼后段疾病相关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硅油注入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9例仅在术后1周内发生,使用局部降眼压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其余26例使用药物控制不佳即行硅油取出术。3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3例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8例眼压偏高且不稳定,眼压平均为(36.19±9.16)mmHg。14例外伤性晶体脱位、玻璃体嵌顿、视网膜脱离继发青光跟患者,分别行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且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眼后段疾病相关青光跟经过积极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4例(78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光感2眼,有光感1眼,<0.1 12眼,0.1~0.3 36眼,>0.3~0.5 18眼,>0.5 9眼;术后随访6~12个月,不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例(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应用美开朗或毛果云香碱等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眼压控制在10~20 mmHg者9例,1眼行2次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得到控制,手术成功率为99%;术后第1天,患者均形成前房,其中正常72眼占总数的92%,浅Ⅰ级4眼,浅Ⅱa级2眼,给予脱水药物、加压包扎、散瞳剂等治疗后均于7 d内恢复正常;75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76%,3眼为无功能的滤过泡占4%;其中发生低眼压1例,脉络膜脱离1例,角膜后弹力层水肿1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6例;术中发生2例前房少量出血。患者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眼内出血、玻璃体脱出以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性极高眼压下,如药物不能控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复合性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10mmHg)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滤过术后前房恢复的持续性低眼压病例,分析其原因、影响视力因素、低眼压及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51.61%眼球组织和功能无明显改变;48.39%因散光、白内障加重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而引起视力障碍,通过治疗大部分病例视力提高。结论:滤过性术后前房恢复的低眼压不同程度的影响眼视功能,低眼压的持续时间决定低眼压纠正后的视力预后。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通过有效治疗能提高视力且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使用大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的134例(149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切除小梁组织前行前房穿刺术,慢慢放出房水,眼压下降至正常后再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都没有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 135眼;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0.2117眼。术后1周眼压≤21 mmHg 126眼;术后6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 107眼。术后5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3眼前房形成迟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5.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 0 3年经治的 9例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病例术前全部行UBM及前房角镜检查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9例经UBM与前房角镜检查 ,全部确诊为挫伤性睫状体脱离。前者检查结果 5例为沟通型 ,4例未见沟通 ;后者检查结果全部为沟通型。其沟通的确定及方法的定位较UBM报告更为准确。结论 UBM能准确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在沟通的确定及方位的定位上前房角镜检查优于UB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患者和19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分别于激光治疗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睫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均无睫状体脱离。术后第2天21只眼(51%)发生睫状体脱离,睫状体脱离的范围与光凝范围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有2只眼(5%)发生睫状体脱离。结论睫状体脱离是视网膜光凝术后常见并发症,但有自愈倾向,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UBM临床观察。方法:选取40例(40眼)术后眼压正常的患者为正常组,40例(40眼)术后高眼压的高眼压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前及术后应用UMB所测量出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巩膜睫状体夹角及小梁睫状体距离,并进行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巩膜睫状体夹角及小梁睫状体距离。结果:两组术前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距离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高眼压组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距离500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玻璃体术后患者的早期眼压升高,可对患者的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距离500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可能为影响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辫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4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给予深层巩膜切除噬≥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对于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13.21±2.19)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20.21±5.87)mmHg;观察组视力提高占30%,对照组视力提高占1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结论:给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格缝线治疗具有璃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并且具有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5例施行抗青光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15例患者术前眼压 <=21mmHg 者92例,22-30mmHg 者23例.术后2周视力提高者90例,保持不变者22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发生前房积血2例.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前要将眼压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同时注意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沟通,使医患双方达到一致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6例49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43眼(87.7%)术后矫正视力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9眼(79.6%)术后矫正视力≥0.3,6眼(12.2%)因视神经萎缩或黄斑变性,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3日内5眼(10.2%)眼压波动于23~27 mmHg(1 mmHg=0.133 kpa),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并停药,其余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5.8±3.2)mmHg。结论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视力恢复快,眼压稳定良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