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用黄药子和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对大鼠肝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肝CYP1A2、CYP2E1基因mRNA在给药后的变化。结果:黄药子组明显诱导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达,黄药子配伍当归后mRNA表达受到抑制。结论:黄药子诱导P450酶系CYP1A2和CYP2E1mRNA的表达,导致肝中毒。当归配伍黄药子后抑制mRNA表达拮抗肝中毒。  相似文献   

2.
五灵脂药对配伍应用六则南京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研究生(210029)陈文莉关键词五灵脂药对配伍五灵脂味苦、咸、甘,性温,归肝经,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众多本草对其均有论述,《本草纲目》曰:“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  相似文献   

3.
方剂中有其特定的组成药物,而核心配伍药物决定了整个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白术补气健脾,白芍养血柔肝,两药配伍可达补脾柔肝,扶土抑木之功效,为中医临床治疗"腹痛""泄泻"的常用药对。通过对白术、白芍两药的功效主治,从肝脾病机分析两者的配伍意义及其与土中泻木的关系。结合两药在诸方中的配伍意义,从而阐述白术-白芍药对"土中泻木"的配伍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医强调脏腑应保持平衡状态,肝脏亦然,一旦失却阴阳平衡,则变生病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与藏血,其性主升主动。肝之为病,临床配伍组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肝脏生理特点,或配伍疏肝理气药、或配伍苦寒直折药;或滋镇并用;或配伍滋阴柔肝之品。五脏是有机整体,治肝亦应间接考虑气血津液和与其他脏腑之类的生克乘侮关系,故相应配伍活血药、化痰药、益气药、收敛和健脾消食和胃之品等。强调重视肝脏生理特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新方创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整理《伤寒论》中芍药-甘草药对的运用情况、从不同的配伍比例层次分析芍药-甘草药对的量效关系规律。分析可知,《伤寒论》中共有25个经方用到芍药-甘草药对,其配伍比例主要有3个层次,分别为1∶1;3∶1;3∶2。芍甘以1∶1等量配伍,常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为主要功效;芍甘以3∶2比例配伍,常以通降营气,调和营卫为主要功效;芍甘以3∶1比例配伍,常以通降中焦营气以治腹痛,或助补益下焦营血为主要功效。芍药-甘草药对在《伤寒论》中配伍应用,既能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又能养血柔肝,通降营气,健脾和中,两者配伍,结构严谨,配伍精当,功效广泛。  相似文献   

6.
甘草 海藻及其相伍用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甘草、海藻煎剂及其按1∶1、3∶1、1∶3比例配伍合煎和分煎合剂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以及甘草与海藻比例为3∶1和1∶3合煎剂能显著提高小鼠肝匀浆细胞色素P-450含量,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提示:一定比例的甘草与海藻配伍,可影响方剂中药物的代谢,以及药物煎煮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药物的代谢,进而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安神药的配伍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以中药性能理论为基础,将具有不同安神作用的中药归纳总结,通过查阅本草文献、杂志来获取相关资料,从而分析各类安神中药的配伍作用及应用。结果:根据归纳将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分为7类:清心安神药、镇肝安神药、养血安神药、解郁安神药、化痰安神药、化瘀安神药、补气安神药。并对其配伍作用及应用、药理研究做了详细论述。结论:各类安神药临床配伍应用疗效显著,并为安神药的配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用药特点及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7—2017年间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收入基本处方45首,涉及中药132种,用药累计频次为542次;频次≥10的高频药物有红花、威灵仙、草乌、川乌、独活、没药等17种,多为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较多的药性为温、平、热,药味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为肝、肾、脾、心,高频药对组合为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温里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间的配伍。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对组合以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为主。  相似文献   

9.
黄药子及配伍当归后含药血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含药血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后的含药血清对肉瘤细胞(S180)和肝癌细胞(H22)增殖的抑制作用,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用药后两种癌细胞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当归可提高黄药子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率,同时可降低P-gp的表达。结论: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可能通过降低P-gp的表达增加黄药子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柴胡和黄芩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药配伍,是《伤寒论》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药对配伍之一,作为经典药对广泛运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方治疗中。研究发现,柴胡黄芩药对配伍可以提高柴胡皂苷和黄芩苷的溶出量,这可能该是药对配伍药效增强的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黄药对具有缓解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抗病毒、解热抗炎、治疗肝癌、利胆和抗癫痫等作用。本文从配伍后主要药效成分溶出研究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柴胡黄芩药对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机在药物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本文就其中比较活跃的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形成基础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从宏观水平研究了体质的形成,体质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发生疾病之后的转归,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质形成的基础。先天体质与父母遗传的信息和出生时禀赋的自然之气不同有关,以自然气化对脏腑气化模式的影响为基础;后天体质与个体生存的大环境不同有关,表现为饮食、地域及流年气候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其主要技法有:彩绘、描金、镶嵌、雕漆、填彩、堆漆以及多种斑纹漆、变涂等。其中雕漆器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的高级工艺美术品,大量集中在宫廷里。由于清代乾隆皇帝本人的特别喜爱,雕漆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达到顶峰,其装饰技法的多样与华丽达到“干文万华,不可胜识”的地步。雕漆又分为很多种类,根据漆的颜色不同,分为剔红、剔绿、剔彩等等。  相似文献   

14.
HSQC—TOCSY技术对于具有若干独立直旋系统的复杂分子的结构解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从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中分离得到的heteronoside为例说明HSQC-TOCSY技术在黄酮苷类中的应用,并对其^13C,^1H化学位移进行了明确的归属。  相似文献   

15.
HSQC-TOCSY技术对于具有若干独立直旋系统的复杂分子的结构解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从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中分离得到的heteronoside为例说明HSQC-TOCSY技术在黄酮苷类中的应用,并对其13C,1H化学位移进行了明确的归属.  相似文献   

16.
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中医证候的研究状况以及蛋白质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的实质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在中医证的本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还没有揭示证的本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结论:蛋白质组学的广泛应用将对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带来契机,从而揭示疾病和生命活动的最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提出是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疑惑,结合现代中医中风病研究成果提出的中风病机理论的新观点。本文针对中风病毒邪的内涵、特点及意义做一浅谈,探讨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消渴与火热     
消渴为火热病邪,早期多为实热内生,外邪入里化热;嗜食肥甘厚腻,饮食积滞,久而湿热内生;情志不畅,郁久化热等;中期及后期多为虚热,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发热属虚,消渴病主要病机有肺肾阴虚,气阴两虚,阳虚等;并发症期多为热毒内聚,或由于外感火热,从血分而为毒;或由于脾虚湿盛,积累湿成浊,久郁化热,热蕴成毒。治疗应根据病症特点,辨证论治,以获其效。  相似文献   

19.
肾之气化功能异常,二便不利,小便不利则影响水液代谢致水湿泛溢肌肤而为水肿,水停聚于胃肠,影响胃之受承及腐熟水谷之功能,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肾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为胃的关闸。治疗平衡肾中阴阳,协调肾之开阖,兼顾脾胃及肝之气机升降,注意辨别虚实,标本同治,适时补泻,兼顾他脏,灵活辨证。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大气大气下陷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不同于宗气、中气等,乃诸气之宗主,为它气之上较高功能层次的气,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之大气。历代医家对其认识略有差异,其沿革发展受到传统儒学思维方法的影响,经自然与人体的关系论及自然对疾病的影响演变后由张锡纯提出大气下陷致病的理论,对后世医者影响颇深。通过对大气学说的来源、含义及大气下陷论的探究后,认为大气下陷涵盖有大气因虚无力升提而下陷;大气不虚而无升提之势下陷者及大气因痰、瘀、邪等凝滞而无法升提者等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