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是中国文化之祖,其成书年代早于<内经>且时间较近,<周易>的许多哲理都渗入到<内经>之中,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周易>是中医学的源头活水,欲深入研究<内经>,必求索其源,故有医易同源之说.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周易>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典范,中医学是我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语言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名同义异.从三个方面对照说明:1、经<周易>的简介使人们明了阴阳八卦的实质是当时的占卜筮书;2、从<周易>的中心内容的概念、要素、观点来看,饱含古代的朴素唯物辩证法观;3、中医学在<周易>的渗透和影响之下,经过了借鉴、沿用的历程,终于跳出了阴阳八卦的圈子,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实、提高,使之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优势.  相似文献   

3.
谈《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和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明代张景岳说:"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本文就<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和养生学的影响做一探讨,请有识者斧正.  相似文献   

4.
<周易>发明了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是中国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及客观认识自然界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贯穿于其中的宇宙观、方法论和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黄帝内经>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时,巧妙地将易学和医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阴阳五行学说,用于指导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整个医疗实践过程之中.了解"医易同源"的道理,是正确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渊源及其学术内涵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则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认识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揭示其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意义.探寻先秦哲学发展的轨迹,主要从早期阴阳家言,到<周易>哲学的成熟、邹衍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科学中的地理、气候知识对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正确掌握和运用阴阳五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易经>为"群经之首",为儒道两家所共同尊崇,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受瞩目的一部著作.张其成认为<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是中国文化的主干[1],正是<周易>以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因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学与之亦有不解之缘."医源于易"及"医易同源"的说法已广泛流传于世,认为中医学在肇始之初就采用了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易>学作为其哲学基础.而有些医家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易>与<内经>有相当大的差别,<易>为占筮之书,承认鬼神的存在,而<内经>不信鬼神,明确提出"拘于鬼神耨者,不可与言至德",认为"医易非同源,医理有易理"而已.但无论如何,对于<内经>与<易>的文化姻缘,其上下的连属关系是不容否认的[2].  相似文献   

7.
《周易》中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的深刻影响;中医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目前关于《周易》对中医现有理论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中医学是根植于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周易》哲学思想有助于中医现有理论本质的揭示及其继承,也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易>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对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影响是重大的.而推拿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同整个中医学一样深受到中国传统易学思想与文化的影响,并时时在向人们展示它深邃的易学思想与意境.本文通过浅析推拿疗法中的阴阳、八卦、洛书九宫、中和等易学文化现象来初步探讨传统易学思想在推拿疗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史学是关于中国医药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但中医史教科书里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发展所起的作用。因为中医学是倚重《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而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的,离开《周易》就脱离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0.
<群经见智录>为近代名医恽铁樵为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著.书中通过剖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认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内经>之阴阳,通<易经>之阴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中医,应以中医学术为主;维护中医,倡导中西医学沟通.恽铁樵这种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提高中医学,使之与社会、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象科学的代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规律的认识为"象科学",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本质上与作为体科学的西医学不能通约.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整个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如<易经>、<老子>和儒家思想等都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形成和发展尤其深受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辩证法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大约在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战国~三国),在这700多年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医药学方面,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以往医药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丰富的基础上,进入了理论总结的阶段.<黄帝内经>的产生,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张仲景(约150~219年)<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在临床医学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是我国药物学第一次总结;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的涌现,在临床医学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因此,中医学在这个时期基础理论、药物、临床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后人基于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在不断的临床辨证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一直发展到了今天的中医学.西方医学和中医学的发展不同,是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郑军  李敏  王仲易  彭云 《北京中医药》2009,28(5):331-332,370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是为了加速学术传承与创新,在薪火传承工程名医大讲堂开讲之余,温振英老师用万卷书与千里路的辩证关系做喻,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她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中医世代学习的经典;<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都是在深入学习、研究<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临床实践进行的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例证.温振英老师结合自身50年临床研究,具体讲述了学习经典与当今临床实践结合的方法 ,鼓励后学者要将万卷书(理论)与千里路(实践)紧密结合、辩证思维;要继承整理中医学,更要不断提高、发展中医学.  相似文献   

15.
汉代是中医学史上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形成了<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一批重要经典著作.文章通过对汉代医经文献语言呈现出的三个特点,即"何以""何谓"使问答趋于简明、专用术语词义由多义转向单一以及症状表述更加详尽细微等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其便于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意义.说明古代医学文献,只有当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便于临床医学应用,才能不断传承发展,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非中医类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及教材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医学>课程教学及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革新了传统<中医学>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编写适合非中医专业学生的<基础中医学>和<临床中医学>教材,为实行中医学课程"分段教学、必修+选修"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从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及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论述。结果与结论:中医源于《周易》,二者密切相关,中医学是在汲取了《周易》的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建构的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典籍,对中医学有深刻影响,同时<内经>又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著作,其朴素的天道观,为中医学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理<内经>的天道观及天人关系,吸取其合理成分,对慢性肝病患者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金元时期学风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理论自秦汉时期形成以后,在晋唐至北宋较长时期内,中医学的发展主要是在<内经>、<伤寒论>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临证医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就其医学理论自身并无明显的发展提高.而医学发展到金元时期,可以说是一次大转折,除了在学术理论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还具有转变学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祝世讷 《陕西中医》1989,10(10):451-452
中医学迥异于西医的本质特征:都植根于周易。从周易的“太极一元”论发展来的整体观,从周易的“阴阳之道”发展来的“不和模式”,从周易的“变易无体”发展来的功能病理学,使中医学成为周易思想的一种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