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临床研究》2014,(14):F0002-F0002
<正>中会国[2014]009号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象思维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内容,钱学森曾提出建立"唯象中医学"体系。脉学是由扁鹊发明并沿用至今的中医诊断方法,正如《史记》中所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加强对象思维及扁鹊脉法的整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空达维尔医学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中医原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研究》2014,(13):F0002-F0002
<正>中会国[2014]009号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象思维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内容,钱学森曾提出建立"唯象中医学"体系。脉学是由扁鹊发明并沿用至今的中医诊断方法,正如《史记》中所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加强对象思维及扁鹊脉法的整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空达维尔医学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中医原创思维与扁鹊脉法论坛暨中医药文化寻根之旅活动"将于2014年6月在西安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正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象思维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内容,钱学森曾提出建立"唯象中医学"体系。脉学是由扁鹊发明并沿用至今的中医诊断方法,正如《史记》中所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加强对象思维及扁鹊脉法的整理研究具有重人意义。为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空达维尔医学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中医原创思维与扁鹊脉法论坛暨中医药文化寻根之旅活动"将于2014年6月在西安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正>5月1 6日~17日,第四届国际扁鹊医学论坛暨第三届国际中医养生技术交流会议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旨在搭建一个国际化的象思维与扁鹊脉法研究交流平台。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桑滨生、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国医大师李士懋名医传承工作室副主任杨阳作主题报告,国内外知名象思维与扁鹊脉法研究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专家认为,加强  相似文献   

5.
扁鹊作为中医医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考证其事迹,推断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是一个群体,一个流派、学派.其创立脉气出入与循环学说、并论述损至脉.本文通过对扁鹊“特以诊脉为名耳”的记载,论述现今主流的“司外揣内”诊断思维的不足,提出应重视“司内揣外”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黄帝内经》前后非医书有关扁鹊记载为依据,阐述了中医脉诊理论体系的形成,并由此确定脉诊起源于古代医生的医疗实践,而不是起源于特异功能或"巫"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医脉学"源”与"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脉法起源脉诊创始者已无从查考 ,一般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至今天下言脉者 ,由扁鹊也[1] ”为据 ,认为脉诊起源于公元前 5世纪左右扁鹊 (秦越人 )时代。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指出 :“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 ,贵其息脉血 ,知病之所从生也。[2 ] ”西汉·桓宽编著《盐铁论·轻重》也提到 :“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3] ”提示最迟在西汉时 ,扁鹊已被公认为驰名天下的脉诊代表人物。扁鹊之后善诊脉者 ,首推西汉初仓公淳于意 (公元前 2世纪左右 )。仓公脉学源于其师公乘阳庆所“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研究》2014,(17):F0003-F0003
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研究》2014,(20):F0003-F0003
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研究》2014,(16):F0003-F0003
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研究》2014,(19):F0003-F0003
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正脉诊是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之前,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黄帝内经》《难经》《脉经》等现存中医早期典籍详细记载了脉诊的系统理论与应用指南;后世历朝各代著名医家也多有脉诊心得著述存世。几千年来,这种方法经历了从"遍身是动则诊""头手足三部九候"到"独取寸口"诊脉方式的演变。"独取寸口"的诊脉方式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古人对脉象的分类方法,用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研究方法具有原创性,其代表性有取象运数、变易求和、整体思维及模糊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想象性思维等其它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相关性、动态性、模糊性、涌现性及直觉、体悟;重时间而轻空间;往复循环;中医思维的通识性等。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以“我主人随”为标识的自主思维模式,是引领未来医学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医药学是“中国科学学派”的带头学科;中医药的原创思维方法是医学科研的通途;宇宙观是思维的最高级层次。  相似文献   

14.
略论脉诊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旺  张淑萍 《山西中医》2000,16(3):63-64
脉诊作为一种最具中医特色的临床诊断技能,其历史非常悠久。研究脉诊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认识与掌握这一独特诊断方法的理论与技能。笔者认为:脉诊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起始、形成、普及完善3个阶段。1 起始阶段脉诊是何时、由何人发明的?恐怕永远无从知晓了。大概只能说脉诊的产生也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到西汉初期,脉诊已运用于临床。所以说,脉诊产生的起始阶段下限为西汉初期。古代脉诊的发明人,一般公认为是扁鹊。因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公元前145?~前86?)记载,扁鹊过虢国,以三部九候的遍诊法确诊虢太子所患为“…  相似文献   

15.
黄元御是中医脉学史上有较高造诣的一位医家,他首先将四时五行理论及"象"的思维纳入脉诊体系中,对脉诊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正是介绍了其颇具特色的脉法理论,以求同道更深层挖掘其脉学瑰宝。  相似文献   

16.
李定祥  彭珣  郭芮  刘琴  邓奕辉 《中医教育》2020,(2):40-43,49
"象思维"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培养此思维方式对刚接触中医学的学生十分重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学者需带领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象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将其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象思维"。从汉字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和天人合一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发掘"象思维"。  相似文献   

17.
扁鹊医学最突出的标志是五色脉诊;其早期脉诊以察脉色、按脉形为主,中期脉形与脉气合参,后期则以诊脉动候脉气为主;不同诊法间的移植与互通是扁鹊色脉诊的鲜明特征;其早期的阴阳、藏象学说,以阳明属心、太阴属胃、少阳属肝;治疗手段以砭灸、方药为两大利器;治疗原则强调"补虚泻实";针灸治疗经脉病症,直接取有过之脉的脉口处,并标明针刺几下——一次针刺的剂量,充分反映了扁鹊医学"守数精明"的诊疗特征。  相似文献   

18.
象思维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象思维是中医主要的思维方式,其思维路径大体经过观天地以察象,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依象而思虑;据象以辨证,据证而施治等几个步骤,最终实现据"象"而"思","依思惟道理而生智慧"的根本目的。象思维具有原创优势,是中医自主创新的先导,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倘能将形象、具象、抽象系统整合,有利于推动证候规范研究,朝向构建统一的医药学迈步。  相似文献   

19.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及创新思维,对指导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象思维的概念与特征入手,论述其在中医阴阳理论、藏象学说、经络腧穴理论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及重要应用。以此理解中医独特的"取象比类""司外揣内""以象测藏"等思维方法的内涵,把握中医"象"的本质,体会阴阳之象,脏腑之象,腧穴之象,经络之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经中国科协批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于 2 0 0 5年 1 2月 5日至 7日 ,在中国河南省安阳举办第二届周易与中医国际学术研讨会 ,以进一步探讨周易与中医药学学术渊源与内在联系 ,促进并推动周易与中医学的相关学术研究。现将征集参会论文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1 周易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 ;2 周易中的象数思维、变易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顺势思维等对中医思维方法的影响 ;3 历代医家对易理的阐发和应用 ;4 周易对中医各科的理论及时间的具体影响 ;5 当代中医学发展如何从周易与中医研究中取得借鉴和启示等。二、征文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