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加亚低温治疗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病毒性脑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行药物加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8例,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退热、意识恢复、止痉时间,探索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对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与60.71%,P〈0.05),治疗组存活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存活者(P〈0.01)。结论:联合亚低温治疗病毒性脑炎能减少机体耗氧量,减轻脑水肿,明显减少并发症,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以单纯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1个月后肌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增加肌力恢复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采用亚低温治疗2~14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高颅压、高体温更快得到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死率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监测颅内压变化对亚低温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每组各34例。常温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2-3天后复温。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均低于常温组,总有效率85.2%,死亡率14.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实施的治疗方法,具有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姬海霞 《光明中医》2008,23(3):392-393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结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足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11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对照组则采用温水足浴。观察两组综合临床疗效、局部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护理结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结论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个50例,治疗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患者症状改善、肢体活动恢复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对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茂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120-120,190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心元胶囊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糖、血脂均有改善,而以治疗组改善为佳。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心元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并发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56例脑出血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恢复程度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出血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应用安宫牛黄丸联合亚低温治疗对于控制高热改善预后有疗效显著,便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8例重症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与安宫牛黄丸及亚低温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予临床疗效评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恢复程度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脑梗死的患者,早期应用安宫牛黄丸联合亚低温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显著疗效,并且操作简便、副反应小、便于在现代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脑血管意外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6月份收治的86例脑血管意外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下与常规护理下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在相同的药物和护理下配合康复治疗后,康复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惠肢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人的病程中作用显著,特别是康复锻炼对促进功能恢复减轻并发症、预防畸形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索亚低温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疗法治疗。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SS和ADL评分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设备要求不高,临床疗效可靠,治疗安全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与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急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头部亚低温与醒脑静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以及脑血肿、脑水肿体积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与醒脑静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改善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凌忞  何学华  王俊明 《四川中医》2013,(10):150-151
目的:观察常规护理结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足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对照组则采用温水足浴。观察两组综合临床疗效、局部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护理结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平均水平(1.52±0.09)mPa·s,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2.33±0.18)g/L,与治疗前统计数据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24例,显效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常规组(60例)和亚低温组(60例)2组对照比较,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伤后3~6个月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规组病死率低,恢复良好率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亚低温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亚低温法治疗(观察组)和常温法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于术后均进行头颅CT检查。其中,观察组术后迟发脑损伤8例;对照组迟发脑损伤23例。两组相比,观察组迟发脑损伤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普遍耐受较好。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采用亚低温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脑外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 0例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于伤后2 4h立即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温,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时间3~7d。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代谢,减轻脑缺氧,减轻心脑负荷,更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极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婴儿猝死综合征及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和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自愿、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以甘露醇、速尿、能量合剂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 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2.0%,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占16.0%,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的评分等来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42.8%,观察组为70.0%,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外伤心脑梗塞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