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5):116-121
目的:探讨运脾化浊解毒煎对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的影响,为完善其药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嗜酸乳杆菌0.05 g/kg组、运脾化浊解毒煎1.25 g/kg、2.5 g/kg、5.0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以综合刺激法制备泄泻型IB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灌胃,连续2周。定时测定体重、摄食量、粪便含水量和腹壁撤退反射评分,测定肠推进率和肠粘膜形态学评分,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清及肠组织SP、VIP、5-H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肠推进率、形态学评分明显升高;血清和肠组织SP与5-HT水平明显升高,VIP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嗜酸乳杆菌0.05 g/kg组和运脾化浊解毒煎各组肠推进率、形态学评分明显降低;血清和肠组织SP与5-HT含量或表达明显降低,VIP含量或表达明显升高。运脾化浊解毒煎1.25 g/kg组仅形态学评分降低,血清VIP水平升高。结论:运脾化浊解毒煎对改善泄泻型IBS大鼠脑-肠轴功能有积极作用,可能是其治疗IBS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我院肛肠科门诊收治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按随机法分为针灸组(针刺加雷火灸)、针刺组及西药组(匹维溴胺),每组30例。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以及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结果:针灸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P<0.05),而针刺组总体有效率与针灸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IBS总体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针刺组效果最佳。与西药治疗组比较,针刺组、针灸组患者血清SP、5-H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血清VIP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针刺加雷火灸可能是通过降低IBS患者血清SP、5-HT表达水平,上调VIP表达水平,改善IBS患者症状,起到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泻型IBS患者结肠黏膜5-HT变化及隔药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BS患者(20例)与体检正常者(10例)结肠黏膜5-HT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临床收集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37例)和针刺组(36例)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观察隔药灸治疗对典型患者结肠黏膜5-HT表达的影响。结果:IBS组结肠黏膜5-HT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异常增高,同正常组相比P<0.05;隔药灸组痊愈率为43.24%,针刺组痊愈率为36.1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隔药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结肠黏膜5-HT异常增高的表达。结论:IBS患者的腹泻、腹痛、腹涨等临床症状可能与EC释放5-HT有关;隔药灸能够改善腹泻型IBS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5-HT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验证药物对脐疗疗效的影响,并阐释脐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药物组31例,淀粉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药物组和淀粉组的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第1周期腿痛、腹泻和易激惹症状上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周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疗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且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相比之下,隔药灸脐与隔淀粉灸脐疗效基本相当,在第1周期改善腿痛、易激惹症状上隔药灸脐优于隔淀粉灸脐,在改善腹泻症状上隔淀粉灸脐优于隔药灸脐。  相似文献   

5.
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40例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隔药灸,对照组采用隔淀粉灸,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脾虚泄泻症状评分在治疗期和随访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隔药灸脐较隔淀粉灸脐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泄泻症状。结论脐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泄泻症状,隔药灸脐优于隔淀粉灸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含量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BS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每组40例,热敏灸组接受热敏灸治疗,心理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热敏灸和心理干预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1),热敏灸组疗效优于心理干预组(P0.05)。三组患者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QOL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心理干预能调节IBS患者的SP和5-HT水平,改善BSS,缓解SDS和SAS,提高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期隔药灸脐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对照组在西药组的治疗基础上分一期给予隔药灸脐;治疗组在西药组的治疗基础上分两期给予隔药灸脐。3组均在化疗开始后第6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93%;西药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1.88%;联合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4.85%。3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隔药灸脐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泄泻症状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 in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泄泻症状评分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HT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泄泻症状评分、血清VIP及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泄泻症状评分、血清VIP及5-HT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是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的有效方法,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VIP及5-HT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90例IBS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45例,两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予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3治疗后两组血清5-HT、VIP和S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显著,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5-HT、VIP和SP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隔药灸脐法延缓衰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树中  王军 《中国针灸》2007,27(6):398-402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疗法延缓衰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隔药灸脐组30例,采用隔药灸脐治疗,每周2次;针刺组21例,取肾俞、太溪为主穴,每日1次;西药组20例,口服VitE胶囊,每次0.1g,每日2次。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且隔药灸脐组改善更显著(P<0.01);3组SOD含量均明显提高(P<0.01),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隔药灸脐组与针刺组相比SOD、MD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隔药灸脐组与西药组相比SOD、MDA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能明显延缓衰老,其机制与改善体内SOD、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