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固本理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固本理晕汤治疗,对照组用疏血通治疗,1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观察其疗效,并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固本理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旭成 《中医药学刊》2005,23(7):1341-1344
目的:观察泰葛黄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新方法。方法:79例病人分为两组,泰葛黄芪汤治疗组(41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结果及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显著好转率(80.5%),对照组显著好转率(39.5%),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1.1%。结论:泰葛黄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芩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加用自拟方柴芩止晕汤。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快(P0.05)。结论:自拟方柴芩止晕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塞通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效果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遂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学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以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椎-基底动脉学流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水平及TCD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近,但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TCD指标及CD4/CD8比值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联合川芎嗪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该疗法对患者脑动脉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将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2组均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止眩消晕经验汤剂内服,2组均以1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脑动脉血液流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其机制与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脑动脉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颈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颈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颈通汤,对照组给予颈复康,观察治疗前后主症的缓解程度、TCD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液流变学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颈通汤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与倍他司汀联合应用,能显著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量,降低血黏度,有助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熄风汤,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82.97%,两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经颅多普勒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眩晕情况,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朝霞 《河南中医》2009,29(9):875-877
目的:观察半夏止晕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盐酸培他啶静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止晕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5%,对照组有效率74.0%,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比较、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检查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结论:半夏止晕汤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全血比粘度,具有改善听神经及改善桥脑电活动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秦葛黄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新方法.方法:79例病人分为两组,秦葛黄芪汤治疗组(41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结果及代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显著好转率(80.5%),对照组显著好转率(39.5%),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1.1%.结论:泰葛黄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冀秀萍  张烨雄 《陕西中医》2005,26(6):541-542
目的探讨活血、行气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TCD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脂、TCD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川芎嗪注射液是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57例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53例用眩晕停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TCD)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流速(V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改善和经颅多普勒(TCD)LVA、RVA、BA收缩期最大流速(VS)的增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C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和91%,对照组为30%和77%。治疗组在降低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有显著作用(P<0.05或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按掷币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配合降压、降脂及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和血管搏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33/4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评分、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M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PI、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恢复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18.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4):728-730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共服用20天.结果 全部病人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做TCD测定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流速(VS)及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各相应动脉V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各相应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止晕汤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静滴天麻素注射液和服用止晕汤,对照组静滴盐酸培他定,两组疗程均21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提高脑部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止晕汤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定眩汤及静滴灯盏花素,对照组仅静滴灯盏花素;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9.41%;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CD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