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优势,一些临床研究及专家经验,与"气机升降失常"理论有关。该文从"升降出入"溯源及相关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结合相关脾胃病学专家经验,着重讨论赵荣莱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论述"气机升降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重要性,恢复气机升降正常运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可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初的论述见于《内经》。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又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相因,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全过程。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是脾升胃降的结果。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与多种脾胃病密切相关,升降失调是脾胃发病的根源。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疗脾胃病基本大法。在临床上遣方用药时,要注意顺应脾胃升降之性,灵活应用升降药物,重视肝肺升降对脾胃升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脾胃升降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活动 ,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起到重要作用。健脾和胃是脾胃升降失调的基本治则 ,临症中灵活运用多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王长洪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降"立论,通补结合。临证以疏肝、健脾、降胃为基本法则,灵活变通,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纳运与升降之功。  相似文献   

6.
研究认为,现代医学中的胃肠动力与中医学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关.脾胃升降失调引起的胃肠症状与胃肠动力异常的临床表现相吻合.脾胃虽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然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心神失调皆可引起脾胃气机的升降紊乱,表现出胃肠动力的相应变化.因此,在探讨胃肠动力异常时,既要从中医的观点分析脾胃升降失调,也应重视其他脏腑与胃肠动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气机升降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医家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 ,认为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升降 ,各脏皆有 ,然而气机升降的枢纽则在脾胃。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 ,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 ,后天之精不能归藏 ,饮食清气无法进入 ,废浊之物亦不能排出。脏腑气机升降受脾胃升降的影响 ,脾胃升降运动的维持也有赖于其它脏腑升降的协调。其它脏腑对脾胃升降的影响 ,常表现为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则无克脾犯胃 ,肺失宣降则不能助脾…  相似文献   

8.
胃痞为临床常见之脾胃病症,谢晶日教授指出胃痞的基本病机是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宜,故治疗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为基本法则。谢师临证治疗胃痞的经验主要可概括为:疏肝健脾,详辨虚实;注重升降,调畅气机;利胆和胃,以散结气;湿邪为患,善用风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消噎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冬梅  蒋宏伟 《陕西中医》1999,20(9):385-385
采用以胃动力中药为主的消噎汤(苏梗、半夏、枳壳、代赭石、蒲公英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总有效率92.1%,特别对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紊乱所致的临床主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提示本方具有行气化滞、降逆止呕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食管及胃的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胃轻瘫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以促动力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副作用较大。中医学依据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表现及其脾胃功能失调的病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以调畅气机、辛开苦降为法则,以恢复脾胃升降之机,临床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3.
齐元富认为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临床分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脾虚痰湿型,在健脾理气、化痰祛瘀治疗基础上尤其善用枳壳白术配伍治疗胃癌,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阴火论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将76例分肝胃气滞、胃热内蕴、脾胃气虚、胃阴亏虚等四型,辨证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76例中,治愈32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辨证把握脾湿和胃热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及口味与舌苔.治疗要点是清热、化湿、理气,即清胃热,化脾湿、调畅气机,其代表方为黄连温胆汤.  相似文献   

17.
中医对胃溃疡的辨证施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胃溃疡的临床表现,胃溃疡当属于中医学"吞酸"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临床多按"胃脘痛"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多见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络型、胃阴亏耗型。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以正虚为本,寒、热、气滞、瘀血为标。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病本在于脾虚,病标为湿毒壅滞;其"疡"之临床表现与外科疮疡相吻合,治疗可采用《外科正宗》疮疡之"消、托、补"之治法。《外科正宗》中的分期论治、顾护脾胃、慎用寒凉,疏通调补气血等疮疡治则可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纳差”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差在临床可为主诉,也可只为兼证。《伤寒论》中除提及"不欲食","不能食"的条文外,还有许多条文适应证中可出现纳差,如涉及"痞"、"呕"、"吐"等证的条文,皆是脾胃纳化功能失职所致。袁红霞教授认为纳差虽分属各经,但总由脾胃纳化功能失职所致;临床紧扣病机选取经方辨证施治,效若桴鼓。  相似文献   

20.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