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针配合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单纯电针3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组(A组);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组(B组);单纯电针组(C组)。每组均为30例。从临床疗效、VAS评分、JOA评分对3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效率分别为A组:86.67%;B组:73.33%;C组:63.33%,A组优于B组、C组(P<0.05,P<0.01);A组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B组、C组(P<0.05,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注丹参注射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电针配合穴注VitB1、VitB12和单纯电针。  相似文献   

2.
李林  詹红生  袁坤  张立恒  王华 《四川中医》2012,(10):136-137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70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加电针治疗)70例;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观察两组即刻和远期镇痛效应,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即刻镇痛效应两组无差异,而远期镇痛效应和镇痛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电针夹脊穴与骶管滴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12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骶管滴注疗法组,2个疗程后采用模糊视觉疼痛量表(VAS)及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对疼痛、腰椎功能状况进行临床评定,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电针组痊愈率为66.67%,骶疗组为48.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效果、腰椎整体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电针组优于骶疗组;同时电针组在即时镇痛及远期疗效的维持上具有一定优势。结论:电针夹脊穴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标准作为评价指标,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5个项目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5个项目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8.4%,对照组优良率为69.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优于电针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穴电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5例。A组采用单穴电针15 Hz连续波治疗,B组采用单穴电针疏密波治疗,C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根性痛的镇痛效应。方法:将106例LDH根性痛患者随机分为四穴电针组(四穴组)与常规电针组(对照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四穴电针与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运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测定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疼痛程度,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或P0.05),四穴组较对照组疼痛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镇痛起效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久(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β-内啡肽、NO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四穴电针镇痛起效更快,维持时间长,具有显著的即刻和远期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加β-EP含量、减少NO含量,即调节内源性β-EP及细胞因子NO水平的神经生物学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杵针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杵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和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96.7%,对照组分别为36.7%和83.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下腰痛JOA评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腰痛JOA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杵针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单一电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组、中频理疗组和综合组各30例。电针夹脊穴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频理疗组给予中频理疗治疗,综合组给予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治疗。结果:治疗后,综合组JOA评分明显优于电针夹脊穴组和中频理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有效率为89.29%,电针夹脊穴组有效率为80.77%,中频理疗组有效率为60%,综合组优于电针夹脊穴组、中频理疗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深刺夹脊治疗组40例与普通针刺电针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PRI、VAS、PPI的评分(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疼痛评价VAS尤为明显(P0.01)。结论:电针深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与镇痛的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踝三针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医生进行培训,掌握“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观察医生实施该技术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针刺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星期、4星期和8星期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师很好地掌握了“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踝三针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照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迎随补泻手法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1天/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VAS、JOA评分、OD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但迎随补泻手法联合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电针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加夹脊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7例,治疗组采用针刀加夹脊穴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盆牵引加电针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疼痛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加夹脊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止痛效果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牵引加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电针与针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电针组和电针联合针刀组,每组4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角度、相关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腰椎活动角度、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疗程后电针联合针刀组功能受限评分、疼痛评分低于电针组,较之于电针组(P<0.001),电针联合针刀组治疗后前屈角度、后仰角度较大(P<0.001);电针联合针刀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电针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电针联合针刀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提升患者的腰椎活动角度,并降低其行动障碍及疼痛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膀胱经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应用电针治疗仪,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治疗,1次/日,共10次。通过目测类比定级法(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平均疼痛分数,并参考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体征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平均疼痛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膀胱经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之常规针刺治疗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9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丹参多酚盐治疗,B组61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C组6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盐和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C组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提高血浆β-内啡肽含量,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特定穴治疗不同程度尿频尿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频尿急综合征患者根据症状评分分为A组(症状评分≤24分)和B组(症状评分>24分),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特定穴(骶四穴及腹四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为83.3%,B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特定穴是一种治疗尿频尿急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疏密波、连续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疏密波组33例和连续波组32例,两组均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结果:在首次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疏密波组疗效优于连续波组(P0.01)。首次治疗后,疏密波组JOA评分表中腰痛项的评分优于连续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脉冲波形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但疏密波电针疗法疗效优于连续波组,且缓解腰痛的即刻作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同节段局部和远道电针干预治疗慢性根性痛模型大鼠,观察其对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根性痛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局部电针组(C组,取双侧L4"夹脊"穴)、远端电针组(D组,取双侧"阳陵泉")。通过NADPH-d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电针后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NOS表达的变化。结果:患侧脊髓背角及DRG中NADPH-d阳性反应结果一致:B、C、D组较A组均增加明显(P<0.01),其中,B组增加尤其明显,较C、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组阳性表达较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NOS的活性实现的。同节段局部电针组抑制NOS活性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穴(腰突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在社区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三级推广模式,以多中心科研协作为平台,将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组(三甲医院,80例,脱落3例)、B组(二级医院,80例,脱落8例)和C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例,脱落7例),均采用统一试验方案指导下的单穴(腰突穴)电针治疗,单次电针60 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观察每次治疗前后各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单次治疗前比较,各组每次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除第2、5次治疗外,A组的即时效应高于B组和C组(P<0.05)。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0/77)、93.1%(67/72)、86.3%(63/73),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疼痛,且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L I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腰部夹脊穴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简式M c Gill疼痛询问量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量表评分。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首次治疗与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 F-MPQ评分均明显降低,下腰痛J OA评分升高明显,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腰夹脊穴结合中药离子导入能够有效缓解L IDH患者的腰腿痛,改善腰腿部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电针腰夹脊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