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间盘退变作为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关键环节和病理因素,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骨伤科特色理论之一,是中医骨伤科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密切关联。文章分析三者的病因和病理基础,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文献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进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并且脑白质病变性的发病进程快慢与发病早期的变化有着重要关系,可以对整个疾病的进展速度做出判断.MRI上以斑点状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为慢速进展趋势,而斑点状区域逐渐融合为带状区域,说明白质变性速度开始加快,这种融合趋势在病变早期变化往往进展迅速.调查发现,脑白质病变量增加,每年可发现多达1/4的受试者有斑点状区域融合.脑白质疏松症进展程度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但这种关联性是复杂的并且受其他病理因素影响如脑萎缩.针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认知障碍的方式,传统针刺研究对认知障碍有着良好地疗效,但针刺对认知障碍的疗效评估缺少可视客观化的标准.本文对缺血性脑白质变性进行文献综述,希望对针刺干预治疗LA和认知障碍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痰瘀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因复杂,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痰瘀致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基础及现代研究对黄斑变性痰瘀致病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辨证论治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 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神经系统变性病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探讨RBD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施治的相关方法,为早期防治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中医理论依据。方法:总结、归纳历代医家理论、经验,整理出RBD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证治策略。结果:RBD发病肾精受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是"虚",内风、痰浊、瘀血等邪气上扰心脑致使神明不安是"实",故治疗当"以和为度,祛实补虚"为主,脏腑共调,气血共补,浊邪共除。结论:RBD多因"肾精受损→肝肾亏虚→气血匮乏→神明得扰"而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风、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又可互为致病因素并加重病情,故在RBD治疗上应遵循病机发展趋势,"和"法当先,调理脏腑,补气养血,祛风、化痰、活瘀各有偏重,且因人选方,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颤证"疾病范畴。帕金森病治疗的原则是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手术治疗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手段,现如今针灸、中药、康复等中医治疗在治疗该病方面临床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白质变性在中医学中并无介绍,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笔者在目前研究基础上,提出高血压病脑白质变性的中医病因主要是年龄、禀赋、饮食,病机主要是肝肾阴阳失衡,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脾、心,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责之肝肾阴阳两虚,标实责之风、火、痰、瘀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变(SV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纳入126例SVD患者,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采用Wohlon分级标准。结果:SVD中医体质以痰湿质、瘀血质和气虚质最多,分别占42.9%、40.5%和15.9%;其中,痰湿质和瘀血质在脑白质疏松分级中,各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及瘀血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白质疏松与年龄和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SVD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和瘀血质为主;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和瘀血质;年龄和高血压与脑白质疏松密切相关。调控血压、改善病理体质类型,或许对降低SVD的发病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属于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和相邻椎节的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2].颈椎病大致属于中医"痹症"、"痉症"、"头痛"、"眩晕"、"项强"等病理范畴.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故其发生、发展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了解颈椎病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探讨颈椎病发病机制以及防治颈椎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兴 《中医杂志》2002,43(6):420-421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是由维生素B_(12)缺乏引起的脊髓后索和侧索联合变性,视神经、大脑白质和周围神经的亚急性变性,临床以深感觉障碍、病理征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周围神经症状。本病属中医学痿病范畴。以下笔者结合病例谈谈中医治疗该病的体会。1 脾失健运,气血亏虚为疾病之肇端本病起因于维生素B_(12)的缺乏,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为吸收障碍,缘于内因子缺乏,多见于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10.
<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症状,以中脑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1],但是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中医将帕金森病归于"颤证"的范畴,认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病的发病关键在于"风"。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多因风、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所致。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疗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阻塞为主,伴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心病等疾病的独立发病因素。重度OSAHS治疗以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治疗,依据中医"久病从瘀"之说,从中医认识、病理因素、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重度OSAHS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肺系疾病中的"肺胀"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多以"痰、热、瘀"为病理因素,痰热壅阻,血运不畅,瘀血内停,久则血伤入络。故在治法上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三法,但治疗时一定要明确此三法的区别之处,确定各自的应用范围,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骨性关节炎(OA)均为老年常见慢病,是老年退行性改变在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病理表现。最新研究发现AMD与OA发病具有相关性,OA患者发生AMD的风险较高,其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炎性细胞、自噬及Wnt、Notch、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有关。从中医病因病机上讲,AMD与OA虽病位与临床表现不同,但二者均为本虚标实之病,与年老肝、脾、肾亏损有关。本文拟从发病危险因素、中医病因病机、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探讨AMD与OA异病中的共病规律,从而为AMD及O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中医临床证型的CT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风病中医临床证型与头部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中医之中风病与现代医学急性脑出血管病密切相关,但不等同;(2)中经络以脑梗塞为主,中脏腑以脑出血为主,(3)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既是中风病的发病因素,又是其潜在的危险因素;(4)病损范围与中风病证相关,但应从具体部位分析;(5)中络,中经在脑横断面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90例死于急性损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睾丸病理组织切片进行了观察,发现其精子成熟过程受阻及间质细胞变性,自急性发病后第2天即开始,病程越长,病变越重。从而提出每丸病变可能是一个重要病机环节的观点。以此为据,论证了中医肾本质的某些理论问题,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心绞痛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将其归于"胸痹"、"心痛"等病范畴。在长期临床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对其本质的认识,本文梳理传统中医的病机特点,同时结合现代医学证据,将其从中医的发病因素,病因病机,西医病理的实质及相关基因方面等方面作归纳及总结。指出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状况,为提升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糖尿病肾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方面入手综述糖尿病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由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进而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等因素引起,治疗以控制血压、血脂及抗炎为主;中医特色理论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消渴""肾劳""水肿"范畴,糖尿病肾病开始于气阴两虚,引起脾肾两虚,因此该病以虚证为本,气滞、瘀血、湿毒、痰湿为标。虚实寒热、阴阳俱损,气血双亏多种病理机制交织,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与针刺、灌肠、埋线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WD)在西医学上是铜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病变影响肝、脑、肾、角膜等重要脏器。中医通过对W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认为WD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二者相互作用而发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的病机,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而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WD在临床中常见。众多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化痰祛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WD患者临床症状,发挥排铜优势、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脑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延缓疾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化痰祛瘀法在WD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WD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国家级名老中医对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病位及证候分型的认识。方法:收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78篇,并对其中论及的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病位、病理因素和证候分型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中医病名有19种,以眩晕、头痛两者较为公认。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外因主要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年老体虚、内伤虚损等;病位主要在肝、肾。病理因素包括实性病理因素12个,虚性病理因素7个,不便分类的病理因素5个;根据病理因素的个数应用组合可以形成65个证候类型,包括单因素证型26个,双因素证型22个,多因素证型11个,其他证型6个。结论:从名老中医诊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中挖掘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型"对于促进高血压病的诊疗标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步长  伍海勤  王一民  宋琳琳 《光明中医》2012,27(12):2518-2522
中医"痰、瘀、毒"等病理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AS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机理,探讨及展望中医对AS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