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目的:探明哈思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集区域药用植物标本及走访调查,整理该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247种7变种,隶属61科161属,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以多年生草本居多;按药用部位统计全草类种类最多,共124种,占48. 82%,根及根茎类和果实及种子类次之;按中药功效统计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占32. 68%;此外有草麻黄、达乌里秦艽及火烧兰等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8种。结论: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靖远县及黄土高原区域药用植物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区域。但药用植物受采挖及虫害等威胁比较严重,资源利用存在盲目性,应得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2.
杨飞霞  王玉  夏鹏飞  杨蕊菁  王玉霞  张建  樊秦  赵磊 《中草药》2020,51(10):2718-2731
秦艽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功效独特且资源丰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秦艽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保肝、抗病毒、抗肿瘤、免疫抑制、降压等活性。由于其化学成分种类多样且药理活性广泛,可作为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随着秦艽资源需求大增,野生秦艽资源极度萎缩,且秦艽药用基原众多、药用部位各异造成药材来源混杂,造成药用成分不稳定及市场混乱,质量标准亟待提高。在对秦艽资源现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传统功效、临床疗效、不同配伍等多方面对秦艽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秦艽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聂安政  林志健  王雨  张冰 《中草药》2017,48(3):597-608
秦艽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且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艽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保肝、免疫抑制、降血压、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方面。通过文献检索,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秦艽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秦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慧玲  司庆文  侯勤正  刘建全  周党卫 《中草药》2010,41(10):1720-1722
目的测定西藏产长柄秦艽Gentiana waltonii中指征性成分龙胆苦苷、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分析其与海拔的关系,为开发秦艽替代性资源,发展中藏药产业提供依据。方法 Alltech(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水溶液(25∶7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8 nm(马钱子酸和獐牙菜苦苷)、246 nm(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进样量:10μL,按外标法计算。结果西藏不同产地长柄秦艽中均能检测到秦艽中的指征性成分,其中龙胆苦苷的量在4种组分中最高,马钱酸次之,獐牙菜苦苷最低。不同地区长柄秦艽中龙胆苦苷的量均高于或接近《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4种指征性成分的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随海拔升高活性成分呈钟状变化。其中海拔4 000 m左右地区的长柄秦艽品质最优。结论西藏产长柄秦艽含有秦艽所具有的4种指征性成分,可以作为中藏药秦艽的替代性开发资源,其中海拔4 000 m左右区域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西藏产长柄秦艽Gentiana waltonii中指征性成分龙胆苦苷、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分析其与海拔的关系,为开发秦艽替代性资源,发展中藏药产业提供依据.方法 Alltech C18 (250 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0.5%乙酸水溶液(25:7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8 nm(马钱子酸和獐牙菜苦苷),246 nm(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进样量:10μL,按外标法计算.结果 西藏不同产地长柄秦艽中均能检测到秦艽中的指征性成分,其中龙胆苦苷的量在4种组分中最高,马钱酸次之,獐牙菜苦苷最低.不同地区长柄秦艽中龙胆苦苷的量均高于或接近<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4种指征性成分的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随海拔升高活性成分呈钟状变化,其中海拔4 00n m左右地区的长柄秦艽品质最优.结论 西藏产长柄秦艽含有秦艽所具有的4种指征性成分,可以作为中藏药秦艽的替代性开发资源,其中海拔4 000 m左右区域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庆阳市子午岭林区药用植物资源,为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庆阳市子午岭林区药用植物采取文献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药用植物的分布与森林覆盖面积、密度有关,从南向北逐渐减少;耐寒、耐旱药用植物大多生长在向阳山梁或半山坡,喜水或全草类生长在川台、河谷地,药用乔木或灌木生长在阴坡或沟掌,蕨类生长在山谷森林覆盖的林下;紫斑牡丹、穿山龙、苦参、甘草、干漆、五倍子、黄芩、酸枣仁、款冬花、槲寄生、苍术、马兜铃、泽泻、秦艽等为蕴藏量较大的野生品种。结论:本调查发现未载入庆阳市中草药历史普查记录的共计86个品种,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急待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康乐县药用植物资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摸清甘肃省康乐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的特征,为该县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与资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康乐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康乐县现有野生药用植物65科258种,以菊科和蔷薇科为主,其中国家级重点药用品种24科39属43种。该地野生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主要为全草类和根或根茎类,分别占40.31%和25.19%,药性主要以清热药和祛风湿药为主,分别占28.68%和12.79%。现有栽培药用植物12种,栽培面积达3 000公顷。结论:康乐县药用植物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多数品种蕴藏量不大,而且近年中草药资源也在逐渐减少,所以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研究进度,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侯茜  胡锋  张帆  龙凤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2):178-180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秦艽资源的保护从种子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重、电导率及光照、积水、不同深度土壤覆盖种子的发芽率。结果:甘肃4个不同地区秦艽种子的千粒重、活力及发芽势、发芽率均有差别。光照不足、积水过多,土壤覆盖较深,都可降低秦艽种子的萌发率。结论:光照、积水、不同深度土壤覆盖等环境因子是影响秦艽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7)
目的:分析滇产糙苏属3种药用植物丽江糙苏、黑花糙苏和假秦艽野生居群的ITS区和matK基因片段碱基序列,为丽江糙苏、黑花糙苏和假秦艽野生资源的鉴别及保护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ITS区特异引物ITS4/ITS5和matK基因特异引物matKXF/matK5R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在ITS1、ITS2和matK基因片段上,丽江糙苏、黑花糙苏和假秦艽的种间K2P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K2P最大遗传距离,NJ系统发育树也显示这3种药用植物均可与Gen Bank数据库中糙苏属外源种植物鉴别开,其中丽江糙苏、黑花糙苏和假秦艽的ITS2序列上分别具有3个、2个和1个有效鉴别位点,ITS1序列上分别具有3个、3个和3个有效鉴别位点,假秦艽的matK序列具有3个有效鉴别位点,丽江糙苏和黑花糙苏的matK序列需多个变异位点结合方可进行有效鉴别。结论:本研究表明ITS1、ITS2和matK片段可用于丽江糙苏、黑花糙苏和假秦艽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出可产龙胆苦苷的内生真菌菌株,以寻找可替代植物的微生物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麻花秦艽资源。方法用PDA培养基,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四川阿坝红原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检测。最后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阿坝红原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总共分离得到了10株内生真菌,其中的一株内生真菌GJ-01的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结果表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存在龙胆苦苷,含量为4.16mg/L。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确认内生真菌GJ-01为腐皮镰刀菌。结论从阿坝红原麻花秦艽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龙胆苦苷的内生真菌GJ-01,可作为一种新的产龙胆苦苷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粗茎秦艽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实地调研及检索文献考证,考证了粗茎秦艽的药用历史,并对其资源分布、群落学特征、种植业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提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秦艽叶绿体的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资源保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麻花秦艽、粗茎秦艽为对象,采用改良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提取,优化纯化方法,分离得到秦艽叶绿体后测定cpDNA浓度,检测其OD值并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纯度。结果: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cpDNA(0.1~0.4μg/10g),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无核污染,满足后续测序要求。结论:cpDNA的纯度和质量对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的正确率和可信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获得了高纯度、高质量的秦艽cpDNA,为秦艽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的获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粗茎秦艽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方法: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对体系各因子进行考察。结果:最佳体系为:总体积10μL,其中含0.5-1.5ng/μL DNA模板,l0×Buffer缓冲液1μL,2.5mmol/L Mg2+,0.5UTaq DNA聚合酶,0.6μmol/L引物,0.2mmol/L dNTPs。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之后,94℃变性30s,54℃复性45s,72℃延伸90s,共38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延伸7min。结论:该体系可用于粗茎秦艽种下及种间遗传变异分析及药材道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粗茎秦艽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实地调研及检索文献考证,考证了粗茎秦艽的药用历史,并对其资源分布、群落学特征、种植业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全萼秦艽与长梗秦艽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藏药解吉那保的两种原植物全萼秦艽6entianalhassicaBurk.与长梗秦艽6entianawaltoniiBurk.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该藏药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资料。方法以粗茎秦艽为对照药材,应用形态学、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形状观察、定性鉴别及龙胆苦苷含量测定,色谱柱为U1timateODS-3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水-甲醇(7:3),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全萼秦艽和长梗秦艽地上部分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地下部分。结论可为藏药解吉那保的品种鉴定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四川若尔盖地区产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龙胆苦苷为内参照物,分析10批麻花艽药材的HPLC色谱行为,同时以当地产近缘种黄管秦艽Gentiana officinalisH.Smith及国家药典品种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为外类群进行比对。色谱条件:UltimateX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乙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标定16个共有峰,确定其中2个峰的归属,建立了可与上述2个外类群相区别的麻花艽指纹图谱。结论该图谱基本反映了四川若尔盖地区产麻花艽化学背景特征,可为道地药材评价及相关中藏药品种鉴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粗茎秦艽道地药材土壤环境因子的特性。方法于云南省丽江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采集粗茎秦艽野生品与栽培品原植物标本、道地药材及其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重铬酸钾容量法等测定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等。结果获得粗茎秦艽药材野生品、栽培品及其土壤中有机质与14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数据,其中药材中所含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野生品除铜的含量略高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药典相关要求,栽培品品质良好;各品种生长土壤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土壤一级标准;该物种根部对磷的吸收富集显现较高趋势。结论本研究可为粗茎秦艽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以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藏药麻花艽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番木鳖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评价青海不同产地麻花艽的质量。方法优化了测定麻花艽中番木鳖酸和龙胆苦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番木鳖酸和龙胆苦苷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测定了青海16个不同产地麻花艽中2种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的含量。结论青海不同地区麻花艽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但样品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滇龙胆灰霉病的病原种类及滇龙胆资源家种后感染该病的病原鉴定。方法资源圃内以不同来源地居群资源为单位调查自然条件下的发病程度;病害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分离、鉴定并验证。结果资源圃内所有居群资源均可感染该病,发病株率为47.4%~100%,居群受害严重度有差别。病害标本分离出两种葡萄孢属菌且通过柯赫氏验证。结论滇龙胆灰霉病由葡萄孢属的两种致病菌灰葡萄孢菌及另一短梗葡萄孢菌引起,滇龙胆是葡萄孢属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20.
中药白芷的分子遗传及其原植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药白芷各来源的亲缘关系,明确中药白芷的原植物问题。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中药白芷的4种商品类型祁白芷、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和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Sav.]、台湾白芷(A.formosana de Boiss)、雾灵当归(A.porphyrocaulis Nakai et Kitagawa)及黑水当归(A.amurensis Sehiseh)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ITS区作了序列分析。结果RAPD分析共扩出20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8条,占88.3%,通过计算遗传距离得到严格一致树。各样品扩增所得ITS1序列为439 bp,ITS2序列为410 bp,进行排序和同源性比较,4种商品白芷的序列与台湾白芷是完全相同的。对台湾白芷、兴安白芷、雾灵当归和黑水当归的ITS 1,ITS 2与ITS 1+ITS 2分别进行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的计算,6组数据得到2种树型。结论4种商品类型来源于台湾白芷,建议定名为Angelica formosana de Boiss cv.officinarum cv.nov。雾灵当归、兴安白芷和台湾白芷应作为互相独立的种来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