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种。合谷穴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穴位之一,尤其是合谷穴的远道治疗作用,"面口合谷收"即为对其广泛应用的高度概括,因而合谷也成为临床治疗面瘫的必用穴之一。但是在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中,取哪侧合谷穴的论述却不甚统一,就此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面口合谷收"理论为指导,运用痛阈测定方法,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的影响,探索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运用SPSS软件编程的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合谷穴组、后溪穴组、外关穴组,分别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运用钾离子测痛法观测针刺前后受试者面部痛阈,比较研究针刺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对健康受试者面部痛阈的影响。结果: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下颌区痛阈有明显影响(P<0.05);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额区、颊区、下颌区痛阈变化率的影响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有明显影响,其影响程度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提示正常人合谷穴与面口部感觉功能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直通三焦,整体协调脏腑功能以强化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合谷穴的部位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动态变化,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的移动点。《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揭示了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此针法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等面口疾病较单纯针刺合谷穴疗效显著,并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何俊彦  陈惠惠 《光明中医》2014,(9):1921-1922
"面口合谷收"是《四穴总歌》中的一句,合谷穴在临床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常用来治疗头痛、齿痛、口眼歪斜等疾病。现将合谷穴与面口部疾病的联系的现代机理进一步阐明,为合谷穴治疗面口部疾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云洁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2013,(11):1155-1157
合谷穴的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于头面五官诸证,无论虚实寒热、轻重缓急,取合谷穴均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研究对此也多有阐述.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学机理和远端取穴的原则,以及现代神经解剖学对其机理研究的概况,合谷穴更成为治疗面口疾病的要穴.合谷穴在治疗头、鼻、口腔、齿、面颊等部病证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可见合谷穴临床治疗面口疾病的效果是极其明显和有理论支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周围性面瘫患者后溪穴在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相关性,比较左、右侧后溪穴在成像上是否存在差异,并与电针合谷穴做比较。方法筛选左、右侧周围性面瘫患者各6例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 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后溪穴,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扣带回、右侧海马回、右侧颞上回、脑干、小脑蚓等脑区信号升高;电针右侧后溪穴,右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信号升高。结论电针后溪穴与合谷穴、地仓穴的成像存在差异,同时两侧后溪穴成像也存在较大差异,信号升高或降低的脑区并不一致。进一步证明了"面口合谷收"的科学性,也说明同名的穴位也许在人体的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传导通路的不完全相同,治疗作用的不完全一致等。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分析合谷穴穴性特点,通过学习程莘农院士"穴性"理论以及"三才"进针手法,发现其多样性的穴性特点与针刺层次、方向、透穴、配穴等有关。以合谷穴穴性分析为例强调"穴性"理论的重要性,切不可忽视,只有明辨腧穴穴性的前提下,有的放矢,才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地仓、合谷、后溪穴激活脑功能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惠侧地仓、合谷、后溪穴在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区相关性,揭示"面口合谷收"的科学机制.方法:18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合谷组、地仓组、后溪组,每组6例.各组分别电针刺激左侧合谷、地仓、后溪,同时行全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合谷穴引起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等区域的激活;电针左侧地仓穴引起了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等区域的激活;电针左侧后溪穴未发现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区域的激活.结论:来自肢体远端的合谷穴与来自颜面部的地仓穴的感觉传入信息能在脑感觉区与运动区发生汇聚、重合,并有可能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笔者以董氏奇穴"灵骨"穴和正经腧穴合谷穴为例,从揣穴寻找反应点、诊治特点和作用机制三方面来探究穴位的变化特点。认为合谷穴的部位是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董氏奇穴"灵骨"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移动的一个点。由此推之,不仅"灵骨"穴、合谷穴与机体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其他腧穴的定位也可能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0.
针刺合谷穴对面瘫治疗作用的红外热像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张栋  彭悦 《中医杂志》1989,30(5):32-34
依据“面口合谷收”的取穴原则,作者使用经外热像方法,对面瘫患者进行了针刺合欲穴前后的面部温度变化观察,划所离解针刺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65例面瘫患者所得到的面部22个部位1430对温度数值,针刺后有75.8%为升温效应,10.1%无变化,14.1%为降温效应,针刺后全部部、左右侧面部及其他19个部位温度的升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后面部以口鼻部位的升温幅度最大,针刺后并可使健、患侧面部的温度接近平衡。以上说明,合谷穴与面口有紧密联系,针刺合谷穴对病患者部具有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作者认为,红外热像方法作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判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面瘫的选穴方法及依据丰富多彩,奇经八脉理论是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奇经理论探讨面瘫的针灸治疗对发展奇经理论、丰富指导面瘫治疗的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奇经八脉在面部的循行及循经选穴理  相似文献   

12.
<正>"四总穴歌"最早记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其内容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解释为:肚腹部的病症取足三里治疗,腰背部的病症取委中穴治疗,头项部的疾病取列缺穴治疗,面部口腔周围的病症取合谷穴治疗。在临床上有人认为"四总穴歌"很好用,像王洪兵[1]认为"四总穴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是  相似文献   

13.
赵敬军  李少源  李霞  贲卉  荣培晶 《中医杂志》2014,(23):1996-1999
穴位和脏腑之间的特异性联系依据经穴所属经脉的不同而各异。在相同经脉,其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本腑病症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临床应用中则讲究气至病所。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入手,以合谷穴与面口部联系为例探讨穴位与疾病的关联,重点探析合谷穴对面口部存在生理、病理上的特异性调节现象,分析产生合谷穴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物质基础。从刺激合谷穴对面口部的特异性影响相关的中医认识、物质基础、经穴刺激效应及治疗效应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此阐述合谷穴与面口部的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量效关系及其最优针刺方案。方法:将50例患者依据针刺时间和针刺方向构成的不同刺激量随机分为合谷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合谷1~4组采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并加迎香、地仓、颊车、颧髎四穴为面瘫针刺处方,同时取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的"醒脑开窍"针法为脑卒中针刺处方及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针刺合谷穴外,其他治疗同合谷针刺组,疗程14天。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量表(H-B)、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和面部残疾指数问卷表(F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合谷1~4组治疗后H-B评分、TFGS评分、DFNP评分、FDI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改善均不明显(均P0.05);②合谷1~4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2组TFG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1组、合谷2组DFNP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P0.05),而合谷1~4组间各量表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合谷2组各量表评分差值改善最明显;③合谷1~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10)、100.0%(10/10)、90.0%(9/10)、80.0%(8/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6/10,均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并且采用逆经脉方向斜刺、捻转行针5s的针刺方案,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四总穴歌诀有"面口合谷收"之歌。合谷穴为古代历代医家推崇为万能穴,能够运用到多种病症,其中首推的就是治疗牙痛。牙痛时,我们可以按压这个虎口部位的"止痛药",解决燃眉之急。平时经常按揉合谷穴,还能够保护牙齿,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除了牙痛外,头痛、腰腿痛之类的疾病也可以解决。同时,在治疗头面疾病中,长期按压该穴,还能对耳鸣、耳聋、鼻炎、视力模糊等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火灸下关穴和针刺合谷穴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水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水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雷火灸下关穴和针刺双侧合谷穴,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面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阳白穴"井"字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阳白穴"井"字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达到临床控制,6例达到临床显效,1例达到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93.6%。结论:加强对阳白穴"井"字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的应用和临床实践,是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在临床治疗一例面瘫达七年之久的患者,针刺手足阳明经的原、合穴时意外发现,患侧面肌呈显著的阵发性抽动,这种现象实属少见,特报道如下: 患者王某,女,16岁,工人。以左侧面瘫七年而于1985年10月就诊。检查:左眼裂增宽,额纹变浅,眼脸闭合不全,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证属中医面瘫范畴,治以濡养阳明经脉,调理气血为大法,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取左侧合谷穴,进针0.6过许,待有沉紧感后,旋捻转及子午捣臼法,患者明显觉有游水样感。由合谷穴沿食指内侧向下行至指尖,向上进入两筋之间的凹陷处,经前臂前方至肘部内侧(相当曲池穴内侧缘),再沿上臂外侧前  相似文献   

19.
双合谷穴配面部浅刺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双合谷穴配面部浅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采用针刺双合谷穴,1周后配面部浅刺治疗;对照组30例,急性期采用针刺对侧合谷穴,1周后配合面部浅刺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25例痊愈,对照组17例痊愈;4周后,治疗组30例痊愈,对照组23例痊愈。结论:针刺双合谷穴配面部浅刺治疗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钻木取火"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钻木取火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合谷穴"钻木取火"法配合常规针刺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合谷穴"钻木取火"法配合常规针刺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手法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