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胸痹心痛方中十八反药对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胸痹心痛方数据库,筛选含有十八反同用的胸痹心痛方剂,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结果:收集到胸痹心痛方剂共850首,其中含反药的方剂88首,占总方数的10.3%;古今含反药胸痹心痛方的使用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古代使用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东晋和唐代,现代方中使用比例较低;方中最常见的反药对为附子—半夏、川乌—半夏;反药的性味关系最密切的是苦寒;剂型以汤剂为最多.结论:在胸痹心痛方中十八反同用方约占一成,胸痹心痛方反药的配伍应用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范秉均 《中医药学刊》2006,24(2):352-354
胸痹主要是由于胸阳不振、气血痹阻,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要表现。心痛则主要是由于心之气血阴阳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以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及缺氧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其中90%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临床实践中虽以心脉瘀滞不通为基本病理表现,但有相当部分患者属于虚寒性胸痹心痛,其病机的根本在于中阳虚寒,而痰瘀互结为其标证。在临床辨证应用人参汤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常可取得满意疗效。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探讨以温中补虚为主的人参汤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褚双喜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整理褚双喜的医案医话,总结其治疗经验及特色。结果:褚双喜治疗胸痹心痛以辨别阴阳之不同,痰浊瘀血之差别,五脏生克之关系为重点,以开窍通脉为主要治法,兼以活血、化痰、开通等治法,用药以芳香开窍为主,有其独特的临床经验。结论:褚双喜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经验可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症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心痛则由心之阴阳气血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形成,症以心胸疼痛为主,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瘀血的形成,多由正气亏损,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而致,加之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特点,属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等夹杂证候[1].在临床治疗胸痹心痛过程中,发现气虚血瘀证占很大比例,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6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在社区进行推广,探索建立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方法入选胸痹心痛病人,不设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按胸痹心痛诊疗规范予对症治疗,疗程为4周。以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心电图改善、硝酸甘油减停率等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同时通过阶段培训、健康管理等建立信息化服务网络,提高患者依从性。结果将胸痹心痛诊疗规范在社区进行了推广,初步建立了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胸痹心痛的防治模式。结论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胸痹心痛防治模式是胸痹心痛的有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灸减少胸痹心痛再发作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霭平 《中国针灸》2004,24(10):712-712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心病.笔者近年来运用穴位注射、温灸、拔罐等综合方法治疗胸痹心痛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香涛  张有为 《河北中医》2011,33(9):1327-1328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相当。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其对于胸痹心痛的治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对现代冠心病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相类似。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以心胸部满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胸痹以胸膈部位的痞窒满闷为主;心痛以心膺部疼痛为主。胸痹心痛两者  相似文献   

9.
经方治疗胸痹心痛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李显筑 《中医药学报》2011,39(4):137-138
胸痹心痛是以心胸部满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胸痹以胸膈部位的痞窒满闷为主[1];心痛以心膺部疼痛为主[2]。胸痹心痛往往相兼为病,因此常常合并论述。临床所见,胸痹心痛病程长,病机复杂,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若辨证准确,经方治  相似文献   

10.
丁跃玲 《河南中医》2012,32(11):1417-1418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痛涉及心胸和胃脘部位,但从原文来看,所论胸痹和心痛都是上焦心胸病证,为上焦阳虚,阴寒上乘,阻痹胸阳所致,症状上胸痹与心痛相关,治疗上中上焦同治示人以法.因而本篇中“心痛”不论在心胸部还是在胃脘上腹部,均当与“胸痹”为一病.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0-12
中医证候是中医药学认识疾病及理、法、方、药防治疾病的依据。文章针对目前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临床辨证以"痰"加"瘀"的组合方式的不足,基于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揭示其证候分布的新特征、国医大师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学术思想、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新认识、痰瘀同治已成为防治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大法之一、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文献系统评价,提出痰瘀互结证应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的基本证候之一,将有利于系统总结和丰富病证结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创新成果,对提高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泄浊豁痰法治疗胸痹心痛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其临床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标实又为痰浊、血瘀为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在泉……民病积饮,心痛."指明痰浊所致胸痹心痛特点在于痰湿壅盛,胸阳失展,以致痰浊内阻心脉而见咳唾、胸背痛、短气之症,以此立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以温阳豁痰通络.  相似文献   

13.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也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内科介入手术虽然发展较快,但其治疗胸痹心痛并不能彻底消除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且其对多发性的冠脉病变和细小血管病变并不适用。中医学者和临床工作者做了许多关于胸痹心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医家认同从脾论治本病。笔者通过总结刘中勇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为从脾论治胸痹心痛提供临床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 胸痹、心痛、短气三证,都是胸中之气输转失常所致的常见病证,老人尤为多见。胸痹,以胸膺部疼痛为主症;心痛,包括心前区和胸骨剑突下的疼痛;短气,指呼吸短促,常见于胸痹。由于胸痹和心痛发病部位相邻,且可互相影响,短气又为胸痹的伴发证,所以,{金匮》合在一篇论述。胸痹心痛短气三证同源,发病在气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胸痹一证,多为胸阳不振,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发为痹痛。胸居阳位,内藏心肺,其症兼咳嗽者,责在肺,兼心慌、心悸者,责在心,本文仅讨论老年胸痹心痛证治。胸痹、心痛本为一证。《灵枢·厥病》对本病的重证及其预后描述甚详,“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立胸痹心痛专篇,强调胸阳不足,阴寒阻滞为病理关键,治疗上用通阳宣痹为主,所载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杂病广要》云:“胸痹、心痛,其病如二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系统的描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本文结合西医的冠心病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特点进行了浅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张旭初 《河北中医》1998,20(3):165-165
《金匮要略》系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医籍,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书中治心痛之法,至今仍具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现结合有关条文,将其归为4法,浅述如下.1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法本法用于痰浊壅阻之心痛证,代表方为括蒌薤白半夏汤.原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阳不振,水饮结聚,痰浊壅阻,气机不通,而致心痛彻背,甚至不能平卧.故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取瓜蒌宽胸豁痰;薤白辛温通阳宣痹;白酒轻扬以行药势(三药相合,名瓜蒌薤白白酒汤,为治疗胸痹心痛之基本方);加半夏以祛痰浊,降逆气增强其效力.正如尤在泾所说:“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者,是心气寒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浊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诸药相合,以达到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附375例聚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证候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聚类分析、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各证型的关系.结果与冠心病关系最近为血瘀证,其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寒凝证更次之,阴虚证与气滞证的关系最远.结论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依次是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寒凝证,阴虚证和气滞证为胸痹心痛的中医非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9.
胸痹病最早出自《金匮要略》,是以“胸痹、心痛、短气”为其主要证状,常见于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脏疾病及肺部炎性病变。经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故本病一旦发作,病势较凶险。笔者从82年开始,采取以益气活血为主治疗胸痹86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胸痹为胸部疼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主症的疾病,历代文献均有论述.<内经>将胸痛名为"心痛",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至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首称本证为"胸痹",把病因病机归纳为寒凝、气滞、痰浊、瘀血、阴阳气血亏虚等,为后世治疗胸痹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将临证较常用且有效的<伤寒杂病论>治疗"胸痹"之经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