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芪毛状根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了解黄芪毛状根的药理作用。方法 :口服给药 ,观察黄芪毛状根对D 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记忆力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 ;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定黄芪毛状根对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 ;测定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口服黄芪毛状根后NK细胞活性。结果 :黄芪毛状根能改善衰老小鼠记忆力 ,提高脑、肝组织SOD活性 ,降低肝脏MDA含量 ;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肾MDA含量及血肌酐浓度 ;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 :与天然黄芪相似 ,黄芪毛状根具有抗衰老、抗过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8)
目的:解决蒙古黄芪毛状根诱导率低的问题,并分析毛状根的生物量和总黄酮含量,以期为蒙古黄芪毛状根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自然生长的蒙古黄芪幼嫩的叶片、叶柄和茎段,诱导毛状根;用PCR技术鉴定毛状根,统计毛状根的诱导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古黄芪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在四个不同发根农杆菌R1601浓度侵染下,三种外植体的诱导率在79.3%~94.9%之间;当发根农杆菌R1601菌液A600的值为1.5时,叶片的毛状根诱导率最高,达到94.9%;PCR鉴定表明诱导得到的毛状根为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所得;不同毛状根株系间生物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毛状根株系间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论:建立了高效的蒙古黄芪毛状根诱导体系,揭示在利用蒙古黄芪毛状根合成药用成分时要对毛状根株系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所属中药研究所胡之璧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与转基因平台的构建”,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为中药材工业化生产探索了新路径。胡之璧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研究,在国内外第一个开展有关黄芪毛状根培养技术、大规划培养生物反应器、化学成分、药理和毒理作用、基因工程等综合研究,成功构建了黄芪毛状根培养体  相似文献   

4.
甘草毛状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芮和恺 《中药材》1992,15(10):3-7
本文详细报道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等五种廿草毛状根诱导和培养的研究情况,并通过Opine的检出和GUS活性的测定检查了PRi 15834和pGSGlucl的导入情况。不同培养基试验表明,W.P培养基最有利于毛状根S.a-s-4株的生长。高压液相测定和甜味试验证明,甘草毛状根中不含有甘草酸。  相似文献   

5.
黄芪毛状根对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若敏  陈长勋 《中药材》1998,21(1):26-29
本实验研究了黄芪毛状根对动物造血系统的作用,采用灌服给予黄芪毛状根5~20 g/kg,每日1次,连续5~12天,可提高失血性贫血小鼠的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增加溶血性贫血小鼠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值,可对抗环磷酰胺、X射线所致小鼠的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的下降。实验提示黄芪毛状根有促进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其作用基本上与天然黄芪相似。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胡芝璧教授主持的《黄芪毛状根大规模培养技术及其活性产物研究》课题最近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 ,该项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为我国中药药材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课题组应用生物技术成功地建立了黄芪毛状根培养系统 ,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且经过化学成分、药理、毒性的系统比较 ,证实两种不同来源的黄芪有可替代性。有关专家认为 ,这项研究成果为黄芪毛状根的工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对建立中药材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示范作用。黄芪有望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黄芪毛状根与栽培黄芪中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俊杰  王顺春  刘涤  胡之璧 《中草药》2001,32(5):413-414
目的:比较栽培黄芪和生物技术培养的黄芪毛状根总多糖的组成与含量。方法:采用脱脂、水煎、醇沉、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的方法,用硫酸-苯酚法进行二者中多糖的含量比较,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对黄芪状根多糖为1.85%。结论:黄芪毛状根多糖低于栽培黄芪中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1999,(2)
RP-HPLC法对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进行定量分析,在实验条件下,黄芪甲苷标准品在10.64~53.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6%;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4.20%和2.40%;测得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14%(干重)。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培养的黄芪毛状根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芪毛状根、野生黄芪和栽培黄芪的急性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可安全药用。  相似文献   

10.
用RP-HPLC法测定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RP-HPLC法对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进行定量分析,在实验条件下,黄芪甲苷标准品在10.64~53.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6%,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4.20%和2.40%测得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14%(干重)。  相似文献   

11.
黄芪毛状根与黄芪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胃给予10g/kg黄芪毛状根水煎液,每日1次,连续7~12天,可使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的胸腺,脾脏重量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提高,同时促进其容血素抗体形成,提高其淋巴细胞转化率。实验表明,黄芪毛状根有免疫增强作用,其作用效价基本上与药用黄芪类似。  相似文献   

12.
白花曼陀罗毛状根的诱导及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白花曼陀罗毛状根诱导和培养体系并对毛状根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动态合成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白花曼陀罗子叶为外植体,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诱导毛状根,测定白花曼陀罗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及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动态合成曲线,利用HPLC测定不同毛状根单克隆系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含量。结果:以野生白花曼陀罗的子叶为外植体,消毒后直接诱导毛状根,诱导率达70%,25 d液体悬浮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及东莨菪碱和东莨胆碱含量达到最高。获得高产东莨菪碱的毛状根系M2和高产莨菪碱的毛状根系M1,毛状根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积累效率分别是是野生白花曼陀罗叶片中含量的2.53,5.37倍。结论:白花曼陀罗毛状根诱导和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实现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竹节参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人参皂苷Re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来  张显强  罗正伟  孙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8):2383-2387
目的:建立竹节参毛状根的诱导方法和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所合成的人参皂苷Re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C58C1菌株感染竹节参预培养的地上茎,诱导毛状根产生,在1/2MS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并测定其生长特性;用PCR检测竹节参转化毛状根的T-DNA及HPLC测定人参皂苷Re含量。结果:C58C1菌株能诱导竹节参地上茎产生毛状根,在浸染25min时,诱导率最高,为90%;经PCR检测,C58C1菌株Ri质粒上的rolB基因已经整合到竹节参毛状根基因组中;HPLC检测发现,竹节参毛状根均能合成人参皂苷Re,其中含量最大的是1/2MS液体培养的单克隆PJ8,其值高达60.26 mg.g-1。结论:初步建立了竹节参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方法,为大规模培养竹节参毛状根以生产高含量的人参皂苷Re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发根农杆菌RiT-DNA对墨旱莲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汉明  许铁峰  丁如贤  李博华 《中草药》2001,32(10):924-926
目的 建立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a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方法 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01,ATCC15834 3种菌株感染墨旱莲的子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筛选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细线;利用高压纸电泳法对毛状根进行-DNA转化的检测。结果 首次利用发根农杆菌A4,R1601,ATCC15834 3种菌株成功地从墨旱莲中诱志出毛状根;经高压纸电泳检测,墨旱莲毛状根中含有甘露碱,表明Ri质粒的T-DNA已整合进毛状根中。结论 墨旱莲毛状根离体培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物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何首乌毛状根培养及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测定何首乌毛状根中大黄酚的含量。方法 用发根农杆菌Ri 15834菌株感染何首乌茎、叶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毛状根,并能合成大黄酚,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毛状根中大黄酚。结果 毛状根中大黄酚的含量为0.0164%。结论 该毛状根具有典型的毛状根形态特征,大黄酚含量低于何首乌药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3种不同发根农杆菌(ATCC15384,MSU440,R1601)诱导药用植物太子参的毛状根,建立太子参毛状根的培养体系。方法利用共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发根农杆菌、乙酰丁香酮(AS)浓度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同时对太子参毛状根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发根农杆菌对太子参叶片转化率有显著差别,3个供试菌种中ATCC15834菌株诱导率最高;100μmol/L的AS可以提高太子参毛状根的诱导率;太子参毛状在培养约25d后,其生物量达最大值;毛状根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D基因已成功整合到太子参基因组中。结论建立了太子参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为利用毛状根大规模生产药效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芪毛状根多糖与黄芪多糖化学组成及免疫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单俊杰  王易  翁颖琦  谢长宜  刘涤  胡之璧 《中草药》2002,33(12):1096-1099
目的 比较生物技术培养的黄芪毛状根中多糖与栽培黄芪中多糖的化学组成和免疫活性。方法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和凝胶渗透柱层析分离纯化多糖;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完全酸水解、乙酰化、气相色谱测定单糖组成;采用免疫器官重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生成,[^3H]-TdR掺入,诱生IFN-γ的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免疫活性。结果 黄芪毛状根中多糖为1.85%,黄芪中多糖为2.61%。黄芪毛状根多糖(HAPS)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2.26:0.21:0.74:2.49:19.47。黄芪多糖(APS)组成与HAPS相同,摩尔比为1:4.34:3.92:1.95:11.41:20.52。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各自获得3个部分多糖,经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表明:HAPSI和APSI,HAPSⅡ和APSⅡ图谱相似,HAPSⅢ与APSⅢ有一定的差异。HAPS和APS均能显著增加小鼠脾脏重量;HPAS能提高小鼠胸腺重量;二者均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APS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大噬细胞巨噬功能;HAPS和APS均抑制小鼠溶血素生成;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APS使脾淋巴细胞诱生IFN-γ的作用高于HAPS。结论 HAPS和APS化学组成相似,二者具有相同的免疫活性,只是强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成洪  段艳冰  张磊  张汉明  张卫东  陈万生 《中草药》2006,37(11):1730-1733
目的通过诱导培养短葶飞蓬毛状根产生有用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感染短葶飞蓬无菌苗叶盘诱导毛状根,小量提取脱农杆菌完全的毛状根DNA用于rol基因的PCR检测,经PCR检测阳性的毛状根采用4种不同液体培养基振荡扩大培养,对于获得的毛状根系测定其中总黄酮和灯盏花素的量。结果发根农杆菌感染10min共培养2d可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继代培养约两个月后可脱菌完全,获得的毛状根PCR检测阳性率为52.9%,4种液体培养基中B5培养基更适合于毛状根的生长,毛状根中总黄酮量要明显高于正常根中的量,但灯盏乙素的量明显低于正常根中的量。结论通过短葶飞蓬毛状根大量培养可获取灯盏黄酮类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白花丹参毛状根诱导体系及检测其丹酚酸的合成,研究内生真菌对毛状根中丹酚酸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发根农杆菌ACCC10060浸染白花丹参叶片,成功诱导出毛状根,毛状根在6,7-V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60d,并测定毛状根中丹酚酸的含量。白花丹参毛状根在6,7-V培养基中培养12 d后,添加从白花丹参分离的不同浓度的内生真菌诱导子,测定毛状根丹酚酸含量。结果发根农杆菌ACCC10060能够成功从白花丹参叶片诱导出毛状根,毛状根培养40 d和50 d时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最高产量可达9.38mg·g-1DW和1.281 mg·g-1DW。60(μg glc equ).ml-1内生真菌诱导子是促进丹酚酸合成的最佳浓度,内生真菌处理后30 d后,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产量分别增加1.55和2.68倍。结论白花丹参毛状根诱导培养可以做为一种生产丹酚酸的有效途径,60(μg glc equ)·ml-1内生真菌诱导子可以显著提高毛状根中丹酚酸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圆叶牵牛毛状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咖啡酸、咖啡酸乙酯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增殖倍数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状根的生长及其咖啡酸、咖啡酸乙酯的含量,从而明确各外源激素对圆叶牵牛毛状根的影响。结果:2,4-D和6-BA不适合圆叶牵牛毛状根的培养。NAA、KT对毛状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AA最适宜的浓度为0.5mg·L-1,KT最适宜的浓度为1.0mg·L-1~1.5mg·L-1。结论:为圆叶牵牛毛状根大规模培养和调控次生代谢产物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