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溶剂、不同料液比、不同提取时间对鹿茸浸出物得率的影响,对15个产地养殖的60批鹿茸饮片中7种核苷类主要成分(尿嘧啶、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部位鹿茸饮片(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的差异。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优化鹿茸浸出物的提取方法,建立鹿茸浸出物最佳提取工艺,采用UPLC法对60批不同批次鹿茸饮片7种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鹿茸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热浸法提取条件下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冷浸法,同一批次来源不同部位鹿茸饮片的浸出物含量,骨片低于蜡片、粉片、纱片(P<0.05)。不同部位饮片中7种核苷类成分总量在0.95~5.20 mg/g。通过OPLS-DA得出5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尿嘧啶、鸟嘌呤、次黄嘌呤、尿苷和鸟苷为不同部位鹿茸饮片之间含量变化差异较为显著的成分。结论建立的鹿茸浸出物提取方法简便高效,结合7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可将纱片、骨片、蜡片与粉片之间进行初步区分,从而用于鹿茸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鹿茸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比较不同规格鹿茸和鹿角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并探讨硫酸软骨素作为划分鹿茸和鹿角的可行性.该实验采集了15个养殖地的22批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二杠茸、三杈茸)、6批不同养殖地的鹿角和60批不同部位(蜡片、粉片、纱片、骨片)鹿茸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鹿角和不同形态、不同部位鹿茸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进行归类.结果表明,鹿茸中含有丰富的硫酸软骨素,其中整支二杠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2.35 mg·g^(-1),整支三杈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1.79 mg·g^(-1),明显高于整支鹿角中硫酸软骨素质量分数0.11 mg-g^(-1).不同规格鹿茸饮片的硫酸软骨素含量也呈现出较大差异,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分别为7.81、8.39、1.33、0.54 mg·g^(-1).基于硫酸软骨素含量的聚类分析显示纱片和骨片可聚为一类且明显区分于蜡片和粉片,实现不同部位鹿茸饮片的良好分离.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选定的五大原则,硫酸软骨素可作为鹿茸和鹿角划分的潜在指标,以及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蜡片、粉片、纱片、骨片)区分的潜在质量标志物.该研究为鹿茸质量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西兰鹿茸饮片的白片、骨纱片、红粉片、纱片、蜡片、特级粉片等6种规格饮片中游离、水解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样品中游离及水解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各样品除"蜡片、骨纱片"外,均检测出Asp、Glu、Gly、Ala、Tyr等5种游离氨基酸,其游离氨基酸总量在1%左右;各样品的水解氨基酸中均未检测出Met、Cys、Ile、Trp、Lys等5种氨基酸,各样品水解氨基酸总量在30%~63%,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在5%~15%。各规格饮片中水解及游离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新西兰鹿茸饮片中的氨基酸类成分,无论游离氨基酸还是水解氨基酸,其种类及含量与国产鹿茸相比均较低,该方法可用于鹿茸饮片中氨基酸类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茸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差异及变化趋势。采用稀碱-浓盐法提取、硫酸软骨素ABC酶酶解鹿茸中的硫酸软骨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总硫酸软骨素及硫酸软骨素A~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冻干茸蜡片、粉片、纱片、骨片的硫酸软骨素分别为14.13,11.99,1.74,0.32 g·kg~(-1);煮炸茸蜡片、粉片、纱片、骨片的硫酸软骨素分别为10.71,8.97,2.21,1.40 g·kg~(-1);排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骨片的硫酸软骨素分别为12.47,9.47,2.64,0.07 g·kg~(-1);带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骨片的硫酸软骨素分别为8.22,4.39,0.87,0.28 g·kg~(-1)。该研究发现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的硫酸软骨素含量差异较大。冻干茸、排血茸相对于煮炸茸、带血茸中的硫酸软骨素含量较高;同一加工方式不同部位鹿茸蜡片中的硫酸软骨素含量最高,粉片、纱片依次递减,骨片最低。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124
目的:通过对不同规格、等级梅花鹿茸饮片透光率的研究,建立以透光率定量描述梅花鹿茸饮片透光性特征的方法。方法:采用LS116透光率仪,分别测量不同规格、等级的梅花鹿茸饮片的透光率,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规格梅花鹿茸饮片的透光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梅花鹿茸各规格中不同等级的饮片,除蜡片的二等与三等,白片的一等与二等、三等与四等的透光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规格不同等级的透光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光率不仅可定量地描述鹿茸性状鉴别中半透明,蜡状、"子眼"等模糊的概念;而且可作为梅花鹿茸各规格、等级饮片鉴别的依据。此外,该方法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厚朴饮片质量评价指标的聚类分析,规范该饮片的质量规格。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树龄厚朴饮片的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不同类间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厚朴饮片的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及总酚的含量与厚朴的级别呈正相关。厚朴饮片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饮片:规格为厚度4~6 mm,挥发油质量分数0.7%,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10%,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20%,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质量分数15%。二级饮片:规格为厚度2~4 mm,挥发油质量分数0.35%,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5%,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8%,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质量分数7%。三级饮片:低于以上各指标值的均归为此类。结论:利用质量指标评价厚朴饮片与传统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综合评价厚朴饮片质量规格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附片中胆巴和总灰分的含量,考察不同品规附片以及不同企业生产的附片中胆巴残留量和总灰分的差异,为控制附子饮片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测定附片中胆巴的残留量,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总灰分的测定方法测定附片的总灰分。结果:附片中胆巴残留量在1.73%~8.14%,总灰分含量在2.02%~26.86%,差异显著,有胆附片的胆巴残留量、总灰分含量均明显高于无胆附片,个体加工户生产的附片的胆巴残留量、总灰分含量明显较高。结论:建议制定胆巴和总灰分的限量标准,并纳入相关规范和标准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鹿茸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核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比较鹿茸饮片中6种核苷成分(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6批不同批次鹿茸饮片6种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饮片(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60以上,确定了6个共有峰(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构成鹿茸饮片的特征峰,尿嘧啶、次黄嘌呤和肌苷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鹿茸饮片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6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鹿茸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鹿茸岭南特色饮片(极薄片)新型常温干燥法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干燥成品进行质量分析。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检测波长567 nm。以性状外观、醇溶性浸出物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及物料密度对鹿茸极薄片干燥工艺的影响,并与米藏干燥法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新型常温干燥工艺为35℃干燥4 h,物料密度9 g。该工艺与传统干燥工艺相比更简便、能耗更低、干燥速率更高,醇溶性浸出物和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9.50%,1.16%。结论:新型常温干燥法高效节能、便利可行,可作为鹿茸极薄片较为理想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盐杜仲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盐杜仲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测定盐杜仲饮片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对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得到不同产地13批次盐杜仲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同时确定了薄层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结论:制定了盐杜仲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