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动物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危胁人类的健康。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多种多样。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的凋亡是脑缺血的致病机制之一,而细胞凋亡受到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本文综述了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动物bcl-2、C—los、p5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力图为研究针刺治疗脑缺血的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是生物体内一条介导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在脑血管发病后的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起到促进脑血管疾病康复的作用,然而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就JAK-STAT通路概述、JAK-STAT通路的调控机制、JAK/STAT通路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针刺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脑血管疾病康复的机制进行评述,探讨针刺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为研究针刺促进脑血管疾病康复提供研究方向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实验性脑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能够有效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随临床广泛应用 ,其机理方面的实验研究亦日益深化 ,其中以实验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针刺作用机制的文献为多 ,涉及多种针刺方法。现将近 5年有关文献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作用机理1 1 对梗塞后脑微血管机能的改善 当急性脑血管闭塞发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0-2222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其中枢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脑灌注成像影像学技术,它能重复、无创地检测脑血流量的变化,探讨部分作用机制,逐步应用于针灸临床中。文章从ASL技术成像的原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小结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抑制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针刺干预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国内外针灸研究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过氧化反应,抑制脑水肿形成,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保护与再生,促进血管再生等。现阶段研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深入对针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探索,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病发病机理复杂,脑内神经递质紊乱是主要内容之一。针刺治疗缺血性脑病行之有效,可以通过调控神经递质来发挥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现结合有关文献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我国近年统计表明,脑血管病的死因排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而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中风,约占75%,而且还有继续增加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对于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报道甚多,现将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脑血管疾病,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是其恢复期的重点对象,针刺治疗肢体运动障碍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也已有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针刺干预脑卒中后神经元细胞及脑血管的作用机制与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且在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针刺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和促进脑血管生成、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元修复与再生、调节代谢、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凋亡、抑制自噬、降低钙离子浓度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今后的研究有必要从现代科学角度更深入探索,以期为临床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作用机制与补阳还五汤及其单味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氧针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氧针组与单纯头针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氧针治疗组疗效及对血脂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纯头针对照组,P<0.05。结论: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指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氧针组与标准头针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氧针治疗组疗效优于标准头针对照组(P<0.01)。结论: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适应和全面康复造成极大的不便。针刺疗法对罹患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分别以"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轻度认知障碍,针刺"为关键词,对Pub 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04—2014年近10年收录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进行中英文检索,对近年来应用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方法及操作加以归纳、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应用,为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考,并指出目前应用针刺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与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深度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特异蛋白质并探讨针刺对其差异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针刺组大鼠的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PDQuest 7.0软件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匹配,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针刺组大鼠脑皮质图象匹配率分别为82%、85%,且重复性较好,其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4-8,分子量Mr20-75 kD范围。与正常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的点有9个,下降2倍及以上的点有11个。而在针刺组中这些表达上升的点均有下降,有10个点下降达2倍以上,其中有6个下降后接近于正常组;这些表达下降的点均有上升,有7个点上升达2倍以上,其中有4个上升后接近于正常组。结论:上述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蛋白;针刺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可能与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液TNF-α含量。结果眼针组与模型组脑组织及血液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针可降低缺血半暗区皮层脑组织及血液中TNF-α含量。这可能是眼针治疗缺血脑血管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检索2007年10月以前的MEDLINE、BIOSIS、CNKI、EMBASE、VIP、CBM、《天坛脑血管病会议2006》论文集、《天坛脑血管病会议2007》论文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及所获资料的参考文献。按照Cochrane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3个研究随访了6个月时的病死率或残疾率(BI≤60),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研究采用了SSS(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量表,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显示针刺或电针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D3.49,95%CI(2.00,4.99)]。结论:尚无法证实针刺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虽然针刺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质量较低,故目前还不能肯定针刺的疗效。今后应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获得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times on plasma thromboxane(TXB2) and prostaglandin 6-Keto-PGF1a(6-K-P)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Totally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acupunctured at 7-9 am,a group acupunctured at 3-5 pm and a drug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ents of plasma TXB2 and 6-K-P from venous blood befor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15 day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plasma TXB2 levels of the two acupuncture group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P〈0.01) ,but the 6-K-P levels of both the acupuncture groups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P〈0.01) . And the TXB2 level in the 3-5 pm acupuncture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7-9 am acupuncture group(P〈0.05) ,and the 6-K-P level of the former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P〈0.05) .Conclusion:Acupuncture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enhance their surviv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血流量和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贾少微  王凡 《中国针灸》1996,16(12):1-4
用SPECT和99mTc-ECD研究了63例(189人次)正常人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针刺前、留针和电针时rCBF和脑功能活动的变化。SPECT显示,针刺一侧肢体穴位时,以对侧大脑皮质、对侧丘脑、同侧基底节和双侧小脑皮质rCBF和脑功能活动增高变化为主。缺血性脑血管病人比正常人反应更敏感。提示,针刺的效应发挥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能是通过特异感觉和非特异感觉传入系统,同时亦有锥体外系、小脑和交感系统参与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途径,揭示针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以W 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脑缺血前给予针刺,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后在大脑皮层、海马CA1区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海马CA1区Bc l-2蛋白表达。实验结果显示:针刺预处理可以增加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A1区Bc 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是一种可动态监测组织血氧代谢变化的无创技术。近年来,fNIRS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笔者以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作为检索数据库,对fNIRS在针灸领域的应用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fNIRS主要应用于针灸临床研究上,实验研究十分匮乏。其研究价值主要用于探索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针灸对组织血氧代谢反应的影响。涉及的主要病种有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头痛、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