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东汉张仲景撰《伤寒论》,为中医辨证之楷模,记载方剂113方,为医门之规绳,治病之宗本。然意理深奥,众说不一,今就小柴胡汤考辨如下:1 小柴胡汤主证辨 《伤寒论》第103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但见一证便是”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成无己云:“是指或然证一证便是。”刘楝云:“凡柴胡杨正证中,往来寒热,一证也。胸胁苦满,一证也。默默不欲饮食,一证  相似文献   

2.
<正> 9.小柴胡汤类方鉴别运用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应用范围甚广。应用指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现代广泛用于多种发热性疾病,如感冒、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胸膜炎、胆道感染、产后发热等而见上述症状者。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病之主方,深受历代医家重视。自仲景创制本方以来,当时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遇有兼证时,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扩大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围,形成了小柴胡汤的类方。这类方剂从源流关系来谈,大致是:由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  相似文献   

3.
<正>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用以和解少阳之邪,为少阳病的正治方法,“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乃为本方证的四个主症,也是运用小柴胡汤的主要并明确指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小柴胡泌经后世医家应用,其适应症在原方义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本文旨在综述小柴胡汤在国内外临床上的应用现状。一小柴胡汤(以下简称“XCHT”)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从我国中医临床应用情况看,小柴胡汤可用于: 1 发热:凡寒热往来或寒热变化有时者,多用XCHT加减治疗,多见于感冒,感染性炎症及疟疾  相似文献   

4.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小柴胡汤治疑难病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历代医家多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大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尽管主治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只要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张仲景创小柴胡汤以辛开苦降、补虚泻实为宗旨达到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之目的。文章列举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郁证、舌头灼热、面瘫验案3则。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立方思想、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及小柴胡汤类方变法的研究分析,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是一首治疗外感热性病,病入少阳的有效方剂,而且更是一首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的多功能方剂。如在《伤寒论》本书中所治之“口苦、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胸胁满而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鞭满、头痛、发热、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十六证,在临床中,都会是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或证候而出现,加上小柴胡汤的几个或然证,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之广泛。后世医家据小柴胡汤又灵活加减,所化裁的方剂不胜枚举,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之中。所以,小柴胡汤可谓是后世治疗内伤杂病的群方之冠,《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后世治内伤杂病的源流与滥觞。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历代医家多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大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尽管主治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只要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张仲景创小柴胡汤以辛开苦降、补虚泻实为宗旨达到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之目的。文章列举临床运用小柴胡汤开郁结治郁证、和枢机治杂症的案例,说明小柴胡汤具有广阔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及口苦、咽干、目眩等证。《伤寒论》明确指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说明使用小柴胡汤只须见到上述主证中之一证即可,而临床上这些主证可分别出现于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这就提示了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之广泛。一、发热:凡寒热往来或寒热变化有时者,多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临床上,此种热型常见于感冒、感染性炎症及疟疾等病。上海第四人民医院沈氏报道:产后感染发热8例,症见午后热甚,用小柴胡汤加益母  相似文献   

9.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见于《伤寒论》原文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段原文主要论述了小柴胡汤临床审证方法及使用标准. 1 何谓柴胡证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代表方剂,也是《伤寒论》中柴胡类的代表方,为和解诸方之首.小柴胡汤方见于《伤寒论》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提出了少阳受邪,病居于半表半里,而主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为柴胡四大证.  相似文献   

10.
陈莉 《国医论坛》2011,26(1):6-7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乃少阳病主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伤寒论》第96条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心烦喜呕”为小柴胡汤主症,笔者随师试用本方于临床,认为小柴胡汤症不必悉具,只要具备一症,即可应用。现撷取验案5则如下,以示其用。  相似文献   

11.
柴胡为解热剂,治疗间歇热有专长。但其辨证标准和应用范围,规律森严,实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现将个人数十年来临床应用的一些体会,略述于后: 一、寒热往来:寒热来去分明,寒时则不热,热时则不寒,叫做寒热往来,《伤寒论》六经分证属于少阳病,现代医学叫做间歇热。柴胡配黄芩对此种热型有卓效,著名方剂如小柴胡汤《通俗伤寒论》、柴平汤等。二、胸胁苦满:柴胡有解热及泄下作用,前者治往来寒热,后者治胸胁苦满。《药征》谓:柴胡主治胸胁苦满,旁治寒热往来,未免主次颠倒,不敢强同。  相似文献   

12.
重温《伤寒论》颇有争议的103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及贤哲诠释,可以看出,自成无己首次注释迄今,几乎所有的注家皆认为本条的“柴胡证”为小柴胡汤证;而“一证”则是指其中的一部分主症.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故僭陈己见如次.一、“柴胡证”应包括大、小柴胡汤证顾名思义,“柴胡证”是指柴胡汤证而言.《伤寒论》中的柴胡汤证因其程度不同而有大小之分,故从概念内涵看,“柴胡证”本身即应包括大、小柴胡汤证在内.综观全论,凡提及“柴胡证”者计有8条(103、104、106、107、127、154、253、267条),其中有指小柴胡汤证者,有指大柴胡汤证者,而更多的则是合指大、小柴胡汤证,并非全指小柴胡汤证.如107条之“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本为典型的大柴胡汤证,但文中亦称“此本柴胡证”.又如106条云:“太阳病,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少阳篇》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意指凡柴胡正证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但见其中一证即可投小柴胡汤,不必诸证悉具。“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是指疾病的某一类主要症状或体征,而非某...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重要的代表方之一。为历代医家及当今临床医生者所推崇。在《伤寒论》中仲景针对是指病传少阳,邪入半表半里而设。《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痫,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主证后的或症中就有其咳嗽为证候表现,说明本方可用于治疗咳嗽。什么样的咳嗽可能用小柴胡汤,其疗效机理何如,本文将作一个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101条写道: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俗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而张仲景于柴胡剂群中柴胡用量达半斤之多,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张仲景何出此言、何出此举?况且,作为少阳病百病之宗的小柴胡汤证有四大主证: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少阳病有三大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证还有7个或然证。小柴胡汤是当今仍然在广泛应用的千年古方之一,临床时,究竟见到哪一证便可以确诊为柴胡汤证呢?搜集了部分古今医家及伤寒论注家对此条文的见解,以期探求……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为少阳证主方,而柴胡又为小柴胡汤之主药.胸胁苦满为柴胡汤证之一证,在临床上观察对热性病之胸胁苦满有良效.有经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而胸胁苦满证显著者,投以小柴胡汤有效.近有同道用于大叶性肺炎六七例均获效,亦以胸胁苦满为主.关于柴胡解除胸胁苦满之药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是传统的“和解剂”,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指出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也列举了禁忌证,《蒲辅周医疗经验》中亦明言使用小柴胡汤要“和而勿泛”、“和而有据”。曾有因滥用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药物性膀胱炎等的报道。黄煌教授认为.有效使用小柴胡汤的关键在于抓住“柴胡体质”。他将一种很容易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祛邪扶正,和解少阳功效。主治邪入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小便不利,热人血室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针对小柴胡汤应用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功效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小柴胡汤的功效《伤寒论》233条论述详明,历代医家对此多以文释义,无专论方之功效者。笔者不揣愚味,就临床运用试谈管见,供同道批评。仲景《伤寒论》233条云:“阳明病,胸胁满痛,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论中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实小柴胡汤之功效。历代注家对此不仅多以文释义,且多不一致,综其要有三:从药效注者,如《伤寒论译释》认为上焦得通句,是“服用小柴胡汤后的药效”;从病理机制解者如《伤寒论语译》认为“上焦得通以下,是解释服小柴胡汤后的病理机转”;从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103条(《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64年版。下引各条同)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仲景立论,意指只要见到柴胡汤证的一个证,而不必强求其他证候全备,便可使用小柴胡汤。然而,仲景没有明确提出但见一证便是究竟是指何证,因而引起历代医家的争议和不同认识。有指小柴胡汤方后或然诸证(《注解伤寒论》成无已);再为口苦、咽干、目眩证(《伤寒后条辨》程郊倩);有单指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