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物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疗程2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的治疗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药物组60例,静点舒血宁;针刺组60例,药物加针刺;针康组60例药物加针刺加康复,3组均治疗21天后观察疗效。结果:3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针康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于前两组。结论: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能有效的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疗法,分别针刺上下肢相应穴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治疗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合谷透后溪穴芒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肢体末端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合谷透后溪穴芒针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采用Fugl-Meyer(FMA)运动神经评定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定两组患者上肢肢体末端功能,采用总活动度(total activemovement,TAM)及手指肌力恢复情况测定手指恢复功能。结果治疗4周及8周,观察组患者的FMA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4周及8周,观察组TAM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16%、32%)高于对照组(8%、20%)(P0.05);观察组患者手部肌力恢复情况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合谷透后溪穴芒针针刺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肢体末端运动功能,对于手指功能的重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丽静 《新中医》2019,51(7):219-221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训练8周。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较前改善(P 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2018年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做早期针刺治疗。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以及治疗有效率对比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6/60),低于观察组的91.7%(55/60),2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为(28.24±5.94)分,Barthel评分为(47.36±6.65)分;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8.65±7.85)分,Barthel评分为(56.46±12.35)分;对照组的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药物治疗,早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显著改善,还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神经刺激点治疗,观察组者给予针刺、中药联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有效率为95.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以及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其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躯干动作与肢体动作之间进行自由组合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外进行躯干功能动作与肢体功能动作之间的自由组合训练,疗程均为两月.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能显著避免和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结论:进行躯干运动与肢体运动之间的自由组合训练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或康复科中风偏瘫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采取分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后期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应用简化Fugl-Meyer(FMA)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MA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积分均提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分期针刺较传统针刺能更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傅晓峰 《新中医》2019,51(5):253-256
简版: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针刺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和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  相似文献   

13.
吴云平  施春芳  陆凌君 《新中医》2020,52(8):163-16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药湿敷治疗模式后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抽取的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48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即采用对照方案的为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敷治疗护理的为研究组。对比分析2组护理前后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和护理效果。结果:护理4周、8周后,2组肢体FMA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研究组同时点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干预,2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为95.83%,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敷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提高肢体功能障碍护理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致孔风池穴透药配合针刺改善脑梗死患者椎动脉血流、肢体功能及生活活动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脑梗死2周以后,3个月以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肩髃、曲池、合谷等常规穴位,普通针刺留针30 min后,使用电致孔透皮风池穴给正清风痛宁针治疗30 min;对照组同样选取常规穴位,普通针刺留针30 min后,使用中频透皮风池穴给正清风痛宁针治疗30 min。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患者椎动脉血流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椎动脉血流、肢体功能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致孔风池穴透药配合针灸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椎动脉血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有利于提升患者患侧肢体活动能力,促进其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随机选取在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患者肢体功能能够较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泛采用。  相似文献   

17.
景福权  周钰  牛相来  王增亮 《新中医》2017,49(10):136-13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CIS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评分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ESS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MES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康复训练加基础药物治疗,2017年3月—8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热敏灸联合康复训练加基础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FMA及B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并改善肌张力,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探讨中医康复技术介入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2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肢体康复训练配合中医康复技术介入。结果:经早期中医康复介入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治瘫针刺方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治瘫针刺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瘫针刺方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