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刻印方式、刻印地点及刻印内容几方面对清代与民国时期的粤版医籍进行比较,并从医书刻印的角度探讨广东医学发展的一些基本状况:医学始终围绕经济、文化发达的广州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本地医家、医籍不断增多,促进了岭南医学的发展;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医学新知以扩大研究范围、拓宽研究视野;并参照西方模式兴办学校,开启中医学校教育新篇章;受中西文化交流及石印、铅印新技术等的影响,民国时期医学发展迅速,传播加快。  相似文献   

2.
林琦 《中医药导报》2020,26(8):68-70
从医籍概况(种类、数量及质量)、刻印系统、刻印地及医籍作用几方面对民国时期的雕版印刷医籍事业进行初步探讨。调查发现: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收录的近500种雕版医籍中,种类繁多,涉及中医药学各科,质量较好;其刻印机构沿袭旧有的官、私、公刻三大系统,当时雕版刻印医籍较多的有张氏及其义生堂、江阴宝文堂及上海千顷堂书局;其中从事医籍雕版刻印的地方基本上遍布全国。尽管民国时期雕版刻印事业在衰落,但在当时仍然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力,这些雕版印刷书籍既丰富了医籍版本,保存了医学文献;又传播了医学知识,满足了医患等的需求,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3.
沈劼 《江苏中医药》2010,42(9):62-63
从多部医史文献资料入手,整理出晋以前见于记载的江苏医家共10人,医籍20部。这些医家多集中于汉末三国时期,兼通道术,居于吴地;所著医籍大多散佚,其中方书偏多,专科医籍尚未出现,反映了江苏医学早期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古人常言"知而弗传,非仁也",所以大部分读书人常把"建不朽之业"与"刊未有之书"等同起来,穷则独善其身,刊未有之书;达则兼济天下,建不朽之业.清代道光年间,阮元任两广总督后,广东学术由弱而强,刻印医书的数量急剧上升,对广东医学的传播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当时广东热心刻印医书的入主要为临粤官员、善男信女和饱受病害或得医书恩惠之人,他们主要本着济世利人之道义和推己及人之善心,传播医学,造就了晚清广东医书出版的盛局,促进了清代广东医学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刻印的新安医籍的版本研究,指出新安医籍之所以流传至今,与新安医籍自身内容的学术水平较高有关,也与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刻书质量上乘、校勘精良有关,并指出精美的书版雕刻、印制纸墨的精良和以私人刻书为主是新安医籍刻本最主要的版本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徽版医籍史述,勾勒出新安版医书印刻线索。从现有资料所知徽版医籍占该时期出版医书总数的八分之一。徽版医籍的梓行,繁荣了该时期医学,扩大了新安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国广东针灸医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中医研究》2011,24(6):72-74
民国时期的广东针灸医学在摸索中前行。本期广东针灸医家医籍有周仲房的《针灸学讲义》、梁湘岩的《针灸科讲义》、曾天治的《科学针灸治疗学》等等,对这部分内容的挖掘整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研究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的发展,并为现代针灸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宋两朝,政府出于医学发展、法制、社会意识、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考虑,通过立法、统一医学教材、官方修校医籍等行为正式确定经典医籍的医学标准地位。宋代官修医籍也多作为标准教材使用。中医的交流因此更加顺畅,发展更为有序。其后的朝代以此为契机,不断强化经典医籍的标准地位与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0.
从《医碥》看何梦瑶的学术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梦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博通河间、丹溪之学,擅长于温病及内科杂症。何氏著有《医碥》一书,六卷,“碥”是上车、上马的踏脚石,“籍此以登,如履碥石”(《医碥》自序)“医碥”即学习医学之阶梯。何氏的学术经验,系统而集中地反映在《医碥》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 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正确认识这种规律性,从而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是有效地防治疾病的基础,也是历来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我国较早的中医古典医籍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3 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 1983~1984年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连续发掘了大量汉代竹简。其中有三类著作都是和医学有关即:《脉书》5种医籍,《引书》6种医籍和有关法医内容的汉简。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3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 1983~1984年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连续发掘了大量汉代竹简.其中有三类著作都是和医学有关即:<脉书>5种医籍,<引书>6种医籍和有关法医内容的汉简.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宋元时期闽版医书的印刷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之际,福建的雕板印刷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并闻名于全国。其中有大量的医籍印刷出版,这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及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这一时期闽版医书的印刷和影响作一探讨,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医药卫生活动状况。宋代,福建僻处东南,远离战事旋涡,社会生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北十分重视医学文献的整理刊刻,官方刻书与私人刻书是医籍刊刻的主流,以崇文书局为代表的官书局及私人藏书家、刻书家、医家,整理刊刻了大量医学书籍,为湖北地方医学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岭南医籍是岭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晋代葛洪以降,层叠累积。至明清,卷帙渐增,名家辈出,成为深入研究岭南医药学的重要资料。编写《岭南医籍考》作为全面整理历代岭南医籍史料的一部分,为今后岭南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编纂考证了岭南医籍目录。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对部分医家医籍的资料进行了考辨分析,订正了一些错讹,同时增补了部分岭南地区史料中未见的岭南医家医籍资料,使岭南古医籍收录更完全,资料更翔实。本文主要对《岭南医籍考》一书编写过程中涉及的岭南医籍目录编纂收录原则的依据、资料调查的方法、医家医籍考证的方法、编纂形式的选择作一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简帛医书中有大量不见于传世医籍的中药异名,且多为联绵词,必须弄清楚这批异名才能真正读懂这批珍贵的医学文献。本文搜集整理了马王堆医书和武威医简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中药异名共66个,异名大都标出其上古音韵地位,一一注明其主要的已知名,然后逐一摘引出异名所在文句。  相似文献   

18.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家所著医籍卷帙浩繁,医籍所载治疗痹证效方繁多。利用数据频数分析与频繁集技术,对新安医籍所载治疗痹证方中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安医籍所载治痹方虽载药宽泛、但用药集中。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用药特色鲜明、风格独具;强调固本培元、重视调理脾胃;针对病机,重用补虚,重补气血,善化痰瘀,用药轻灵。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谭烘照,广东东莞市人,生于1917年。年少即爱好医学,1939年毕业于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后悬壶于广州,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学术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内科,对妇、儿科研究亦甚有心得。诊务之余,仍孜孜不倦研习古医籍,临  相似文献   

20.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盱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盱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盱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盱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