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出现的60例使用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控制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中药用量不当、辨证不清、药物配伍不当、炮制方法错误、煎煮不当及个体差异等;针对上述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辩证,合理用药、科学合理配伍以及严格控制药品质量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危害较大,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较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临床必须加强中药知识的学习,查找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中药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原因,总结相应药学服务对策。方法:选取120例服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表现、发生原因及药物对策。结果:年龄60岁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静脉注射给药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给药方式(P0.05);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41.67%)和消化系统(33.33%);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用药量过大者43例(35.83%),配伍不当者46例(38.33%),体质较差者20例(16.67%),用药方法不当者11例(9.17%)。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加强中药用药知识宣传,提高药品配伍合理性及药品质量监督等,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检索2002—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收集有关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其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有关,其中相当一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未完全清楚。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尤其应加强对年老、婴幼儿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搜集的78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煎煮不当、服用时间过长、药物本身存在毒性、禁忌与配伍等多种。结论:临床需针对引起药物不良应的原因制定预防对策,处方医生加强安全用药意识,药师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可有效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480例各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86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评估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入组86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未辨证施治、炮制技术不当、药物用法与用量不当、中西药联合方案不合理。入组病例不同性别、同一因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学临床应用领域,合理用药是保证临床疗效与服务质量的关键,中药师在工作实践中应加强中药材配伍、炮制、煎煮以及辩证等管理工作,消除用药不良安全隐患,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西药物合用所致不良相互作用及原因分析。方法:查阅国内文献,结合工作实践,收集中、西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产生的理化性、药理性配伍禁忌,按中药(包括中成药)主要成分与西药合用后发生的理化性、药理性配伍变化,分类简述不良相互作用发生的原因。结论:开展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调查,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梁燕 《国医论坛》2011,26(5):44-45
目的:加强中成药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分析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非因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引起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缺乏辨证或超出适应症用药、超剂量及长时间用药、药物间配伍不当、服用方法不正确等.结论: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中成药,减少人...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性对待中药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药品质量,加强规范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对中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后易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发现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因的因素中,大部分与合理用药有关。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对中医理论知识和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禁忌的熟练掌握,对公众大力宣传普及中药合理用药的常识,是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从用量过大或疗程过长、炮制和配伍不当、调配及使用方法不当、过敏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中药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宣传,注重辨证施治,并依据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和治疗时间,规范炮制,合理配伍,加强监测,减少过敏反应等防范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发应的发生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间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针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经研究分析,患者性别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P0.05);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方式、用药时间及年龄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年龄、用药方式及不良反应时间等,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针对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进行预防,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总结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工作经验,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服药病人机体因素、药物因素、使用不当因素等方面。结论: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认真研究,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目前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中药特别是含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配伍不当及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结论: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针对性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芳 《中医临床研究》2014,(23):120-12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并研究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我院因中药制剂引发不良反应导致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引发原因等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并研究和提出相应的临床解决对策。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在60例患者中,男24例(40.0%),女36例(60.0%);口服制剂8例(13.3%),注射制剂47例(78.3%),外用制剂5例(8.4%);累及皮肤及附件29例(48.3%),消化系统12例(20.0%);不合理配伍31例(51.7%),选药不当12例(20.0%)。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人群以女性和老年患者居多,主要为注射剂,多表现为皮肤及附件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药物不合理配伍,临床中要针对上述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4.
徐克明 《天津中医药》2016,33(7):411-413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成因点评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规范、患者个体差异,注射剂配伍不当、超浓度或超剂量使用、溶剂选择不当以及超疗程使用等。针对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适应症、疗程、使用禁忌、注意事项和使用剂量等有关药品应用说明应认真全面掌握,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的静脉注射在临床上配伍的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检索“中国万方数据库”中2000年-2014年的有关中药注射剂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统计分析.通过药物对滴注速度、pH值、温度、溶液浓度,光照、微粒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中药静脉注射稳定性最好时pH值、温度、溶液浓度等因素处于何种状态,为今后的临床的用药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整理,大多数中药注射剂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媒,还要结合适宜的温度、pH值、溶液浓度,而有些药物在选择溶媒后药剂仍然不稳定,那么在临床上应该采用现用现配的原则.结论:由于中药药剂制取过程复杂,成分多样,且注射过程中大多数中药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中药静脉注射剂几种配置的稳定性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是保证临床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ARD)原因,提出护理防治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4种针剂所引起的反应分为:发热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依据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进行归类。逐例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护理预防措施。结果:本组800例静脉滴注中药针剂,3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发热反应12例,毒性反应7例,过敏反应9例,特异质反应2例,发热伴过敏反应6例。结论:中药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且无特异性拮抗剂,加强中药针剂围输注期的护理及预防,可以及时发现、处理其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源性损害,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为其预防提供措施。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知识,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的质量、患者自身及临床使用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物质量,同时规范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探讨安全用药对策。方法:大量查阅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提出相关改良措施。结果:主要临床表现有疼痛、过敏等;原因主要有不合理用药、剂型、个体差异等。结论: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样,应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预防对策,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影响中成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成药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辩证施治、合理配伍是影响中成药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在临床选用中成药治疗各种疾病时,要辨证施治,科学合理配伍,才能发挥中成药的良好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