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陈潮祖教授是我国方剂学泰斗,其代表著作《中医治法与方剂》所提出的三焦理论,丰富和完善了三焦的概念及内涵。文章以三焦理论阐释温胆汤、麻黄汤的配伍意义,并以笔者导师、陈潮祖教授开门弟子贾波教授的临证案例,展示三焦理论对深入理解方证机理,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中少阳经证的代表方剂,全国名中医黄文政教授深研此方,并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提出疏利三焦法,辨证论治,疏利少阳气机,和解表里,治疗以水肿、虚劳、癃闭为主证的各种肾脏疾病。此法从三焦入手,重在疏利三焦壅滞,调畅气血,排毒泻浊,使邪祛正复,病必自除。  相似文献   

3.
少阳三焦是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通路。黄文政教授运用疏利三焦、和解少阳之法治疗Ig 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泌尿系感染,代表方剂有肾络宁、肾炎3号方系列及柴苓汤等。中焦脾胃为调节气机升降的枢纽,运用升降兼顾、调和脾胃之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代表方剂有扶肾液1号和2号。肾主藏精,主泄浊,方可保持贮藏精气和排泄浊毒的平衡。以藏泄并用、和调肾脏之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痛风性肾病等,代表方剂有自拟肾衰方。  相似文献   

4.
五苓散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太阳病篇表里双解法代表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然历代医家对五苓散病机病位的认识不尽相同,使得后世学者难得探其幽微。笔者结合《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经旨,参阅相关古籍、文献,提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其病机为气化失司、水饮内停,通过调整三焦气化功能使人之水液代谢重归平衡。临床应用时不应局限于是否伴有表证,也不必兼备口渴与小便不利,凡是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蓄病证均可加减化裁,关键在于谨守病机,知常达变。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证的病机实为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三焦。五苓散是“三焦蓄水”的统治之方,非仅为“下焦膀胱蓄水”而设。上、中、下三焦蓄水,其均可治疗。文中就此观点,从多个方面罹开论述,并以名家医棠佐证之以申明、强调。  相似文献   

6.
三焦一腑,历来为诸医家所聚讼,特别是关于三焦的形态与功能,争论尤烈。究其原因,历代医家对经文理解不同,论述三焦,各执己见。有人持《难经》三焦有名而无形之言,议论风发,如孙一奎等;亦有雄辩三焦有名有形者,其代表医家如虞抟、张  相似文献   

7.
郭朋  刘士敬 《国医论坛》1997,12(6):21-22
三焦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水、胸胁满闷、小便不利而少、四肢浮肿等,与肝硬化腹水病有相吻合之处。把古籍中三焦病的辨治方法用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取得良效。选择肝炎肝硬变、乙肝活动期合并腹水患者32例,采用古籍治疗三焦病的代表方剂徒都子补气丸加减方进行治疗,疗程30天,总有效率达93.7%。证明肝硬化腹水病位在肝,病机这三焦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是《伤寒论》重点方,自创立以来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应用,许多医家更是对其加减运用。关于五苓散证病机的几个观点中,以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为代表的脾不转输之说比成无己为代表的水蓄膀胱说更合理,然而李克绍的三焦不利之说在结合了前人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说明,更是极具说服力,也更容易为人所认同。  相似文献   

9.
王保和教授指出慢性心力衰竭与三焦枢机不利密切相关,且认为三焦为水液运行通路,三焦气化是其运行水液的动力,而三焦气化依赖于肾阳推动。故在临床中王保和教授主张以疏利三焦,温阳化气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法,以五苓散为基础方,在注重标本虚实的同时专证配以专药,中西合参,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口服方药中辅助应用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将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根据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两虚三种证型分别给予Ⅰ号方、Ⅱ号方、Ⅲ号方口服,治疗组患者口服汤药原方基础上合用通利三焦法代表方剂五苓散,服药时间均为一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肠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结论:通利三焦法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临床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