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同步观察了 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沉及类风湿因子 (RF)的变化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ESR用魏氏血沉法 ,参考值 :女性 >2 0mm/h ;男性 >15mm/h。RF为东欧科欣生物试剂盒。标本来源 :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空腹血。对 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ESR、RF单性异常 ;ESR、RF两项都异常及ESR、RF两项都正常的结果观察如下。仅ESR单项增高者 10例 ,占 12 .5 % ;仅RF单项阳性者 5例 ,占 6 .3% ;ESR、RF均异常者 2 8例 ,占35 .0 % ;ESR、RF均正常者 37例 ,占 4 6 .2 %。2 讨 论对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刘心莲  尹淑英 《中国针灸》1997,17(9):529-531
对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温针治疗前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高脑啡肽(LEK)、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等指标进行了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A患者血浆中IL-6、TNF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cAMP含量降低(P〈0.05);IL-1、TNF、PGE2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针灸治疗后LEK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因子与痰瘀积分的关系,以期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痰瘀证与非痰瘀证患者临床资料,并测定CRP、ESR、IL-1、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之间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痰瘀积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两组间痰瘀积分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痰瘀贯穿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始终,治疗上应注重抗炎、涤痰、化瘀。  相似文献   

4.
石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石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石藤胶囊,对照组用雷公藤多苷,两组同时配以甲氨蝶呤,均服药90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医生和患者评价、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定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除CRP外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医生和患者评价、ESR、RF定量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良反应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Th)亚群1和亚群2(Th1/Th2)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滑膜液中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Th1,细胞因子的水平、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①BRA患者的外周血CD8+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 CD3+、CD4+细胞的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A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IL-2、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A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IL-4,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惫义(P《0.05),④RA组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的Th1/Th2比值与ESR和Stoke指数呈正相关(r=0.45,P《0.05;r=0.65,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失衡的实验证据,这种失衡是RA发病的原因还是结果,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87-01/2007-01全部有关中药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效果的文献,并参考部分国外有关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研究的文献。结果:中药治疗RA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途径发挥疗效:抑制免疫反应,调节T细胞亚群,调整致炎或抑炎的细胞因子、酶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平衡。结论:与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的西药相比,中药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燕 《西部中医药》2014,(11):69-71
目的:评价针灸疗法对比药物(中药与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纳入针灸疗法对比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条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与药物治疗比较,在治愈率[OR=2.14,95%CI(1.65,2.78)]和总有效率[OR=3.20,95%CI(2.23,4.59)]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国内研究显示针灸疗法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骥  卢秉久等 《中医药学刊》2001,19(6):536-539,543
探索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并与雷公藤多甙片进行对比。通痹颗粒对AA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紊乱。指出:通痹颗粒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和解通脉之功能,可使半表半里之邪迅速得解,外感之风寒湿邪得除,痹除之气得行,却无耗损之弊,对AA大鼠的治疗是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附23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以关节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特点,属中医历节、痹证范畴。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金匮要略》中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易汤剂为散剂)加减配合当归生姜羊肉汤送服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本组23例中,男9例,女14例;年龄在23~60岁之间,以30~45岁者居多。病程为1~2年者8例,3~5年者10例,6~7年者5例。诊断依据 1.发病缓慢;2.呈游走性、多发性、对称性小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并有关节强硬或变形;3.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和踝部有皮下小结;4.X 线发现有病变关节改变;5.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节段性肠炎(Crohn's disease,CD)等疾病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TNF分子在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网络中位于中枢环节,是重要的炎症介质,过量的TNF导致炎症的发生.目前上市的TNF抑制剂种类繁多,治疗效果显著.然而随着TNF抑制剂广泛应用,这类药物的安全性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TNF与疾病关系、上市的TNF蛋白抑制剂分子结构、临床应用等方面,重点关注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并对近期新型TNF抑制剂的研究开发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