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运用疏肝药物来疏调肝脏和肝经气滞,以维护肝主疏泄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称为疏肝法。现就本人在学习中的体会来谈谈疏肝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运用。1疏肝法的临床运用疏肝法的运用,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有针对性的方剂。一般可概括为以下三种证型来分别选用方剂:1.1肝气郁结证由于肝失疏泄,使肝脏及肝经所过部位气血不畅,出现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或见痛经、经闭。在情志方面,由于肝失条达,或表现为抑郁寡欢,或表现为动气发怒。此类证型,即可以疏肝解郁为治,方选柴胡疏肝散。  相似文献   

2.
疏肝,即舒畅、调达肝气,是治疗肝气郁结的根本法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亦云:“木郁达之。”肝主疏泄,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凡精神情志的刺激,都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而致肝气郁结的病症。故疏肝法临床极为常用,在内科、外科、妇科的多种病症中,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如现代医学胃炎、胰腺炎、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病,  相似文献   

3.
肝气郁结证是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所表现的最常见证候。多由情志长期抑郁或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病 ,亦有因其它病邪的侵袭而诱发者。患病后由于气机失调、气郁气滞 ,又会影响到情志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肝气郁结证以气郁、气滞为特点 ,临床导致的病理病证较多 ,加之人体的禀赋有“偏寒、偏热、偏虚、偏实”的倾向和某一脏腑在发生病变后极易影响其它脏腑 ,甚至导致整个机体气血紊乱等病理变化。疏肝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功能。故临床以其为基础治疗肝气郁结 ,并因证而设“疏肝化瘀”、“疏肝散寒”、“疏肝散结”等多种治…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的范畴,其病机为肝失条达,最终导致气、痰、瘀壅结颈前。其病位主要在肝。患者初起多肝脏实病,多以肝气郁结、肝郁血瘀火、肝郁化火为主,后期多以虚实夹杂多见,可见肝血虚、肝阴虚、肝肾阴虚等。"木郁达之"首见于《黄帝内经》,所谓"木郁"即是木气郁结,从而形成异常的气候变化,进而影响人体发生一系列相关疾病的过程,达之,即使之条达,可分为实则泻之和虚则补之。因此,结合《黄帝内经》及临床实践,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应从"治肝"入手,根据病情不同时期的证候选择疏理肝气、疏肝化火、疏肝通络、养血柔肝、养阴敛肝、滋补肝肾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郑长松老中医治疗经行泄泻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父郑长松主任中医师,对经行泄泻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兹就其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简介如下。疏肝理脾法适用于肝气郁结,脾胃虚弱之经行泄泻。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病波及于脾,或脾虚肝木乘之皆可为病。证见经行心烦乳胀,胸脘胁肋满闷,腹痛便溏,或有呕吐,苔白脉  相似文献   

6.
临床所见肝失条达之证,症情错杂,治法各异。现就疏肝三法,略谈浅见。1.疏肝解郁法用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利,脉络受阻,以致肝气郁结,情绪低落,胸闷善太息,胸胁胀痛,脘痞嗳气,苔薄白,脉弦等。  相似文献   

7.
杜悦  闫英 《江苏中医药》2022,54(4):15-17
黄褐斑的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部气血不畅,郁结于肌肤。《黄帝内经》提出“木郁达之”,即以条达木性,恢复肝之气血阴阳之法来治疗肝气郁结。从“木郁达之”出发辨治黄褐斑,针对肝气郁结所致黄褐斑之两实两虚证,即肝郁血瘀、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分别治以理气活血、疏肝利胆、疏肝健脾、滋补肝肾,从而“达”其肝郁,方可消斑。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疏肝、柔肝、镇肝、平肝法治疗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清代王旭高治肝八法中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平肝法四法治疗脂肪肝。古今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很多案例,但以疏肝法较为常用,其次是柔肝法和平肝法,镇肝法则较为少用。这与中医肝的生理功能有关:(1)肝主疏泄,能助脾胃消食运化,其气升发,能舒畅气机。(2)它的主要功能表现于调节全身气血流通,情绪变化。(3)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则气郁易怒,急躁善暴,不思饮食,肝气久郁,气火由此而生。总之,以疏畅条达之法以复肝的正常生理之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所以在治疗脂肪肝时多用疏肝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慢性腹泻治肝疗胆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腹泻之由肝胆病证而致者临床并非鲜见。考肝胆之生发条达功能,既可助脾胃之运化,也能调肠腑之气机,无论是生理、病理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故肝胆有疾,每可殃及脾胃肠腑而有泄泻之恙。笔者通过利胆清湿热,疏肝达气机、健肝消积瘀,煦木温气阳,柔肝滋阴血等治肝疗胆之法,分别对由肝胆疾病而致之慢性腹泻,可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治肝八法     
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与藏血。肝之生理特点,主动、主升而为刚脏。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多为不足。临床病证有虚有实。治法因证而异,临床常用的计有八法。一、疏肝气——适用于肝气郁结证。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肝失疏泄,  相似文献   

11.
肝主疏泄,言简意繁,乃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其他生理功能的基础。肝胆相表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失疏泄乃肝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病因病机及病证三者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胆汁生成、分泌、排泄异常,是肝失疏泄所致病证变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胆汁郁结、瘀阻伤肝的重要原因。临床多见肝胆同病,疏肝利胆、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方药对肝胆疾病有良好的治疗及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肝属木,应于春气,在志为怒。主疏泄,调节气机,其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即肝气不得条达,是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所有肝病几乎都与肝气郁结相关,或表现出肝气郁结的证候。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病证占40%[1]。而肝郁证是肝病的一个核心证候,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肝气郁结证是中医肝病常见证候,常由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或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情志致病因素是肝气郁结证最常见病因,同时肝气郁结证的主  相似文献   

13.
肝火之为病,皆属肝用太过,临床所见病证繁多,变证复杂,临证辨治,并非易事,若辨证失误,虚虚实实,危害非浅。现根据笔者临床实践,归纳治肝火八法如下。1清肝泻火法 肝以气为用,其性开发疏泄,肝气之常则为气,变则为火,证见头晕、胀痛、肋痛、面红目赤、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当遵“热者清之”之法,方用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苓丸加减。若肝火偏上者,用清肝法,肝火偏下者,用泻肝法,以苦寒之品直折其势。2疏肝抑火法 肝性喜条达舒畅而司疏泄。若肝失疏泄之职,其气必郁,久郁不解,不得发越,遂成人郁之证。本证多见于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14.
4.调和肝脾:调和肝脾法是针对肝脾(胃)不和之证而设。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除了维持本身之气血和调之外,还影响精神活动与消化功能。若肝气郁结,横逆而犯脾土,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称之为肝脾(胃)不和之证。临床见胸胁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或泄泻,而妇女则常见月经不调和带下病等。在治疗上不能单治一脏,只有既疏畅气机以调肝,又培补中土以理脾,肝脾同治,方为恰当。仲景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指此而言。肝气郁结不舒,有实有虚,实者每因七情不畅,气机受阻所引起;虚者则为肝脏阴血不足,肝失所养而致。多为两胁作痛,寒热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内经》指出,胃脘痛与脾胃关系密切,其发病多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肝郁化热等因素均可导致胃脘痛。胃脘痛因气机不得条达而作痛,治疗胃脘痛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行气开郁,发散郁结之气。火针具有开结散郁的功效,能通利气机,治疗体内病邪滞留而导致的各种症状。五脏之中脾为根本,治疗时首先从脾胃入手。火针从肝脾胃经取穴可用于治疗胃脘痛。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实证高血压1.1疏肝泄热法适用于肝郁化热型。“肝为心母,操用心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易造成精神紧张,可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热。盖肝主疏泄喜条达,肝之疏泄失常,易致五脏功能紊乱,而引起血压升高。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每因情志波动而致血压上升,舌淡红或红,苔白或淡黄,脉弦。方选大柴胡汤,而以大便秘结者尤佳。  相似文献   

17.
小儿咳嗽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唐方教授临证注重小儿特殊体质和小儿咳嗽不同特点之病因病机,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自成一体。多从肺肝脾着手,重在调畅气机,行津化痰。从肺着手论治,紧密联系肝脾,在治理肺之宣发肃降之时,结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且又防木火刑金之弊,同时防木克脾土,以使肺之母受邪而伤脾,故又培土以治生金,又宣肺、疏肝行气而使用权痰湿随气行而消散;从肝着手论治,为忘肺脾通调,肝气条达,肺气宣发肃降相因,脾之运化条畅病则愈。亦不忘脏病腑治。台此简要周全,临床疗养效甚著!  相似文献   

18.
洪亮 《江西中医药》2001,32(6):44-45
目为肝窍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气机畅达 ,肝血源源不断上濡于目 ,故目能明视万物 ;若肝失条达 ,气机郁结 ,则可导致多种眼病的发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木郁达之。”笔者在临床上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因郁所致之眼病 ,取得较好效果 ,举例分述如下。1 疏肝利水此法用于肝气郁结 ,神水瘀滞所致之青风内障 ,绿风内障等病 ,症见头目胀痛 ,视物昏朦 ,眼珠变硬 ,瞳色淡青 ,或瞳色淡绿 ,瞳神散大 ,兼见情志不舒 ,胸胁闷痛 ,口苦心烦 ,夜寐不安 ,舌红、苔白或黄 ,脉弦。治宜疏肝解郁 ,利水通络。方用逍遥散合四苓散加减。药用柴胡、当归、…  相似文献   

19.
肝气郁结证是临床所见之肝系疾病的基本证型,也是肝病诸多证候的病理基础。掌握肝气郁结证的病理演变趋势,有助于在总体上把握肝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为临床治疗肝病提供准确而充分的诊断依据。一、气郁生痰,气滞血瘀,气逆为厥为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柔顺,主调畅情志,储藏和调节血量,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若情志不遂,易使肝失条达宣畅,气机疏泄不及,而致肝气郁滞、经气不利、升降失  相似文献   

20.
四、肝1.肝气郁结与肝气横逆、肝气上逆、肝气入络一般的说,肝气郁结是基础,在肝失条达,疏泄失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演变出现横逆、上逆、入络等证。区别言之,肝气郁结称“肝郁”证,肝气横逆等属“肝气”病,但“肝郁”有时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肝气”病。肝气郁结是肝的疏泄功能障碍,如影响脾胃的,为“木不疏土”。肝气横逆,因肝气亢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