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剂组成不是药物堆砌,也不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基础上,按照一定组织原则,选择适当药物组合。构成方剂的药物组分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它概括了方剂的结构和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方剂学是系统性知识体系,配伍规律是其灵魂,借助数学方法对内在规律和方剂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中医发展和规范化及指导临床应用及中医现代化进程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医方剂各药物间存在量效关系、药效关系、证效关系、候效关系等;遵循阴阳五行学说,不同病症对应不同方剂,也可相同方剂,每个方剂都符合某一相同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智能研究的实践,探讨中医方剂知识获取的方法。方法人工提炼和软件系统自动获取相结合,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获取中医方剂知识。结果完成了中医方剂所涉及的量效关系、药效关系、候效关系、素效关系、素证关系等知识的获取,归纳出知识获取的基本原则和对所提炼知识的评价方法。结论中医知识获取的研究是中医知识工程研究的首要环节,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医学这一复杂系统的概念知识。  相似文献   

3.
中药量效关系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药的量效关系,尤其是在方剂复杂体系中显现的量效关系,是中医药现代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作者对中药量效关系认识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认为中药的量效关系除具有一般药物所共有的属性,又具有基于整体观的用药规则、基于七情和合配伍形成的非线性量效特点、基于量效改变而致配伍关系变化的多重疗效特点等中医药鲜明特征。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药对、方剂的量效关系的研究。量效关系研究将有可能从概念与科学内涵、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这将为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赋予现代依据,为中医用药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基础,也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药物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发现《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相关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甘草相关的方剂及条文,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整理和研究《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结果:从总述和分述的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中,能系统、全面、多层次地展示甘草的方药量效规律。结论:基于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群结构知识发现方法能够在已知的中医文献中挖掘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有价值的知识,为其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传承和拓展提供可鉴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善方剂知识发掘的方法,在提高方剂治法模型识别能力的同时,发现影响模型稳健性的关键因素。方法提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系统(CPIAS)知识库的扩展和改进设计,如效-候关系启发式筛选规则的建立,效-素关系、效-素关系鉴别、素-证关系等知识表的创建。在此基础上,CPIAS计算出量化数据,应用中医方剂分类模式识别系统(CPSVM)进行方剂治法建模实验,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利用知识库扩展和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构成数据样本时,CPSVM机器学习水平明显提升。结论方剂功效筛选、方剂症状排序、方剂证素集合是影响中医方剂治法模型构建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林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2,53(6):454-457
基于管理学团队理论,对中医方剂与团队的概念,以及团队效能与方剂量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提出复方就是团队,方剂构成要素也可以应用团队的5P要素,即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进行分析.中医方剂量效关系可以运用团体效能理论来衡量,其中团队规模、领导力、团队结构与团队合作是主要的考察点.团队规模与绩效之间的倒U曲线在阐释方剂量效关系方面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元素,也是方剂组成的原始细胞,而药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本文试从证变量调、以量定效、量异效别、特殊用药等方面来阐述中药剂量在方剂配伍及其临床运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剂中药物量-效-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中药物的剂量与方剂效用、毒性关系密切。方剂药物的总量、主药用量、药物间的用量比例变化,不仅可改变方剂药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方剂的功用主治。方剂中药物用量恰当,可“化毒为药”;而用量不当,则“变药为毒”。为使方剂毒性最小化而疗效最大化,应加强中药,特别是方剂量效曲线关系以及量毒关系的研究、开展中药中毒谱研究和中药复方安全性评价研究、注重对临床报道的收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基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以组效关系为基础,阐述中药有效组分的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成为现今中医药研究的重点。然而,定量评价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限制了中医方剂的发展进程。本文以中药丹参红花组分配伍为示范,针对M个丹参红花配伍实验组,每组N个样本,T个检测指标的实验数据,建立概率神经网络(PNN)分类模型,筛选最佳丹参红花组分配伍组,寻找最佳配伍组的剂量,旨在为中药有效组分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芮  张林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46-748
方剂与治法是中医辨证论治中两个重要部分,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完善中医方剂学理论及促进方剂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两者之间"以法统方"、"以方验法"以及"方与法辩证统一"等关系的内涵,探讨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并揭示其对中医"理法方药"理论研究、方剂临床研究与新方剂发展的意义,为方剂与治法关系的研究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方式是言行所采用的方法和样式。方剂是中医临床上治疗用药的主要形式,是辨证施治的关键环节。配伍是研究方剂的核心问题,揭示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方法多种。笔者阅读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方剂学常用的几种研究形式,可归纳为类方研究、拆方研究、药物配伍研究、量效关系研究等,现综述如下。1类方研究对于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的认识,类方体系是其科学依据中的一种。类方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科学阐释方剂复  相似文献   

12.
朱琳  沈涛 《光明中医》2015,30(2):260-261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因此方中各药物的用量是影响方剂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其功效的关键因素。量效关系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由于中药在组方用药上有着特殊的复杂性,因此导致方剂量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将从单味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单味中药作用因量而异、复方中药物剂量的变化致使效用改变、按固定比例等四个方面对方剂剂量与疗效相关性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38-1339
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量效关系十分关注,研究很多。研究主要从文献、实验和临床三个方面展开。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进行了访谈。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效相互关系,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等,以期从量效关系角度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用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方剂和制剂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最主要形式。近年来,由于中医药学术发展、疾病防治和人民保健、中医中西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等需要,中医方剂、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兹简介如下: 传统方剂 传统经方、验方、效方在疾病防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现代科技方法阐明其药理作用。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经典方剂中柴胡剂量变化以及功效的分析,总结出其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即大剂量疏散退热,中等剂量疏肝解郁,小剂量引经、升阳举陷;此外,不同柴胡剂量通过特定配伍可使其作用更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核心内容《中医方剂功效精准性量理法的研究》已基本完成,精准性量即为精准寒热、虚实、里表、阴阳、生克、六淫、六气、气血、脏腑等纲目功效的性量。本文通过方剂纲目功效性量规则的总结,方例软件应用图示的分析,以及临床预试验良好的结果,说明进行方剂纲目功效精准性量的施治,可以发挥出中医全科诊疗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方剂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辨证,也称汤方辨证。其源于《伤寒论》,是一种高层次的辨证方法,与其他辨证方法比较起来,方剂辨证更加简捷,更少教条,更多灵活,实用性更强。由于方剂辨证大多是选择针对性强,久经考验,力专效宏的历代名方,故方剂辨证所产生的疗效必定高于其他辨证方法;方剂辨证侧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说证的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因此比较客观,再结合方证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中医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临床上运用方剂辨证时,要善于抓主症,同时应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及方剂教材上所选历代名方的药物组成、剂量大小、各药之间的配伍比例、方剂的加减进退,都要烂熟于胸,这就要求必须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剂量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阳长明  林丹  郑天骄  王玲玲  顾杰  宋菊  李慧  唐溱 《中草药》2019,50(16):3741-3746
中成药剂量是决定其临床有效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中成药剂量的分析研究较少。通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919个中成药及其药味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典收载中成药处方中大部分药味日服饮片量小于药典单味饮片用量,且无论是其处方中单味药的日服剂量还是处方日服总剂量,均远小于中医临床汤剂常用剂量。对中药有效方剂成药化过程中影响中成药剂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由临床有效方剂转化为中成药的新药研究中,应充分重视临床有效方剂的药味剂量,注重量效关系研究,以"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研制高质量中成药,以体现、发挥原有方剂的疗效。如何在原临床有效剂量的基础上制定新药剂量,是中药临床有效方剂成药化研究中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方证”及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出中医方剂“隐效”的概念。“隐效”受正气的引导,使方剂可以发挥多向调节的作用,推之于临床,可“同证异治”或“异证同治”。  相似文献   

20.
方剂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熙  蒋永培  臧益民  牛国保 《中草药》1995,(10):546-549
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四谱(UV、IR、MS和NMR)法、2维和3维HPLC法,经不同途径给药后,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动力学特征与“证”、临床疗效、中药配伍、制剂与给药时间有明显关系。现从定量构效关系、药动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型、代谢产物动力学、生物活性物质,中医辩证施治药动学与临床药动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