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塞鼻散治疗普通型偏头痛1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型偏头痛是原发性偏头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以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有部分女性在月经期或月经前更易诱发头痛。发作时常偏侧发生搏动性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怕声,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近2年来笔者自拟塞鼻散治疗该病患者158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指针刺激颞窝边缘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可以分为血管舒缩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其中,血管舒缩性头痛又可分为偏头痛血管舒缩性头痛,非偏头痛血管舒缩性头痛。前者即为通常所说的偏头痛.偏头痛是指头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以疼痛突然发作,疼痛可自行缓解或用药物缓解,不留后遗症,贯于反复发作,并伴有无痛间歇期临床特点,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多汗等状态。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但一般认为情绪的焦虑、紧张、忧郁、饮酒、食用巧克力、红肠等食品,气候寒冷,耀眼的阳光,运动和过劳,及看到某些条纹图案.从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和神经机能障碍所致,并与女性经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1前言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中、重度搏动样的头痛为特征,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一般持续4~72 h。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于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1]。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范畴,是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另有“脑风”“首风”“头风”“厥头痛”之名[2]。偏头痛是影响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主要原因[3]。偏头痛虽然不是致命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推拿治疗偏头痛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性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发病率为9.1%~16.1%不等。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怕光、怕声音,有的病人有家庭史,典型发作常伴先兆症状。可因劳累、精神紧张或月经来潮等诱发。部分病人经过CT或MRI检查,未见任何脑部器质性病变。偏头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对症治疗,应用镇静、止痛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稳定,易复发。笔者多年来采用推拿治疗5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加味阳和汤治疗产后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琴  翟光 《四川中医》2000,18(3):36-36
产后偏头痛是妇女产后未满月期间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的单侧或双侧偏头痛。以通风加重,刺痛、跳痛、胀痛为主,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患侧眼流泪、怕光等症状。笔者自1993年至今,用加味阳和汤治疗63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63例均来自门诊,西医长期治疗不理想者,经询问病史,结合症状与体征,诊断明确为产后偏头痛。其中年龄在22-55岁之间,发病l-5年的42例,5~10年15例,10年以上8例。经脑血流图检查,大部分为血管神经调节不稳,多普勒、叶检查未发现异常。2治疗方法阳和场基础方:熟地259,麻黄、肉桂各6g,鹿角胶(…  相似文献   

6.
诺迪康胶囊配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  王淑雅 《中医研究》2003,16(5):27-28
偏头痛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以单侧或双侧反复发生的头痛为特征的严重的血管性头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声、怕光等症状[1] 。常规治疗药物如心得安、麦角胺类、阿司匹林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1999年 11月以来 ,我们应用诺迪康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偏头痛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自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4月 ,门诊选择偏头痛患者 6 0例 ,分成两组。治疗组 32例 ,男 10例 ,女2 2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年龄 4 5± 10 5岁 ;病程 3个月~ 31年 ,平均 8 2± 7 4年。其中轻度 2例 ,中度 17例 ,重度 13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又叫血管神经性头痛。初次发病多起于青年时期,发病多突然,且发病时间多在晨间。主要症状表现为一侧头部钻痛、跳痛,痛势剧烈,并可伴有恶心呕吐、怕光、全身不适等症状。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不发作时病人如正常人。有些病人发作前可有精神不振、嗜睡或幻觉出现,如闪光或彩色火星在一侧视野内闪动幻变,以及肢体麻木等前躯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无先兆偏头痛病因复杂,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本病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使诱发偏头痛的阈值降低,激活三叉神经系统,释放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中枢致敏,或中枢疼痛调节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头痛[1]。临床上以头痛前无眼前闪光或视野缺损、麻木等先兆现象,而以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头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额部、颞部或半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等症状,给患者、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笔者于2008年3月~2011年2月间,采用颞三针为主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西北有色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发作频率>3次/月;疼痛程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以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新近研究表明,偏头痛与人格、情绪等心理因素相关,提示偏头痛可能是一种身心疾患。偏头痛经常发作、疼痛剧烈、不易痊愈,且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机能进行评估及干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晓明  王英淑  于波 《光明中医》2023,(22):4350-4352
目的 为中医临证治疗偏头痛提供新视角。方法 总结于波教授运用祛风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1则。结果 风阳内动、络脉瘀滞是偏头痛的核心病机,风阳内动是偏头痛发病的诱因,络脉瘀滞是偏头痛的病理基础,主张从风、从瘀治疗此病。结论 于教授治疗偏头痛以中医外治方法为主,配合中药口服,以期达到标本兼顾、内外并调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在青少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是临床医学中特发性的头痛,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偏头痛属于头风、头痛、厥头痛的范畴。本文结合近几年偏头痛的治疗状况,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慢性偏头痛是偏头痛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源自无先兆偏头痛[1]。临床上常常见到一些偏头痛患者没有进行正规治疗,只是依赖止痛剂来缓解头疼程度,长期过量服用止痛剂,使急性头痛慢性化。偏头痛的频繁发作常常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人际交往,甚至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恶劣影响,极易导致患者焦虑抑郁,产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具有操作便捷、疗效显著的特点,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多,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偏头痛发生的病因病机,并从常用针灸取穴、常用针灸疗法等方面论述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针刺取穴以手足少阳经腧穴为主,针刺疗法包括毫针、电针、眼针、头针等,都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因易复发、难以治愈的特点困扰临床多年。风池穴作为医治偏头痛的首选穴,在临床、实验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中医理论、解剖位置和临床研究三方面出发,对偏头痛作用机制与风池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血管源假说、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假说、神经递质假说、皮层扩散抑制与偏头痛的联系已经趋于成熟,但风池、偏头痛和假说三者之间的系统联系存在着诸多空白。本文将内在机制与实验证据相结合,明确了风池的有效性,可以多角度、特异性地调节偏头痛,从而实现选穴的优化,为解决偏头痛问题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一种以搏动性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但起效机制仍然不明确。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有助于推广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适用。过去几年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同时,越来越多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机制研究促进了对针刺起效机制的理解。总的来说,24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脑结构、脑代谢、以及脑功能起到治疗效果。因此,大脑功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在这个综述中,我们对当前偏头痛发病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和针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讨论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神经影像学机制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比较棘手,有报道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着密切关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5.46%存在先兆型偏头痛,有2.45%存在无先兆型偏头痛,自2007-2010年10月对我院偏头痛患者68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两侧剧烈头痛,偶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家族遗传的特点。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范畴,其发病多由外风引动导致,且与肝风内动有关。散偏汤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所创《辨证录·头痛门》,由川芎、白芷、郁李仁、香附、柴胡、白芥子、甘草组成,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目前应用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多使用原方加减用药,或单独应用,或与西药/针刺联合应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以明显降低偏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内皮素水平等,减少止痛药使用频率,改善偏头痛症状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动物实验多从偏头痛发病不同解剖水平上探究散偏汤加减的起效机制,主要有降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5-HT)、神经肽(NPY),抑制神经元兴奋,阻断伤害性感受传导通路的传递,进而促进脑血液循环,调节神经递质而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该文结合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对散偏汤加减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其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颅内外血管舒缩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以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目前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和药物。近年来,中医药及针刺治疗偏头痛已显示出一定优势。笔者根据《灵枢》的营卫、气血、经脉、络脉理论,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及临床体会,求新求变,提出偏头痛发病之“营卫失和”理论,确立了“调和营卫”的治则,并在“四关”穴调和营卫气血等方面进行理论阐发,以期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找到新的突破口,提高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颈性偏头痛是颈椎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常以偏头痛为主要表现,并伴有颈部酸困、僵痛,笔者采用推拿为主配合针灸疗法治疗颈性偏头痛1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