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探《温病条辨》寒温合用治湿热病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按其性质有温热、湿热之分,温病中属湿热者固然多见,如风温(冬温)、春温、暑温、秋燥、温毒等;属湿热者亦不少,如湿温、暑湿、伏暑以及其他温病之挟湿者,均可归于湿热之类。尤其是在南方,湿热为患更多于单纯温热病。难怪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湿热性质的温病论述得颇为详尽,对其治法更是灵活多变,高人一筹,方法之广,是其他温病专著无以媲美的。细观其治法,大抵不越清温合用,寒(凉)温(热)药并举,一以清热,一以祛湿,从而达到湿祛热除的目的。兹就其配伍规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四时温病,虽有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大头瘟、烂喉痧等多种疾病的区分,但就这些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外燥热、湿热、温毒三类。据此分类,可易于掌握这些疾病间的共性、执简驭繁地辨治四时温璃。现予以分别论述。燥热类温病燥热类温病,亦可称为温热类温病,就是指不挟湿邪的温病,包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根据四时主气将小儿温病归纳为"风温、夏热、秋燥、冬寒",开创了小儿四时温病的辨治,丰富了小儿温病的辨治理论体系。其学术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 其他四时温病概要吴鞠通《湿病条辨·上焦篇》对其他“四时温病”的概念,有简明论述。曰:“湿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令燥烈之气也。” 1.“暑温”的概念:暑温为暑季多种热  相似文献   

5.
《务存精要》一书,见于《孟河四家医集·马培之医集》中,由马氏门人邓星伯收集整理。“务存精要”四字,系慈禧褒奖马培之医术而送匾额的题词,邓氏用来命名此书,足证其珍视非同一般。是书所收医案,除杂有少数内伤病案外,均为热病医案,计收暑温8案,湿温16案,伏暑9案,霍乱2案,风温3案,春温1案,其中暑温、湿温、伏暑案均属湿热类温病案,风温、春温都是挟湿案,治法雷同。故从整体看,《务存精要》堪称湿热类温病医案专集。后人视其为湿热病论治的典范,曾这样评价说:视证之明瞭,方法之灵动,均从经验中得来,宗此立法,无不应手而奏效……为暑湿门中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说源于内经,发展于金元,日趋完善于明清。近代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各有创建,可谓温病之大师。温病内容浩瀚,病发多见,类型繁多,有风温、温热、瘟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除此尚有春温、伏温、寒湿、湿疟、湿痢、暑风、暑厥、大头瘟、蛤蚂瘟等,概括起来不下20余种,温病名称繁多而杂,对辨证和治疗均有不利。从临床实际出发,为执简驭繁,温病可以概括为温热和湿热两类,其中近而分为风温、春温、暑温、湿温4种,对辨证施治均简单明了,凡属四时温病,均可包函其中。  相似文献   

7.
湿热黄疸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张仲景,叶天士在继承前贤理论基础上,辨治湿热黄疸颇有特色,虽然所留病案并不多,但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吴鞠通对其尤为服膺,并将《临证指南医案·湿》《临证指南医案·疸》中湿热黄疸四则医案整理编入《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中。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湿热黄疸的历史沿革,分析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的思路,再从《临证指南医案》所录四则医案及《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所录条文入手,阐释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用药特色及吴鞠通对其经验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8.
温病学说源于内经,发展于金元,日趋完善于明清。近代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各有创建,可谓温病之大师。温病内容浩瀚,病发多见,类型繁多,有风温、温热、瘟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除此尚有春温、伏温、寒湿、湿疟、湿痢、暑风、暑厥、大头瘟、蛤蚂瘟等,概括起来不下二十余种,温病名称繁多而杂,对辨证和治疗均有不利。从临床实际出发,为执简驭繁,温病可以概括为温热和湿热两类,其中近而分为风温、春温、暑温、湿温四种,对辨证施治均简单明了,凡属四时温病,均可包函其中。  相似文献   

9.
“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语出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这一论断值得进一步商榷。首先,这一论断不能概括所有温病的始发部位。根据病邪性质之不同,温病大体可分为两大类: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属温热类,伏暑、湿温等属湿热类。湿热类温病由于兼挟湿邪,常易郁遏气机,困扰脾胃,多以脾胃为  相似文献   

10.
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新探戴春福(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关键词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对湿热类温病的辨证纲领,一般多以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的三焦辨证为准则,治疗上结合薛生白《湿热病篇》所论为法度。然此两书所论之病机和治法两方面仍嫌其不够明确和全面。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