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刺激心下神经的方法,观察心包经及其所有相邻的肺经上穴位肌电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郄门”、“曲泽”及“天泉”等心包经上穴位的肌电在心下神经刺激后有明显增多,与刺激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孔最”、“尺泽”及“天府”等肺经上穴位的肌电则变化不大,与刺激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心包经上穴位诱发出肌电所需的刺激阈值低于肺经上的穴位;(3)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可以降低穴位处诱发肌电所需的心下神经的刺激强度。表明心包经与心脏之间存在特异性联系,而神经系统(中枢性及外周性)在其中发挥网络和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4):238-242,245
目的: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对心交感神经诱发反应及刺激大鼠心交感神经,在心经的“青灵”“少海”和肺经的“侠白”“尺泽”穴位上记录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结果:左心经穴位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发放的阈值低于右侧心经引起心交感神经反应的阈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相同强度的串脉冲分别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可诱发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激活反应。在左侧和右侧心经穴位上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放电高于同样强度刺激肺经穴位上诱发的心交感神经放电(P<0.05)。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同侧心经反射性肌电反应的阈值低于引起肺经反射性肌电的阈值(P<0.02)。刺激左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明显的肌电反应,而肺经穴位的诱发肌电反应则很弱。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两经穴位肌电活动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和肺经穴位相比,相同强度的电针刺激心经穴位可引起更大的心交感神经兴奋;反之,心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最大的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表面肌电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以相应的对症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取患侧肩髎、肩髃、曲池、外关穴,3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表面肌电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将肌电生物反馈仪电极贴于患侧三角肌、腕屈肌和腕伸肌皮肤表面,20min/次,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联合治疗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3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尺(VAS)、上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穴位埋线组的70.00%(21/30)和表面肌电组的66.67%(20/30,P0.05);穴位埋线组和表面肌电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穴位埋线组及表面肌电组(P0.05);穴位埋线组VAS评分低于表面肌电组(P0.05)。联合治疗组FMA、ADL评分高于穴位埋线组及表面肌电组(P0.05);穴位埋线组与表面肌电组FMA、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局部低频电刺激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疗法。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能力评定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吞咽障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废用性肌萎缩肌细胞凋亡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悬吊方法复制肌肉萎缩模型,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电刺激组,每组6只.采用HE染色及DNA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观察肌组织病理变化与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肌组织切片经HE染色,模型组可见肌纤雏的萎缩,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对照组肌组织无明显变性,仅见极少量凋亡阳性细胞;电刺激组肌纤维的萎缩较模型组轻,肌细胞凋亡均显著减少.结论:穴位电刺激能有效地预防废用性肌萎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对偏瘫痉挛肢体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起止点组和电针拮抗肌组,前者取肱二头肌起止点处阿是穴,后者取上臂拮抗肌穴位(如天井、清冷渊等),直刺进针后留针30 min,拔针后检测患者在完全静息状态下肱二头肌表面肌电数据,分别于针刺前、针刺2星期、针刺4星期对痉挛的肱二头肌进行表面肌电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两组患者针刺后肱二头肌RMS、IEMG值均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RMS、IEMG值在针刺不同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针刺4星期后RMS、IEMG值总下降趋势相同。结论电针起止点或拮抗肌穴位均可降低偏瘫患者静态肌张力;表面肌电在评价偏瘫患者治疗后痉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肱二头肌与下肢腓肠肌进行表面肌电测评,观察治疗前后积分肌电值的变化,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结果:常规康复治疗加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肱二头肌与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全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说明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上,常看到手术病人的肌电反应,呼吸变化和其主观痛觉有一定的平行关系:术中病人感到疼痛时,肌电发放增强,呼吸亦加快。因此不少单位常用肌电反应和呼吸变化作为镇痛效应的客观指标之一。面针“肺”透“膺乳”,“大肠”透“胃”或“心”,“大肠”透“胃”二组穴位能使因疼痛刺激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对合谷与涌泉穴内肌肉感受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合谷穴与涌泉穴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穴位,因此对该等穴位内针感感受器的研究也较多。一般在针刺该等穴位时,产生针感的部位多在深部肌层。不少学者认为形成针感的感受器应在肌肉内,并根据组织学与生理学方法的研究,提出针刺时所兴奋的深部感受器可能是肌梭。为了探讨计感形成的机理,我们对含肌肉较多的合谷穴与涌泉穴肌肉内的感受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临产大鼠子宫肌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观察了不同妊娠期大鼠的子宫肌电以及针刺对临产大鼠子宫肌电的影响。结果大鼠子宫肌电的发放与子宫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临产大鼠以爆发波为主的妊娠末期子宫肌电活动在针刺后显著增强,表现为单位时间内的爆发波的频数增多,串间隔减小以及每个爆发波的时程、最大频率、动作电位频率升高;撤除针刺刺激后,上述肌电发放变化在数10分钟内仍继续存在,表现出明显的针刺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 有关延脑内侧网状巨细胞核与痛和镇痛关系方面的报道前已提及,延脑巨细胞核不仅参与伤害性感受而且与吗啡镇痛有关,它是吗啡镇痛的高敏感区。也有人指出此核团是脑干下行性调制疼痛的重要部位之一。我们过去的工作说明此核团参与针刺抑制内脏痛的整合作用。最近我们观察到针刺诱导可改变该核团神经元的兴奋性,其中部分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可能与巨细胞核通过上行及卞行通路参与痛觉的调制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芍作为低张力胃肠造影药物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白芍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小鼠碳末排出实验、小肠推进实验和豚鼠离体回肠运动实验观察白芍水提液对肠运动的影响。结果:白芍中高剂量均能够延迟小鼠碳末排出时间,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振幅变化。结论:白芍具有减慢肠蠕动、松弛肠平滑肌作用,具有作为低张力胃肠造影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药配合手术治疗肛肠病的临床应用中体会到:黄芪长于补气,通过合理配伍,更具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益气气化、化气回津等诸多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大鼠膈神经放电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高、中、低剂量[9.68、4.84、2.42g/(kg·d)]组和氨茶碱组[2.3mg/(kg·d)],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作COPD稳定期模型。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补肺健脾方和氨茶碱至第20周取材,观察肺功能、膈神经放电时间(di-aphragmatic neural discharge time,Td)、间期(diaphragmatic neural discharge interval,Tdi)、幅度(diaphragmaticneural discharge range,Rd)、面积(diaphragmatic neural discharge area,Ad)、吸气时间(inspiratory time,Tin)和呼气时间(expiratory time,Tex)、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幅度(respiratory excursion,RE)和面积(respiratoryarea,RA)、膈肌张力及耐力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潮气量(tidal volume,TV)、呼气峰流速(peakexpiratory flow,PEF)和50%潮气量呼气流速(50%tidal volume expiratory flow,EF50)显著降低(P<0.01),Td、Tdi、Tin和Tex显著延长(P<0.05,P<0.01),Rd和Ad、RR、RE和RA、离体膈肌张力与耐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膈肌Ⅰ、ⅡA型纤维比例显著增加(P<0.01),ⅡB型纤维比例显著减少(P<0.01),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性降低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升高(P<0.01)。补肺健脾组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尤以高、中剂量组改善较为明显(P<0.05,P<0.01),部分指标疗效优于氨茶碱。结论补肺健脾方可以显著改善COPD大鼠膈神经放电和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实验性豚鼠心室肌细胞在休克血浆(SP)影响下的电生理效应,以及苦参碱(Matrine)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研究记录技术,观察休克血浆致离体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影响作用。结果:(1)采用SP灌流后,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幅度(APA)升高(P0.05),复极50%时间(APD50)、复极80%时间(APD80)延长(P0.05);(2)25μmol/L的Matrine可降低休克血浆引起的APA升高效应(P0.05);(3)50μmol/L的Matrine使APA进一步下降(P0.01),明显延长APD50、APD80(P0.05),使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延长(P0.05);(4)100μmol/L的Matrine使APA显著下降(P0.01),并明显延长APD50、APD80(P0.01),使动作电位时程APD显著延长(P0.01)。结论:休克血浆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苦参碱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l)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TVT-O治疗的女性SUl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25例患者治愈,无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TVT-O手术后良好的护理和患者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B L Jin  G J Ma  H X Wang  X L Wang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4):239-41, 25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ectrical activity of colon is obviously excited by rhubarb (Rheum tanguticu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itement is cybotaxis discharg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spike potential increase obviously, and the contraction enhances. Spike potential frequency of duodenum excited by rhubarb is increased but that of jejunum is hardly excited.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at the exciting effect of rhubarb on colon can be blocked by atropine.  相似文献   

18.
生大黄对大鼠离体肠管电活动和收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黄对整个结肠的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兴奋的特点为群集性放电。锋电频率明显增快,辐度明显增高,收缩活动增强。大黄对十二指肠也有兴奋作用,使锋电频率增快,而对空肠几乎没有影响。此外,还观察到阿托品可阻断大黄对肠管的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前期工作中所见按摩退热、散热效应的中枢机制及其与穴位感受系统的关系。方法:以肌松、清醒、行人工呼吸和内毒素化兔为对象,以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放电为指标,取轻、重按摩手法(直推与指压)分别刺激涌泉穴,对比观察内毒素化热敏神经元放电变化,反映按摩退热的中枢机制及其与穴位感受系统的关系。结果:内毒素抑制下丘脑热敏神经元活动(同时促进冷敏神经元放电),指压具有拮抗热原抑制热敏神经元活动的作用(P<0.01),因而可有促进散热和退热的功效,直推的此种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退热的中枢机制主要是按摩传入信号拮抗致热原对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活动的影响,从而促使正常机能的恢复;该类传入信号是由较重手法作用于穴位高阈细纤维感受系统(即按摩是项作用的穴位物质基础)而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对顽固性面神经麻痹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面部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组40例。治疗组采取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进行治疗,而常规组则采取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穴位微循环参数和面部肌电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0例,在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无病理电位表现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22例、25例;常规组40例,在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无病理电位表现的病例数分别为11例、13例、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健侧阳白穴、地仓穴和颊车穴的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P0.05)。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健侧阳白穴、地仓穴和颊车穴的微循环血流量增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病理电位、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