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东  邹昌杰  刘慧敏 《河北中医》2011,33(12):1874-1875
失眠古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或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中多以镇静、安眠等药物来治疗其标,往往疗效欠佳。"胃不和则卧不安"则是古籍记载的胃与睡眠之间关系的最著名的论断,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失眠患者多伴脾胃不和的表现。今尝试对"胃不和则卧不安"机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耳穴压豆配合辨证施护治疗不寐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宏伟  李琳 《光明中医》2011,26(2):317-318
不寐亦称失眠"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西医的"失眠症"等以睡眠障碍为主的疾病属此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耳穴压豆配合辨证施护治疗本病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等,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采用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笔者以归脾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失眠78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凤霞 《光明中医》2011,26(8):1716-1717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笔者跟师出诊,发现其治疗夏季失眠疗效显著,故对其治疗机制浅作探讨。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中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相似文献   

6.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文献最早见于《灵枢》,称为"目不瞑",并提出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具体治疗原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其为"不得眠"、"不得卧",还有"不寐"、"夜不瞑"等,均泛指失眠[2]。失眠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头痛、眩晕、健忘等症同时出现,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病痛影响,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睡。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不畅快,易醒,重者彻夜不眠,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威胁人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指患者睡眠时间不够或睡眠质量差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导致失眠与抑郁症状迁延不愈.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不寐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或时睡时醒,甚则彻夜不眠.造成不寐的病机是心神失养.  相似文献   

9.
不寐在《内经》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被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卧不安"、"卧不得安"、"夜不瞑"等,到《难经》第四十六难始有"不寐"之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称之为失眠。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察看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发现异常表现,收集病情资料,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亦有称其为"不眠"、"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等。其病机较多,众说纷纭,对失眠的辨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以致医生学者为之踌躇困惑。本文主要试从坎、离、既济、未济、乾、坤、否、泰等卦象入手,从易理的角度对失眠的机理进行一个理论层面的勾勒,从八卦的由来,谈到了失眠的机理,总结归纳,最后着眼于心、肾、脾、胃四脏及经络不通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失眠造成的影响,进而从病机引导出治疗的法则,希望以此能给失眠一证的辨治提供一个较为明晰的思路,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一病,临床上极为常见,以经常不得安睡为其主要特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之"不寐"、"不得眠"等病证范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的一种疾病.本研究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30例抑郁症,疗效显著,并与常规针刺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宝辉 《光明中医》2013,(11):2448-2450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难以入眠,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早醒,睡眠不深,甚至有时彻夜不眠.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加大,失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0%.西医在治疗上多以巴比妥、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为主,但这些药物容易引起依赖性以及易引起撤药综合征,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帮助失眠患者消除不适症状、戒除镇静催眠药依赖和恢复正常的睡眠功能等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失眠不是简单地使用安神药,而是帮助患者调整和恢复原有的正常睡眠功能.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失眠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本文对近几年中医治疗失眠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全面地总结,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妊娠期较常见的症候之一,主要表现为受孕后睡眠时间、深度不足,睡眠质量不高,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或"目不瞑"范畴。治疗失眠的方药很多,包括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交泰丸、黄连阿胶汤等,这些方中多有具代表性的安神类中药,如酸枣仁、远志等。  相似文献   

14.
失眠通称"不寐"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是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属临床常见疾病.笔者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失眠28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洪亨惠,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其父名医洪子云学习中医,对伤寒、金匮、温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湖北省中医院从医35年,尤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少寐"、"不眠".汉唐典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相似文献   

16.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范畴。该病病情缠绵难愈,尤其是顽固性失眠,长期困扰患者,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笔者根据中医理论,从肝立论,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疏肝症见:情志郁闷,多梦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心烦易怒,胁肋胀满,善太息,女子乳房胀痛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相似文献   

17.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它更是一种涉及面广、发生率高,人们并不陌生的睡眠障碍。笔者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52例失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中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失眠严重者可引起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失眠的病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五类:①环境原因,②个体因素,③躯体疾病,④精神因素,⑤药物因素.失眠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脑髓空虚是失眠发生的基本病理变化,肝肾精气亏虚是其基本病机.笔者近几年治疗失眠患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失眠属祖国医学"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入睡难,早醒,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伴有眩晕头痛、心烦易怒、乏力健忘等症状.失眠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患者常因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体力和精力得不到恢复,从而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治疗失眠西医主要以服用安眠剂为主,但副作用较大,且药物依赖性较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良好且副作用小的优势,所以现在运用中医药缓解病情为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失眠属中医"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证,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2009年8月-2010年10月,笔者用十味温胆汤治疗心胆气虚痰扰型失眠30例,并与西药舒乐安定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